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昭君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昭君辭》

作品名稱: 《昭君辭》

作 者: 沈約

創作年代: 南北朝

文學體裁: 詩詞

《昭君辭》是南北朝詩人沈約的作品。

詩詞原文

漢宮美女多如雲,中有一人字昭君。 天生傾國傾城色,玉質孤高卓不群。 來至掖庭已有年,愁聽宮漏獨成眠。 可憐絕色等閒棄,漢帝不分媸與妍。 非是君王不好色,佳人如織繞其側。 顛鸞倒鳳夕連朝,遍識群芳猶未得。 思幸佳人無孑遺,九重選美事頗奇。 不勞龍目親遴選,分辯媸妍賴畫師。 高低美醜瘦和肥,全仗畫師筆一揮。 古有按圖尋駿馬,今皇憑畫幸嬪妃。 粉黛欲蒙君眷顧,千金竟把畫工賂。 錢有幾多艷幾多,無錢休得君恩遇。 群娥每每沐皇風,獨有昭君際遇窮。 自恃無雙才與色,詎肯摧眉賂畫工! 朔方正月雪澌澌,單于策馬至京西。 因聞漢闕多佳麗,欲索一人娶作妻。 漢帝聞言忙頷首,和親政策由來久。 只求邊塞暫安寧,願向單于獻佳偶。 詔傳呈上美人圖,御筆按圖點麗姝。 宮中美色真難捨,乃選庸姿嫁北胡。 欽點宮娥上殿堂,昭君為字名王嬙。 紅袖翩躚迤邐至,至時四壁頓生光。 纖步凌波行若止,清香裊裊風吹蕊。 骨似瓊瑤肌似冰,明眸轉盼如秋水。 芳華蓋世滿堂驚,漢帝茫然嘆失聲。 畫上庸姿乃絕色,其間究竟是何情? 君言既出難更改,忍送紅顏歸翰海。 暗將昭君比眾妃,三千佳麗無光彩。 含顰忍淚別君王,賤妾從今辭故鄉。 不用滿朝賢將相,蛾眉為國靖邊疆。 妾今遠嫁萬千里,勝在深宮寂寞死。 宮中尚有如花人,不賂畫工命似紙。 願君莫惜妾微身,應惜忠心體國臣。 但得賢才良將在,守邊何必用佳人! 更憐豪傑沒塵埃,辜負平生萬丈才。 豈能屈節事權貴?慷慨高歌歸去來! 絕色常遭妖女妒,賢才每被奸人誤。 棲身異域本尋常,多少英雄悲失路! 鐵馬戎裝出塞去,莫愁身似風中絮。 既然此地不留人,他鄉自有留人處! 朔漠茫茫走石沙,隨身唯有一琵琶。 此去誠知難復返,天涯何處不為家! 黃霧漲天雪晦冥,黑雲拂地風膻腥。 高原萬里草皆白,大漠千年冢獨青。 無端敘寫昭君辭,紅粉飄零實可悲。 千古英雄同一嘆,傷懷豈止為蛾眉!

作者簡介

沈約(公元441~公元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於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於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諡例》、《宋文章志》,並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1]。 。

人物生平

篤志好學

沈約左眼有兩個瞳孔,腰上有顆紫色的痣,聰明過人。他的父親沈璞在元嘉三十年(453年)被誅殺,沈約當時年紀還小,偷偷跑掉了,後來趕上朝廷大赦天下,才免於流亡。但也成為了孤兒,家庭貧窮。沈約專心好學,日夜兼讀不知疲倦。他的母親擔心他用功過度而生病,經常把油燈的油少放些好讓他早些睡覺。沈約白天讀的書,晚上就能背下來,於是對不少典籍都很熟悉,會寫文章。

由宋入齊

沈約剛做官時任奉朝請。濟陽蔡興宗聽說他很有才華而十分看重他。蔡興宗擔任郢州刺史後,任命沈約當安西外兵參軍,兼任記室。蔡興宗曾對他的幾個兒子說:「記室沈約人才德性都堪作老師和表率,你們要好好地待他,向他學習。」後來蔡興宗任荊州刺史,又讓沈約擔任征西記室參軍,併兼任厥西縣令。蔡興宗死後,沈約任安西晉安王法曹參軍轉外兵參軍,兼任記室。後進京任尚書度支郎。

