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明察暗訪是一個成語,讀音是míng chá àn fǎng,意思是說從明里細心察看,從暗裡詢問了解。指用各種方法調查研究。

目錄

解釋

從明里細心察看,從暗裡詢問了解。指用各種方法調查研究。

出處

清•吳趼人《痛史》第十一回:"我住在此處,徒占一席,於事無濟,倒不如仍然到外面去,明察暗訪。"

示例

丈夫的品行也丟了,她的名聲也丟了,她還在那裡賊去關門,~。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

辨析

【近義詞】: 明察秋毫、明查暗訪

【反義詞】: 不見薪新

【歇後語】: 老寇準背靴子

【燈謎】: 調查團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頌揚 [1]

延伸

薛姓家譜中,記錄有一位祖籍偃師的學者薛瑄。薛瑄(1389-1464年),字德溫,號敬軒,明代思想家,著名理學大師,河東學派創始人,曾任大理寺正卿、禮部侍郎、翰林院學士等職。

薛瑄自幼聰明,過目成誦。十二歲作詩賦,後拜著名理學家魏希文、范汝舟為師,「盡焚所作詩賦」,潛心研究理學,造詣很深。永樂十八年(1420年),薛瑄河南鄉試第一,次年中進士,官拜御史。

薛瑄為官清廉,任監察御史5年,才在京城買了兩間小屋。東牆無窗,昏暗狹小。兒子薛淳找來一輛破車,拆掉轅木,以中間方格為窗欞,在牆上掏洞,對付着裝了一個窗戶。薛瑄很欣賞兒子的創造,揮筆寫了文章《車窗記》:「吾之屋,可謂陋矣。然安之而忘其陋,居雖小而心則大也。」

明宣德三年(1428年),薛瑄受命為湖廣道監察御史並監督沅州銀場之職,管轄湘西12縣銀礦。當時各級官員貪污賄賂成風,薛瑄到沅州第二天,便在府門懸掛告示:「有雪松還勁,無魚水自清。沅州銀似海,豈可忘清貧?」薛瑄明察暗訪,黜罰貪官污吏,治銀礦,減賦稅,反腐清弊3年,卓有成效,當地百姓感恩戴德,家懸薛瑄畫像,為他祈福。

薛瑄因在白鹿洞講學,深受歡迎,人稱「薛夫子」。薛瑄任南京大理寺少卿時,太監袁誠拉攏薛瑄,送精緻檀香木扇子。薛瑄以唐德宗宰相陸贄拒收馬鞭之類的故事正言拒絕。

明英宗時期,宦官王振弄權,滿朝公卿討好王振,唯獨薛瑄不肯趨炎附勢。一個指揮使之妻被告毒害親夫案,屈打成招。薛瑄調查,指揮使的死與其妻無關,再三駁回。因案涉王振侄子,王振找人誣告,將薛瑄下獄定死罪,後王振擔心引起民憤,加上群臣求情,薛瑄免罪釋放。

薛瑄被放歸故里,閉門不出,設館授徒。後明代宗即位(1449年)又起用薛瑄任大理寺丞。景泰二年(1451年),出任南京大理寺卿。薛瑄到任後,抑制豪強,匡扶正義,深得百姓擁護。英宗復位(1457年)後,薛瑄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參與議決國家大事,後見奸臣石亨、曹吉祥亂政,于謙遇害,憤而告老還鄉。天順八年(1464年),在家逝世,詔贈禮部尚書,諡文清。著有《讀書錄》《續讀書錄》,有詩十卷傳世。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