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春賦》

圖片來自網絡

作品名稱: 《春賦》

創作年代: 南北朝

文學體裁: 詩詞

作 者:庾信

《春賦》南北朝時期文學家庾信的詩詞。[1]

這篇賦是庾信早年的作品,作於南朝,當時庾信為梁昭明太子東宮抄撰學士。梁武帝在開國之初較關心政治,「勤於政務,孜孜無怠。」(《梁書·本紀》)他曾下詔禁止豪強封固山林沼澤;實行過土斷法(即以土地定戶籍,使民安其居);設立過肺石函申訴。因而梁初社會出現了「西盡浮玉,南琛沒羽,吳歈越吟,荊艷楚舞。草木之遇陽春,魚龍之逢風雨。五十年中,江表無事」(《哀江南賦》)的小康太平局面。在這種「朝野歡娛,池台鐘鼓」的表面繁榮氣氛中,整個統治階層自然充滿着生的喜悅和生的鼓舞,一種興奮的得意情緒,一種平步青雲的優生感,在統治者的意念中形成。《春賦》正是為反映統治者們這種熱烈的情緒、得意的心境、平穩的生活願望而作的。

目錄

詩詞正文

譯文

宜春下苑的春天又回來了,披香殿裡正趕製春裝。新年伊始的鳥鳴婉轉動聽,早春二月的柳絮滿路飛揚。就好像來到了河陽縣,眼前都是桃李的花朵;又像是進入金谷園,到處是青翠的林木。一叢叢香草妨礙了遊人的腳步,一縷縷遊絲攔住了幽邃的去路。

美女們一下子擁進上林苑,紛紛爭搶着渡過河橋。她們有的來自陰麗華的金屋,有的來自趙飛燕的椒房。頭上的朵朵金釵重得嚇人,高聳的發誓似乎一陣風就能吹倒。黛眉和綠柳互相襯托,面頰同桃花一般嬌紅。她們的身影倒映在池水中,衫袖上灑滿了繽紛的落英。

初染綠色的苔草下有魚兒嬉遊,青青的麥壟間遮蔽着雉雞。樓台上吹奏着弄玉悠揚的簫聲,水波里伴和着洛神玉佩的鏘鳴。這裡有戚里富家的豪華氣派,又有新豐城裡的美酒佳肴。石榴汁香氣四溢,陳葡萄酒愈加甘醇。荷花似的玉碗玲瓏剔透,蓮房樣的金杯璨璨生輝。既有鮮嫩的竹筍,又有細核楊梅。捧琴奏樂的是歌妓綠珠,行觴勸酒的是才女文君。

玉管調準了樂音,弦端彈出了琴聲。歌喉唱出了《陽春》《淥水》之曲,舞袖飄揚如鸞鳳的飛歌。笙簧渲染着氣氛,弦柱變換着樂拍。歌扇團團如滿月,節鼓聲聲催傳花。在座的有嫻熟樂律的李都尉,亦有精於騎射的潘中郎。或者停車小苑,流連光景;或者移步長楊,醉心射獵。但見馬備金鞍,良弓在手,馳道上煙生瀰漫,一隊隊射手進入校場。他們的坐騎是天池的龍種,腰帶鑲嵌着荊山的美玉。錦袍上繡着吉樣的白鹿,綾襖上織出如意的鳳凰。

三月三日是曲水飲禊的節日,河邊一天到晚是洗濯祈神的遊人。樹下有人流杯聚飲,灘頭有人橫渡戲水。一個個衫袖上妝飾着彩箔,領巾上點綴着珠玉。高高的山頭上日已偏斜,遊人們不醉酒盡興便不回家。春水照人勝過屋裡懸掛的明鏡,衣衫薰染的香氣比不過戶外的春花。

賞析

《春賦》是一支明快的春之圓舞曲,又是一幅絢麗的春之遊樂圖。描寫了統治階級春遊時的狂歡極樂,曲折地表現了梁初社會繁榮氣象,表現了一種得意的昇平的歡樂情緒。全賦以大量的典故與輕靡的情思來表現對春天的讚美,辭藻絢麗,對仗工整,充分表現了六朝的綺靡文風。

此賦曲折地表現了梁初社會繁榮氣象,表現了一種得意的昇平的歡樂情緒。當然,在這篇賦中是找不到人民的藝術形象的。它所描寫的是統治者和宮妃們在「春苑」中的歡樂情景和熱鬧場面。但衡量作品,並不能因為描寫的對象是統治者和宮妃,就否定它有反映現實的價值。作品的客觀效果往往是大於作家的寫作意圖的。只要把它和作者《哀江南賦》的「於時朝野歡娛」一段並讀,就能體會到它很藝術地表現了梁初社會的太平景象了。

這篇《春賦》篇幅雖小,卻通篇都是對偶,稱之為他的前期代表作,從文學上看也是當之無愧的。庾信不僅在賦和詩中經常使用對偶,就是在碑文中也是習慣於用對偶的。對偶對庾信來說是語言習慣,是常用的語言模式,成了他的語言風格的一部分。《春賦》是由三十一個對偶組成的。從頭到尾無一不是對偶。其中只有一聯,在形式上可以不算對偶。「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邊多解神」其實這也可以算做寬式對偶,是明顯對稱的。同時,此賦大量運用修辭手法,包括比喻、誇張、比擬、映襯等,用典尤其多,共有十一個典故。其中開頭十二句就用了八個典故。

「賦」的本義是敷陳其事。作為文體,則是要「鋪採摘文,體物寫志」(《文心雕龍·詮賦》)。庾信的這篇賦偏於寫景,耽於逸樂,誇飾宮廷生活,無非為帝王的游賞助興,其志趣無可稱道。所可稱道者,在於鋪採摘文的手段,選聲煉色的造詣。就造句形式上說,開頭與結尾處多七言句,聲律近於詩,正所謂啟唐人七古之先鞭。末段五、七言句相雜成文,婉轉流利,風情翹秀。至於「眉將柳而爭綠,面共桃而競紅」二句,不但屬對精絕,而且刻畫微妙。後來,初唐的王勃效仿庾體,在《滕王閣序》中造句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堪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再就描摹聲色上說,《春賦》亦不乏秀句。如「釵朵多而訝重,髻鬟高而畏風」,下筆輕靈,形象宛在;「影來池裡,花落衫中」,自然流出,卻有無盡情致。又如「月入歌扇,花承節鼓」,讀之如見其形,如聞其聲,令人心醉目眩。庾信的早年賦作多事白描,此賦亦然。但是,白描中溢光流彩,綺靡宕逸,這正是庾信遠俗獨到之處。

作者簡介

庾信,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郡新野縣(今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人。南北朝時期文學家。其家"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父親庾肩吾為南梁中書令,亦以文才聞名。

庾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自幼隨父出入於蕭綱的宮廷,後來又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其文學風格被稱為"徐庾體"。累官右衛將軍,封武康縣侯。侯景之亂時,庾信逃往江陵。後奉命出使西魏,因梁為西魏所滅,遂留居北方,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北周代魏後,更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清縣子,世稱其為"庾開府"。

時陳朝與北周通好,流寓人士,並許歸還故國,唯有庾信與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顯貴,被尊為文壇宗師,受皇帝禮遇,與諸王結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國鄉土,為自己身仕敵國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憤。最終在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有《庾子山集》傳世,明人張溥輯有《庾開府集》。

視頻

名篇賞析 | 庾信《枯樹賦》

參考資料

  1. 《春賦》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