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朝諡號文正的人物介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諡號文正人物

來自網絡的圖片

明朝諡號文正的人物介紹歷史上文官都對「文正」這一諡號夢寐以求,是因為這是對一個人生平道德的最高評價。而「文正」難以獲得,也是因為它的評價太高,所以一般統治者,是不會輕易將此諡號賜人的。除非這個人,對國家有極大貢獻。因此歷朝歷代,得到這一諡號的少之又少,明朝就僅有5人獲得。[1]

這5人分別是方孝孺、李東陽、謝遷、倪元璐和劉理順。

方孝孺是明朝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朱元璋特意留着他輔佐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後,方孝孺被委以重任。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許多討伐朱棣的檄文,都是出自方孝孺之手。後來朱棣成功進京,想讓方孝孺幫其草擬即位詔書,方孝孺寧死不屈,結果被凌遲處死。

許多人都以為,方孝孺是明朝第一個得到「文正」諡號的人,其實不然。方孝孺的諡號,是南明時期弘光帝追諡的。

李東陽小時候就被稱為「神童」,歷任禮部右侍郎、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等等,還是明朝內閣首輔。他在政治上多採用忍讓的態度,這為他招來不少非議。

不過李東陽這樣做,是為了保住更多人。正德時期,以劉瑾為首的「八虎」為非作歹,不少大臣都在李東陽的保護下,才得以倖存。在李東陽病重之際,楊一清提出要為他求個「文正」諡號時,李東陽甚至激動得向楊一清下跪,足見「文正」在文官心中的地位。

謝遷與李東陽、劉健,當時被稱為是「天下三賢相」,其中「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就是說李東陽善謀略,劉健性格當機立斷,而謝遷則能言善辯。三個人互相配合,相互補益、協調,猶如之前的「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他們在「弘治中興」中,起到了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倪元璐歷任國子祭酒、戶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等,同時也是明朝著名書法家。明朝末年,北京城失陷後,他自縊殉國。南明弘光年間,他被追贈少保、吏部尚書,諡號「文正」。

劉理順是崇禎七年的狀元,不僅崇禎帝十分欣賞他,世人也極為尊敬他。劉理順德才兼備,是明朝著名的理學大家。

歷史上獲得「文正」諡號的,不過30餘人,比如宋朝的范仲淹、司馬光;元朝的耶律楚材、許衡;明朝的方孝孺、李東陽;清朝的劉統勛、曾國藩等等。這些人皆是當時文人敬仰的對象,當然,其中有個別人,還是存在爭議的。[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