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歌 荊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易水歌此歌辭前句通過描寫秋風蕭瑟,易水寒冽,極天地愁慘之狀,渲染蒼涼悲壯的肅殺氣氛,滲透出歌者激越澎湃的感情;後句表現荊軻大義凜然、義無反顧、抱定必死決心深入虎穴的獻身精神。
原文
荊軻〔先秦〕
譯文
風蕭蕭地吹呵,易水寒氣襲人,壯士在此遠去呵,不完成任務誓不回返!
創作背景
戰國後期,秦國發動了兼併六國的戰爭,自公元前230年始,相繼攻韓,克趙,擊魏,破楚,弱小的燕國危在旦夕。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公元前227年,失去故國的荊軻,正在燕國作太子丹的門客。為阻止秦國的進攻,燕太子丹請荊軻謀刺秦王贏政。為報國讎,亦為了答謝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荊軻慨然應允,準備以秦叛將樊於期的首級和獻燕督亢地圖為由,接近秦王而刺之。出發時,燕太子丹同眾賓客送荊軻至易水河畔,荊軻的好友高漸離擊築,荊軻高聲地吟唱出這首短歌。
簡析
此歌辭前句通過描寫秋風蕭瑟,易水寒冽,極天地愁慘之狀,渲染蒼涼悲壯的肅殺氣氛,滲透出歌者激越澎湃的感情;後句表現荊軻大義凜然、義無反顧、抱定必死決心深入虎穴的獻身精神。全辭語言平易簡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過對風聲蕭蕭、易水寒涼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現了荊軻去刺殺秦王時的悲壯情懷和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的堅定意志。
荊軻
(?—前227)戰國末衛國(今河南鶴壁淇縣)人。先世為齊貴族,遷於衛,衛人稱慶卿。秦滅衛,亡至燕,燕人稱荊卿、荊叔。時秦已滅韓、趙。燕太子丹謀刺秦王政,結交荊軻之友田光,因田光之薦,乃尊荊軻為上卿。燕王喜二十八年,以秦亡將樊於期首級和內夾匕首之督亢地圖出使秦國,欲乘機行刺。向秦王政獻圖時,秦王政展圖,圖窮而匕首見。行刺未成,被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