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李嘉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春秋》是中國當代作家李嘉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春秋
再見,為了再見。
——題記
「從此我的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18歲的自己高考時勵志要考出河南,如我所願,來到了距家800公里之外的安徽蕪湖,從此我突然意識到——離別,原來也不是那麼稀鬆平常的一件事,此刻的離別,是為了下一次更好地再見。
鶴壁東站進站口內外隔着玻璃站着兩個人,一個是我,另一個是我的媽媽。
「好吧,進去了之後放好東西,到站了發個信息,寢室里的被子記得有空曬曬,上車別光傻睡,坐過站了都不知道……」
聽着媽媽絮絮叨叨的話語,我隱約看見了陽光照射的玻璃窗上閃爍的淚光。
從兩周一見的高中生活到半年一見的大學生活,已經不是第一次去上大學的我自以為對於此次的離別已經能夠輕鬆應對,至少不再像去年進校時那樣哭得稀里嘩啦。
可當我真正踏上離家的路程,記憶中一次又一次的別離再度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那是一天的傍晚,離家倒計時4天,弟弟軍訓完後,父母帶着我倆回南園老家吃飯。
風很大,陰沉的天空中偶爾飄過幾朵雲,因為很涼快,所以我們在院子裡吃飯,黏糊的小米粥,還是記憶里的味道,爺爺自去年手術後身體一直不好,他怕感冒,所以沒有出房間。
一個燒餅,一葷一素,一碗小米粥,說說笑笑間飯很快吃完了。
照常,奶奶將我們送出家門,送到十字路口,這段路,我與她同行。突然間我意識到,以前的那麼多次再見,他們總是走在我們後面,以一種守望者的身份,目送着我的身影漸行漸遠,直至,再也不見。而只要我回頭,總能看到他們站立的身影,揮動的雙手與不舍的目光。可就在曾經那些總以為還會再見的離別里,我一次次回頭,總想着下次再見。
但是,離別的痛又能如何忘懷?我忘不了那天奶奶眼裡打轉的淚水,忘不了抬頭間恍惚看到披着外套緩緩出門的爺爺時的震驚與感動,忘不了姥爺笑着再見時露出的兩排大白牙與我掩蓋情緒的笑臉,忘不了爸爸送出門時那欲言又止的神情與我張口未說的話,忘不了媽媽一刻鐘一次的微信,轉身捂臉偷偷掉眼淚的背影……那一次次離別的場景,並未隨着時間的推移慢慢模糊,反而由於一次次的回憶,漸漸清晰。
我不禁思考——離別是為了什麼?我明明離不開他們,我明明可以報家門口的大學,我明明可以陪他們久一點,再久一點……我為什麼要選擇離別,也許是所有我捨不得的人他們傾注的愛讓我高飛,他們想把我培養成一隻雄鷹,而非溫室里的花朵。
雄鷹自要高飛,我展翅,我翱翔,在屬於我的天空中肆意飛翔!
我不懼狂風暴雪,不畏酷暑嚴寒,因為期盼,因為夢想,因為未來,我不斷向前飛,飛得更高,飛得更遠!可也因為離別,因為思念,因為心底最深的羈絆,我想再見。希望再見時你們不再是擔憂,而是自豪,是驕傲。離別本身沒有意義,有意義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牽伴,是人與人之間的期盼,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如潮水般的思念與記掛,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奮進與承諾。
我想,這才是告別的意喻,每一個再見的人,都讓我生出了新的部分。經過了他們的我,已經與原先不一樣,而我將攜帶着這個新的我前行,努力過好每一日,奮力發光,讓沉澱在我生命中的他們,像雲層中隱隱的星群,再閃亮一次,又一次。
「有信念、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如果離別是人生中避無可避的瞬間,那就讓我們,在這次再見過後的春秋里,接續奮鬥;然後在來年的冬夏,更好地再見![1]
作者簡介
李嘉雯,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學生,品學兼優,愛好讀書和寫作,多篇文章在《新湯陰》、《湯陰教育》、《幸福湯陰》、《大河文學》、《學習強國》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