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春風送暖》,現代劇,該劇1965年由上海少壯越劇團首演,張雲霞、李忠萍、魏梅照、張小巧主演。1966年由陸依萍、周雲峰、薛桂珍、筱梅卿主演。
劇目介紹
越劇《春風送暖》光楣、樂怡編劇。該劇描寫如家旅館經理管愛群帶領服務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故事。陳強到滬出差,邀請鄉下老母到滬一聚,陳大娘興沖沖趕來,偏丟失了地址,管愛群將投親無路的陳大娘接來安頓在如家旅館,經過苦心尋找,終於使母子相會。固執孤傲的老中醫古守品,帶領孫女古亞男住進了旅館,管愛群送溫暖,醫好了祖孫倆難治的心病。如家旅館在老一輩服務員的言傳身教下,年輕一代接班人成長起來,旅館辦得熱熱鬧鬧,旅客們猶如生活在春風暖流中。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春風送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