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節回家,感情受挫(徐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節回家,感情受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春節回家,感情受挫》中國當代作家徐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春節回家,感情受挫

徐光學寫給心上人龍姑的第二封信可以說是他有生以來寫得最動情文字。這時,他已經在成都地質學院讀書近半年時間。論身份,作為成都地質學院的一名大學生,徐光學可以說是已有功名。他擔心遠在千里之外的龍姑會懷疑他變心,於是寫下這封信,以示他真情不改,並還給此信取了個題目,叫《我心依然》:

親愛的龍姑,你好!

緊張的學習並不能沖淡我對你的思念,只要稍一有空,我就會想到你。我想到你,我的心就久久不能平靜。可是學習的壓力太大,時間太緊,我幾乎連寫信給你的時間都沒有,請原諒我粗疏。

每當周末之夜,寂寞總是在我心中徘徊;每當遇到困難之時,我都會想起你。我能夠考取大學,很大的程度上得益於你的鼓勵,當我碰到困難的時候,你如果能夠在我身邊給我力量,那該多好哇!可是你不在,只有那痛苦的思念在我身邊。這思念讓我疲憊。有時我強迫自己「別想你」,但是我總是無法勸住思想,我還是忍不住地想你。

雖然我們現在天各一方,可是「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古人說:「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今人說:「不再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可我問自己曾擁有過嗎?

風雨交加的夜晚,我輾轉反側;月明星稀的時候,我徹夜難眠。沒有你在我身邊,我覺得自己好孤獨,好孤獨……期盼你在我身邊。

我多想在你微笑的時候,分享你成功的喜悅,幫你揩揩額頭的汗水,送給你美麗的祝願;在你哭泣的時候,分擔你失敗的憂愁,替你擦去臉上的淚滴,撫平你心靈的創傷;在你最困難的時候,分挑你沉重的擔子,為你減去肩上的壓力,抹去你心頭的陰影

我多想在你寂寞的時候,用言語勸慰給你,給你帶去歡樂,讓你感到我就是你的堅實的後盾,讓你會感受到一股股暖意。為了你的幸福與快樂,我願變成一隻善解人意的小鳥,翱翔在你心靈的天空,永遠為你歌唱。可這一切是想象呢,還是幻想?因為這一切都根本不可能。我大學畢業要整整四年時間,這四年的距離有多遠?四年的時間有多長?一想到這漫長的四年,我的心仿佛要被時間的車輪壓得支離破碎,而碎末將被撒在茫茫的煙霧中。

思念早已占據了我的心房,所以我一想起你,心中就會陣陣酸痛。於是我勸自己「別想你!」,這並不是因為已經失去了你,而是因為為了你我幾乎耗盡了全身力氣。這大概就是人們所說的「初戀」。

我的身邊沒有你,我是多麼痛苦;你也應該是這樣吧。然而,痛苦卻是真真實實的。你我之間,既隔着千山萬水的空間,又隔着整整四年的時間。我害怕我只是你生活中的一顆流星,消失後邊痕跡也沒有留下。我在猜想也許你不希望我是流星,也許你又希望我是。

我的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沒有你,就好像一個孤獨人走在昏暗的道路上,沒有溫暖的陽光,沒有鳥語花香。與你相逢,是我人生中的最大幸福。我很想念你,你也在思念我嗎?我愛你,此心不改,直到地老天荒。我要與你風雨同舟到永遠。再回首,往事猶在;再回首,我心依然。

於成都地質學院

1974年元月10日

這封情書,感情真摯,感人至深。可信發出後,卻、恰如「黃鶴一去不復返」,沒有收到龍姑回信。徐光學一直在等回音,等到學期結束也沒有等到一封回信。他感到納悶,決心回去找龍姑問個明白。

1974年2月上旬,寒假就要開始。上大學後的第一個寒假,遠在千里之外的徐光學想趕回桐城與親人一塊過年。他不僅僅有「衣錦還鄉」同家人團聚的意思,更想去看看分別半年沒有一點回音的女友龍姑。

