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秋玉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秋玉器

春秋玉器是西周玉器的繼續和發展。早期仍善用雙陰線來刻劃圖紋,在裝飾上則進一步強化了西周晚期出現的在某一造型內雕琢單一的或相互交纏同體的龍紋圖樣,從而使細小變形且糾集在一起的眾多龍紋,經常出現在主體造型內。春秋中期以後,這種繁密的陰刻裝飾線紋逐漸變得稀疏,並多以較寬的斜刀進行雕琢。到了晚期,線刻工藝逐漸減少,代之而興的是去地隱起的淺浮雕技法的盛行。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春秋玉器

館藏地點; 上海博物館

出土地點; 主要分陝西及中原兩大區域。

所屬年代; 春秋和戰國(前770年-前221年)

屬於; 圖案

介紹

春秋玉器是西周玉器的繼續和發展。早期仍善用雙陰線來刻劃圖紋,在裝飾上則進一步強化了西周晚期出現的在某一造型內雕琢單一的或相互交纏同體的龍紋圖樣,從而使細小變形且糾集在一起的眾多龍紋,經常出現在主體造型內,同時布局繁密,幾乎不留餘地。如河南光山縣黃君孟夫婦墓的玉虎,其造型為扁平體的虎形,低首拱背,曲肢卷尾。雖說此虎神態有些呆板,無有太強的動感,但虎身上的裝飾卻格外引人注目。它除了在腹部、腮部、雙肢列有少許幾何紋外,通體滿飾變形的龍紋,上下交錯,左右呼應。這種獨特的雙陰線工藝及"形中有形"的裝飾手法,在春秋早期玉器中極為流行,可謂春秋早期玉器的一大特色。

春秋中期以後,這種繁密的陰刻裝飾線紋逐漸變得稀疏,並多以較寬的斜刀進行雕琢。到了晚期,線刻工藝逐漸減少,代之而興的是去地隱起的淺浮雕技法的盛行。如山西太原金勝村晉卿趙氏墓的玉磺、玉佩等,不但工藝精細,琢磨光潤,而且由於採用了淺浮雕的工藝技法和更加抽象簡化的龍紋圖案,所以使繁密的畫面,通過高低起伏和有序的布局,更富有一種寓意深遠的立體效果,增加了一定的神秘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在春秋時期流行的寄生於造型內的繁密且抽象的龍紋裝飾,隨着人們審美意識和文化觀念的改變,逐漸消失。正如吳棠海先生在《認識古玉》中所說: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盛行的膽龍紋眼睛退化,解體成雲、谷相雜紋,並逐漸發展為谷紋、蒲紋、乳釘紋等工整規律的幾何紋樣。這裡我們暫不討論戰國玉器中常見的雲紋、谷紋是否是由春秋時的龍紋演變而來,只是可以肯定地說,春秋玉器畫面上盛行裝飾的繁密細小的龍紋圖樣,在戰國時已不可出現(特別是在戰國中期以後)。儘管目前戰國墓中仍有類似玉器,筆者認為,它應是春秋時期(或戰國早期)的遺物。因為藝術是一定時期社會現實的反映和縮寫,所以,它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審美情趣、意識觀念的改變,其風格也必定會推陳出新。也就是說,不同的社會時尚,必定會產生造就不同的藝術風格。玉器如此,其它工藝美術品亦如此。

特徵

一、主流紋飾

1.新創春秋龍首紋。這種由勾連雲紋組成的陰線淺浮雕龍首,不論是絞絲紋舌形還是S紋舌形,都是現首不現尾。這種龍首紋,是夏、商、西周以來龍紋的一大突破,直接影響了戰國的龍紋造型。

2.新創春秋谷紋。春秋谷紋有陰線雕和乳突狀兩種。乳突狀谷紋為淺浮雕,穀粒圓鼓、體型較大,手感圓鈍;春秋谷紋部分有陰刻芽彎,部分與勾連雲紋混合構圖。春秋谷紋大多排列稀鬆,布局不夠規整。

3.新創斜地子紋、虎皮紋、矩形魚鱗紋、內鈎捲雲紋。

4.新創螭紋。螭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楚辭刀歌河伯》:駕兩龍兮驂螭。螭紋是個巨大的紋飾體系,春秋創製的螭紋,經過戰國和兩漢的發揚光大,和龍紋一樣,成了我國藝術史上光彩奪目的紋飾標杆。

5.新創蟠虺紋。虺(hu i),是一種毒蛇。《詩小雅正月》哀今之人,胡為虺蜴。《楚辭天問》雄虺九首。虺,又是一種將發未震的雷聲。《詩邶風終風》:虺虺其雷。春秋虺紋大多為圓首、尖嘴、小圓眼、短蛇形身。

6.春秋脊牙。西周時流行的突齒到春秋時,大多演變成整齊劃一的方形脊牙。脊牙的製作,需要綜合勾撤、平凸、隱起等技法,難度遠在齒牙之上。

二、主流線條

1.陰刻線技法爐火純青。細長弧線、密集成束的平行細線、密集盤繞的平行細線、粗細紋絲線、魚鱗線、羽毛線等陰刻線大量湧現。陰刻線的徜徉肆志和縱橫灑落,是春秋刀法的一大特色。

2.雙鈎陰線進一步成熟。比起西周時期的雙鈎陰線,春秋時期更添三分豐腴和柔暢,密集中條分縷析,滿而不亂。

3.寬一面坡線。春秋時期流行的寬一面坡線,是西周時期一面坡線的變體異化,它利用線間距離的增加和線形寬窄比例的變化,使線條更具有動態的美。

4.遊絲刻是春秋時期一種新的刻線風格,線條極為細集,線距之密連肉眼都難以分辨。這種遊絲刻線,到戰國時發展成了著名的遊絲描。[1]

5.硬刀刻。春秋時期除了遊絲刻技法外,還有一種與之對應的刀工硬刀刻。所謂硬刀刻就是下刀如削,精深有力,線痕縱橫吞吐,參差利落,卻又刀跡盡化的一種技法。這種技法是公認的漢八刀技法的直接源頭。[1]

參考文獻

  1. 春秋玉器紋飾影響戰漢紋飾理解, 歷史人情介紹,2020-10-01 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