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史·費宏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明史·費宏傳出自於《明史》,此史是二十四史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277年的明朝歷史。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於《宋史》,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則是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1]

原文

費宏,字子充,鉛山人。甫冠,舉成化二十三年進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遷左贊善,直講東宮,進左諭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禮部右侍郎,尋轉左。五年進尚書。

帝耽於逸樂,早朝日講俱廢。宏請勤政、務學、納諫,報聞。宏持重識大體,明習國家故事,數勸帝①革武宗弊政。「大禮」之議,諸臣力與帝爭,帝不能堪。宏頗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嘗特諫,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為首輔。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委任甚至。

宏為人和易,好推轂後進。其於「大禮」不能強諫,亦未嘗附離。而是時席書、張璁、桂萼用事。書弟檢討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實錄》成宏議出為僉事書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驟至詹事舉朝惡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嘗御平台,特賜御製七言一章,命輯倡和詩集,署其銜曰「內閣掌參機務輔導首臣」。其見尊禮,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寵。萼言:「詩文小技,不足勞聖心,且使宏得馮寵靈,凌壓朝士。」帝置不省。萼遂與璁毀宏於帝,言宏納郎中陳九川所盜天方貢玉,受尚書鄧璋賕謀起用,並及其居鄉事。宏上書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寧伯譚綸掌奮武營,璁遂劾宏劫制府部。無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復錄前後劾疏上之。宏亦連疏乞休。帝輒下優詔慰留,然終不以譴璁、萼。於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書污故大學士廷和等,並誣宏。宏竟致仕去。時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書、大學士入直內閣。間一歲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時召入無逸殿,與周覽殿廬,從容笑語,移時始出。賜銀章曰「舊輔元臣」。數有咨問,宏亦竭誠無隱。承璁、萼操切之後,易以寬和,朝士皆慕樂之。未幾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賻恤加等,贈太保,諡文憲。

(節選自《明史·列傳第八十一》)

譯文

費宏,字子充,鉛山縣人。剛成年,就考中成化二十三年進士第一,授官修撰。弘治年間,擢升為左贊善,在東宮中擔任直講,晉升為左諭德。武宗即位,擢升為太常少卿,正德二年被授予禮部右侍郎,不久轉任左侍郎。正德五年進升尚書。

正德皇帝沉湎於安逸享樂,早朝、日講一併廢除。費宏請求(皇帝)勤政、務學、納諫,皇帝批覆已知曉。費宏行事慎重,顧全大局,通曉熟知國家舊事,多次勸嘉靖皇帝革除武宗時的弊政。「大禮」之爭中,各位大臣與嘉靖帝據理力爭,嘉靖帝不能忍受。費宏很能揣摩皇帝心意,只在公疏上署名,不曾另外勸諫,因此皇帝很欣賞他。等到楊廷和等離開內閣,費宏擔任內閣首輔。加封少師兼任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信任到了極致。

費宏為人和藹平易,喜歡薦舉後進。他在「大禮」之爭中(雖然)不能極力諫諍,也沒有依附權勢背離道義。而這時候席書、張璁、桂萼掌權。席書的弟弟檢討官席春,原來是從其他部門改用過來的。等到《武宗實錄》修成,費宏提議讓他來擔任僉事,席書因此怨恨費宏。張璁、桂萼從郎署進入翰林,突然官至詹事,滿朝大臣都厭惡他們。費宏常常表現出(對他們的)制裁抑制。張璁、桂萼也大為怨恨。嘉靖皇帝曾經駕臨平台,特意賜下七言詩一首,命令輯錄倡和詩集,署其官銜為「內閣掌參機務輔導首臣」。他受到的尊崇禮遇,在這之前沒有人有過。張璁、桂萼更加嫉妒費宏的受寵。桂萼說:「作詩寫文章屬於小才能,不足以煩勞聖心,並且由此使得費宏憑藉恩寵光耀,欺凌打壓朝廷其他官員。」皇帝置之不理。桂萼於是與張璁在皇帝面前誹謗費宏,說費宏收納郎中陳九川所盜竊的天方貢玉,接受尚書鄧璋的財物謀劃重新起用他,並提到他居住在家鄉時發生的事。費宏上書請求退休,(皇帝)不允。

等到張璁官居兵部,費宏想啟用新寧伯譚綸掌管奮武營,張璁於是彈劾費宏企圖控制府部。不久,又因為費宏的兒子費懋良獲罪下交司法官,(二人)攻擊費宏更加盡力,又抄錄前後彈劾費宏的奏疏上奏皇帝。費宏也接連上疏請求退休。皇帝便下褒美嘉獎的詔書安慰挽留,卻始終不因此斥責張璁、桂萼。於是奸人王邦奇受張璁、桂萼的指使,上書誣告原大學士楊廷和等,並誣告費宏。費宏最終辭職離去。當時是嘉靖六年二月。嘉靖六年十月,張璁憑藉着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的身份入值內閣。隔一年,桂萼也進入內閣。

嘉靖十四年,桂萼已經死在前面,張璁也離職了,皇帝開始追念費宏。又派使者到費宏家裡起用他仍任原職。從此費宏得到的眷顧待遇更為豐厚。費宏與李時一起被皇帝召見進入無逸殿,(皇帝)和(他們)遍覽殿堂,談笑自然,過了好一會兒才出去。賜給他銀質勳章「舊輔元臣」。(皇帝)多次諮詢(他),費宏也竭誠回復,無所隱藏。在張璁、桂萼嚴苛執政之後,改用寬厚平和的執政措施,朝廷官員都仰慕相悅。不久,去世,年齡六十八歲。皇帝哀嘆悼念,撫恤助喪都增加等級,追賜太子太保稱號,諡號文憲。[2]

作者簡介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康熙末年,整治鬆弛的吏治,後又完善軍機制度。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死後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