這回徐光學從寶城鐵路轉龍海線從蚌埠下車,再轉南下火車於農曆臘月二十七日中午抵達合肥。他在合肥逗留了一天,為春節還待在成都地質學院的合肥同學辦點事情。在合肥,他住在鄉人張德才宿舍里。張德才的父親和徐光學的父親是好朋友。張德才是魯谼山沿河大隊人。他1951年抗美援朝,後來轉業分配到安徽省交通廳,負責後勤工作。看在上輩交情的份上,他待徐光學很好,留他吃住。張德才還為徐光學找到一輛返回桐城的便車,連最後一段路費錢也幫徐光學省了。

馬上就要過年了,徐光學必須立即趕回家。臘月二十九日上午,天氣陰晦,寒風颼颼。徐光學告別張德才,坐上回桐城的便車。他那種即將到家的快樂心情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於是他樂得嘴裡哼着流行小曲兒。可是,一上車他就立刻停止唱曲了,只見他愣愣地站在那兒,他的眼睛同另外一個女人的眼睛對視着,那個女人不是別人,正是他朝思暮想的女朋友龍姑。真是無巧不成書,他竟然與龍姑同坐一趟便車。一陣幸福的暖流流遍他周身。那時青年男女不像21世紀的青年,都不敢在人多的場合大呼小叫,就是談戀愛也不敢明目張胆。徐光學只是同龍姑點點頭,龍姑投來一絲淡淡的笑意。徐光學覺得她的笑有點怪,因為那種笑分明表現龍姑態度的異常。從龍姑的笑臉上,徐光學已經隱隱約約地看出了問題,但又不便問。他感覺到他們之間出了問題。(後來,徐光學才了解到,這次龍姑是去合肥相親的)一路上,徐光學想同她說說話,可龍姑好像不想開口。這一路上徐光學感到壓郁沉悶。他們倆在呂亭車站下車。龍姑走在前面,徐光學走在後面。徐光學終於忍不住開口道:

「龍姑,今天你好像生氣了,怎麼對我愛理不理的。」

「我沒有生氣。」龍姑說。

「那為什麼這一路,你的眼睛總是避開我?」徐光學問。

「世事如棋局局新,我們誰也不會料到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龍姑用模稜兩可的話說。

「是我哪裡錯了嗎?你為什麼不給我回信?」

「你沒有錯,我也沒有錯。那你又給我寫過多少信?」龍姑問。

「可是。」徐光學欲言又止。他分明感覺到他同龍姑之間已經產生了一道厚障壁了。

「徐光學,對不起,我有事,得先走。再見!」龍姑說完,揚長而去,扔下徐光學一個人站在寒冷的風中,孤零零地站着。這時,天空開始飄起雪花,漸漸地,雪花越下越大,越下越密,漫天飄飛鵝毛般的雪花。

那天,徐光學不知道是怎麼走回魏家畈的。他只知道自己到村子的時候,整個魯谼山都已覆蓋着皚皚白雪。他在雪地里站一會兒,理理思緒,可他怎麼也鬧不明白事情會是這樣。他在考慮自己究竟錯在哪裡,怎麼才半年,龍姑怎麼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難道龍姑就是天上飄忽的雲,說變就變?這時,徐光學又想到,家就在眼前,父母親馬上就要來迎接自己,自己可不能滿臉愁容。他決心把龍姑之事暫時埋在心底,以笑臉迎親人。

臘月二十九日中午,鵝毛般大雪還在下個不停。在雪花飛舞中,徐光學走到自家屋檐下。儘管門是關着的,但他還是能聞到年的「氣味」。他叩開大門,前來開門的是他的小妹妹徐雲梅。

