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春秋五霸簡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春秋五霸簡介,文化故事。[1]

原圖鏈接春秋五霸

故事內容 

《春秋》是孔子刪修的一部魯國史書,記載了從公元前八世紀至五世紀的歷史。因此,後人把這段歷史叫做春秋時期

春秋,是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期,是各諸侯國政治軍事鬥爭十分激烈的時期。在這些鬥爭中,一些侯國取得了勝利,逐漸強大起來;另一些侯國遭到失敗,逐漸衰亡下去。西周初年的「八百諸侯」,兼併成為春秋時期一百七十多個大小侯國。一些小侯國成為大國的附屬國,幾個強國為了奪取優越的政治經濟地位,開展了激烈的鬥爭,這就形成大國爭霸的政治局面。它是各侯國在迅速發展中,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表現。

在西周時期,周王室控制着從豐鎬到洛邑一千平方里的土地和人民,比起幾十里,一百里大小的侯國來,有很大權威。可是平王東遷以後,失去了約一半的土地和人民。周王下降到侯國的地位,他和侯國發生糾紛,還要交換人質來解決。到了周襄王以後剩下的土地更少了,周王窮得要向諸侯乞討過日子。周王室成了空架子,喪失了控制諸侯的能力。而在西周時期,小邦林立,各自為政,相安無事的諸侯國,隨着社會生產的發展,政治和經濟勢力急劇增長,在政治、軍事等方面開展了激烈的鬥爭。一些諸侯國在戰爭中戰勝了敵對方面,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實際上起到了「共主」的作用。春秋時期,這樣的侯國先後出現五個,所以叫做「春秋五霸」。

「五霸」是指哪五個國家呢?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後一種說法比較符合歷史實際情況。

「五霸」中最先建立霸業的是齊桓公。齊桓公即位後,任用管仲,改革內政,增強了國力。在對外政策上,採取「尊王攘夷」的策略。打敗侵燕的北戎,挽救了燕國。並同其他國家一起「存邢救衛」,制止了狄人的侵襲,保衛了華夏族的先進文化。公元前656年,齊、魯、宋、鄭、陳、許、曹等國聯軍伐楚,閱兵召陵(今河南郾城東)。這時楚國的兵力已相當強盛,連年攻打鄭國。他見齊桓公人多勢眾,只得議和。在這些年代裡,齊桓公幾次大會諸侯,周王也派人來參加會盟。他就得到霸主的地位。

繼齊國成就霸業的是晉國。不過中間還有個插曲,是宋襄公曇花一現的稱霸。齊桓公死後,宋國君主襄公躍躍欲試想奪取霸主位置。正好這時的鄭國依附楚國,宋襄公就帶兵攻打它。楚國出兵救鄭,宋、楚軍隊在泓(今河南柘城北)發生接觸。

宋軍早已擺好陣勢,宋司馬(官名)子魚要宋襄公乘楚軍正在渡河時發起攻擊,他不贊成;後來子魚又提出趁楚軍沒有列好隊鳴鼓進軍,他仍然不同意。愚蠢的宋襄公多次失掉有利戰機,最後被楚軍打得大敗。宋襄公的衛隊被全殲,自己身受重傷,不久就死去,宋國的霸業煙消雲散。在宋襄公打了敗仗後,還發表一通失敗有理的謬論,成為千古笑談。

真正繼承和發展齊桓公霸業的是晉文公。晉國開始強大是在晉武公時代,他首先擴大軍事編制,新建立軍(一萬人,一說一萬二千五百人)一級的軍事組織。到他的兒子晉獻公時,擴大成兩個軍。接着滅亡耿(今山西河津南)、霍(今山西霍縣西)、魏(今山西芮城東北)、虞(今山西平陸東北)、虢(今河南陝縣一帶)等國。晉國國力急劇增長起來。

晉文公(獻公子)即位不久,把原來的二軍擴大為三軍,加強對軍隊的訓練。同時對內政進行改革。晉國在完成軍事上、政治上的準備後,主動向楚國進攻,在衛國的城濮(今山東鄄城臨濮集)晉、楚兩軍對壘,以晉國為首的宋、齊、秦聯軍,打敗楚、蔡、陳聯軍。晉文公的威名超過了齊桓公,進入晉國長期稱霸的時代。

春秋時期的晉國,多次打敗楚、齊、秦等大國,陸續滅掉三十多個小國,成為當時土地遼闊,兵力最強的國家。

在晉國稱霸中原前後,它西邊的鄰國秦國強大起來,秦穆公任命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曾大敗晉軍,俘虜晉惠公。但在秦、晉戰爭中,秦國失敗的時候居多。秦向東發展,受到晉國的阻礙,轉向西方進攻,滅掉十幾個小國,在函谷關以西的地方稱霸。

在齊、晉稱霸時期,地處長江、漢水流域的楚國經常北上與齊、晉爭霸。楚國有利的條件是江漢流域土地肥沃,弱小國家多,有發展餘地。經過楚武王的經營,國力大振,成為當時強國之一。特別是楚文王把屏藩中原的三大重鎮申(今河南南陽)、鄧(今河南鄧縣)、息(今河南息縣)等國滅亡,奠定了爭霸中原的基礎。到春秋中期,楚又滅掉江(河南正陽西南)、六(安徽六安北)等國,國土發展到淮河流域。春秋三百年間,楚滅四十餘國,成為當時滅國最多的國家。楚國在楚莊王時,曾飲馬黃河,打敗晉國,稱霸中原。

在晉、楚爭霸的末期,長江下游崛起了兩個國家——吳、越。吳國本來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到春秋中葉,晉國為了打敗楚國,聯吳制楚,吳國在晉國的幫助下,很快強大起來。吳國多次對楚進攻,使它在一年中,七次遭到攻擊。吳王闔閭任用伍子胥、孫武等人,在公元前506年,大舉伐楚,從柏舉(今湖北麻城境內)戰役後,五戰五勝,十一天中行軍七百里,直搗郢都(今湖北江陵北)。行軍的迅速,戰果的巨大,是春秋時期所僅有的。楚國經過這次戰爭的沉重打擊,力量大大削弱了。

越國在春秋末期以前是個小國,楚為了聯越制吳,大力幫助越國,使它迅速發展起來。吳王闔閭因越國攻吳,起兵攻越,戰敗受傷而死。他的兒子夫差立志報仇,打敗越王勾踐,越國以屈辱條件求和,把國家保存下來。

夫差戰勝越國之後,認為沒有後顧之憂,北上爭霸。首先向齊國進攻,戰於艾陵(今山東泰安東南)殺死齊軍統帥國書,俘獲兵車八百乘。接着,夫差大會諸侯於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與晉爭奪霸主地位。這時吳國發展到了頂點。

在吳王夫差北上爭霸,大大消耗自己力量的時候,越王勾踐經過養精蓄銳,「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一切都做好準備,正當黃池之會的時候,勾踐帶領越軍,一舉攻下吳都姑蘇(今江蘇吳縣),殺死吳太子友,吳國受到了致命的打擊。九年後,吳被越滅掉。

越王勾踐戰勝吳國,北上至徐,大會齊、晉等諸侯,共尊周天子,得到霸主的地位。

視頻 

一起來盤點一下歷史上的春秋五霸

參考資料 

  1.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