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天的一場原創作品改稿會(孫同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天的一場原創作品改稿會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春天的一場原創作品改稿會》中國當代作家孫同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春天的一場原創作品改稿會

曾參加過一些文學講座或作品研討活動,總是跟主講老師或作者面對面,這次有機會收看了中國作家網主辦的網上直播作品改稿會,忽然覺得似有一股清風撲面。

3月22日下午兩點,手機上出現一條信息:下午15:30《人民文學》等知名編輯現場剖析原創投稿作品,敬請關注。發件人是中國作家網。我詢問過身邊幾位文友,他們都不曾收到這個信息。我猛然想起來,這一定是因為我去年發在中國作家網上的散文《故鄉鄰居》被編入《大地上的燈盞——中國作家網精品文選·2018》而得到的「獎賞」。

信息上有直播網址,但是,我只會從手機上直接打開,不知道如何在電腦上操作,直到同事幫忙,才終於坐到電腦前聽(看)講座,看時間,已是15:50。

改稿會主持人是《中國作家網》主編劉秀娟女士。劉女士很年輕,穿一件淺紅上衣,得體而大方,沒有一點我想像中的老學究模樣。受邀的三位老師是《人民文學》編輯劉汀,《十月》編輯部主任季亞婭,《中華文學選刊》執行主編徐晨亮。三位編輯老師都很年輕,男子很帥,女子很靚。有機會與名刊物名編們在電視上面對面,實屬難得。

講座的正式名稱為:中國作家網原創作品改稿會。

這次改稿會主要圍繞從《大地上的燈盞》中遴選出的五個作品,它們分別是散文《紹興的水》《一寨物景皆如夢》,小說《馬謠》《穿過公路到鎮上去》和詩歌《黃昏的時候,所有事物都靜默》。以這幾篇作品展開,講它們的創作技法,講它們的優缺點,等等,為受眾們給予啟示。

三人中數季亞婭說得最多。或許是出於對異性的好感,或許是因為季亞婭的聲音好聽,便覺得她講得最貼切,最通俗,也最有用。就作者而言,他們最希望的當然是實用了。

季老師對散文有這樣一段詮釋:

……你去寫一個散文的時候,你不由自主地會滑入到一個抒情美文性的寫作,我記得賈平凹老師創辦《美文》時,開始就說大家千萬不要把美弄得太純潔了,也不要沿着美的那條路線寫你的散文,散文其實應該是個開放性的東西。這是經典的大散文家也是一個美文雜誌主編提的要求。

季老師還說:散文要把肉身經驗和文脈傳統糅到一起。

關於散文寫作,劉秀娟主編最後歸納說:……散文我們太熟悉了,正因為熟悉,我們很大程度上漠視了對於散文本身文體的探討,加上這種文體本身有不那麼清晰的界限,就造成了對散文寫作門檻的降低,認為誰都能寫散文。其實寫散文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要寫好就更不容易。還有一種過度的修辭和過度的抒情,造成了對散文自然和自由的束縛,所以,我覺得三位老師的發言提醒愛好散文的寫作者特別注意散文中陳詞濫調和散文腔。

我很少寫小說,但是卻記取了劉汀先生的一段關於寫小說的話題:如果你寫疼,用一頁紙或者幾頁紙去寫,所表述出來的疼都是別人的疼,如果這種疼發生在自己身上,那是比任何文字都來得更加具體,更加真切……

徐晨亮說得不少,但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是:寫出有自己特色的東西來。

所有道路,都是河流;所有行人,都是船隻……這句話我很喜歡,但我記不得是誰說的了。

主持人劉秀娟女士還就小說語言散文化的問題作了表述:這是一個相對專業性的話題,小說散文化的語言是什麼概念,如何在小說的語境之中讓語言表達散文化,這些都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楚的,最好的方法是作者通過長期創作砥礪,從中得到啟發和升華。

劉秀娟老師最後說:作者們不用焦慮,想幹什麼幹什麼,只要你對文學懷有熱愛,我相信總有一天你心裡的那顆種子會發芽,會長出對你自己來說很飽滿的果實。

研討還採用了互動方式,現場聽眾們紛紛向老師提問,問題五花八門,有的是諮詢寫稿方面的,有的是談投稿方面的,網上的聽眾也在忙活,表述着這次活動的意義和對自己的幫助等等。不知不覺間,兩個多小時過去了,我看了一下時間——18:08。然而,作者們還在網上互動,大有戀戀不捨、意猶未盡之意。

發生在春天的一場作品改稿會,如春風,似春雨,滋潤着大地上的每一棵小草……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