「是小哥!」徐雲梅喊道。

聽到徐雲梅的喊聲,全家人都抬起頭,看着這個風雪中歸來的遊子。徐光學的歸來令全家人高興萬分,因為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他及時趕到家過年了。徐光學帶着笑臉見過父親徐成賢、母親方志英,還有大妹妹徐雲英。隔壁大哥徐光華夫婦聽說徐光學回來,也帶着孩子過來湊湊熱鬧。一會兒,鄰居們聽說徐光學回來了,也過來看看,鄰居又帶着小孩,徐光學家里聚集了許多人,一下就熱鬧起來了。

山里人外出不多,對外面的事情了解得也就少了,既然徐光學是從千里之外回來,鄰居們都想從他這兒多了解些外面的事情。徐光學把他在成都這半年多來耳聞目睹的事情說給鄉親們聽,令鄉親們大開眼界。鄰居們走後,徐光學又同家人具體地說說他在成都地質學院的生活和學習。

由於長途跋涉,更由於龍姑之事,徐光學感到十分疲倦,想好好地休息一下。於是,他獨自躺在床上,想了許多許多……外面,雪在紛紛揚揚地下。

大年三十早晨,雪停了。魯谼山區是一遍粉妝玉砌的世界,只有山谷的那條魯王河像一位狂草書法家在潔白的紙畫上濃濃的一筆,使這遍白茫茫的世界多了一份靈氣。徐光學起床後,和妹妹們一塊打掃門前積雪。

此前五年,由於徐光學在延慶當兵,連續五個春節都在部隊裡過的。今年,徐光學回來過年,全家人聚在一起,過個團圓年,一家人甭提有多高興!兩天來,徐光學家熱熱鬧鬧的,這不僅是因為徐光學回來,還有人來請徐光學的哥哥徐光華寫春聯。誰家要寫,只要來說一聲,哥哥就寫一副送給他,也不要錢,為此徐光華年年都要準備許多紙和墨。有鄰居人不好意思,就拿幾個雞蛋來酬謝。這次,徐光學回來,見哥哥忙得不亦樂乎,連大年三十上午,還在幫人家寫對聯。徐光學便放下手中的掃帚,與哥哥一塊為鄰居寫春聯,徐光學的毛筆字也寫得不錯。

下午,徐光學貼過春聯後,放鞭炮,放過鞭炮後,一家人圍在大桌邊,吃團圓飯。

漸漸地,夜幕降臨。白雪茫茫的魯谼山,其除夕之夜很美很美。家家戶戶都點着煤油燈,昏黃的燈光雖然照不徹整個魯谼山,但卻為魯谼山增添了無窮的詩意。孩子們打燈籠,玩遊戲,陪同大人們守歲一直到深夜十二點,在迎接新年的鞭炮聲中上床睡覺。

除夕夜,徐光學同父母親談心,在講到龍姑問題。父親徐成賢說:

「你和龍姑那個丫頭的事情怎麼樣?」

「什麼怎麼樣?」徐光學說。

「你在上大學,又不能結婚,人家可是23歲的大姑娘了,等你畢業,她可就27歲了,人家能等得了嗎?」徐成賢不無擔心地說。

「我也不知道。」徐光學說。

「如果你分配到外省工作,那她怎麼辦?你可不能耽誤人家,女孩27歲再談婚論嫁就太遲了,就是婚後生孩子也有危險呀。」徐成賢說道。

「爸爸,您的話不是沒有道理,那就順其自然吧。」徐光學說。

徐光學隱隱地感覺到自己同龍姑之間已有很大問題。他與龍姑能否繼續好下去都是一個未知數。他多麼希望能和龍姑和好如初,可事實卻是那麼無情。他發誓,如果這次同龍姑談戀愛失敗,那麼他在上大學期間就堅決不與別的女孩談戀愛

守歲到午夜,新年已到來,徐光學到床上躺下,眼前晃動的是龍姑的身影,令他無法入眠……[1]

作者簡介

徐峰,真名徐光學,詩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魯谼山人,畢業於成都理工大學,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有23年軍旅生涯,曾榮立三等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