齊朝初年,沈約任征虜記室,兼任襄陽縣令。侍奉齊朝的文惠太子蕭長懋。文惠太子入主東宮後,沈約擔任步兵校尉,主管文書記載,在永福省值班,校訂四部圖書。當時東宮人才濟濟,而沈約尤其受到賞識與親睞。每逢值班去見太子,總是談到太陽落山才出來。當時王侯到東宮,有時不能進宮,沈約總是勸說太子,替王侯傳話。太子說:「我平生很懶,很晚才起床,這你是知道的,和你交談討論後,就忘記睡覺,如果你要我早點起床,可以時常早些進宮中來。」於是提拔沈約為太子家令,後來又讓他兼任著作郎,歷任中書郎、本邑中正、司徒右長史、黃門侍郎。當時竟陵王也在招徠有才華的人,沈約同蘭陵的蕭琛、琅笽的王融、陳郡的謝朓、南鄉的范雲、樂安的任昉等人都在竟陵王門下交遊,時稱網得天下才子。不久,沈約又兼任尚書左丞,後來又任御史中丞,轉車騎長史。

隆昌元年(494年),沈約被任命為吏部郎,出任寧朔將軍、東陽太守。齊明帝即位後,提封他為輔國將軍,徵辟為五兵尚書,升任國子祭酒。齊明帝死後,宰相當權執政,尚書令徐孝嗣讓沈約撰寫遺詔,提升他為左衛將軍,不久又加封通直散騎常侍。

永元二年(500年),因母親年老,沈約上書請求免去職位,朝廷改任他為冠軍將軍、司徒左長史、征虜將軍、南清河太守。

蕭衍在竟陵王的西邸時,與沈約頗有交情。永元三年(501年),蕭衍起兵攻占建康城後,任命沈約為驃騎司馬,原來所任的冠軍將軍、征虜將軍等職仍然保留。

積極勸進

當時蕭衍功業已成,天意人願都歸屬於他,沈約曾試探性地給蕭衍提及代齊的話題,蕭衍沒有做聲。過了幾天,沈約又進言說:「現在與過去不一樣,不能指望用淳樸的風氣來期許萬物,士大夫攀龍附鳳,都是希望取得一點點功勞,以保住自己的福祿。如今幼小孩童、放牧的老百姓都知道齊朝的天下已經完了,沒有人不說天下應當歸您主宰的。天象和人事都表現出改朝換代的跡象,特別是永元以來,這種跡象更加明顯。巫師預言說:『行中水,作天子。』這就像寫在白紙上的黑字一樣明白清楚。上天的意志不能違背,民眾的心情不能不顧及。如果是天命決定了的,雖說想謙讓推脫,也是不可能的。」蕭衍說:「讓我再想一想。」

沈約繼續進言道:「您最初在樊、沔一帶帶兵起義時就應該考慮好,現在帝王的大業已完成,何必再思考呢。過去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剛進入皇宮時,民眾便說這是我們的君王。周武王不違背民眾的意願,立即正位也沒有再去細想。您自從到了京城,氣運就已經發生了變化,和周武王相比,只是快與慢不一樣罷了。如果不早日把帝王的大業定下來,順應天神與人民的願望,假如有一個人反對,就會損害您的威望與名聲。況且人心不像鐵和石頭一樣一成不變,世上的事情也不能保證不發生變化,怎麼能像建安時的魏武帝那樣把人臣的名分留給自己的子孫呢?如果皇帝回到首都,公與卿都在各自的官位上,那麼君王與臣子的名分就定下來了,不再會產生其他的想法。君王在上很賢明,臣子們在下面很忠誠,怎麼還會有人敢和您一起作亂呢?」蕭衍認同了沈約的看法。

沈約離開後,蕭衍召見范雲並告訴他沈約的意見,范雲的回答也和沈約的觀點基本一致。蕭衍說:「看來聰明人的看法無意中一致了,你明天早晨和沈約一起再來。」范雲出來告訴沈約,沈約說:「你一定要等我一起去。」范雲答應了他的要求。而第二天沈約偷偷在范雲的前面進宮去見蕭衍,蕭衍讓他先籌劃有關事項,沈約從懷中取出早就寫好的詔書和官員設置情況的文書,蕭衍看後基本沒有改動。過了一會兒范雲到了,到宮殿門前沒法進去,在壽光閣外面來回走動,口中不停地說「怪事」。沈約出來後,范雲問他說:「結果怎麼樣?」沈約把手抬起來指向左邊,范雲笑着說:「沒有辜負我們的希望。」過了一會,蕭衍便召見范雲並對他說:「平時和沈約待在一起,沒有發現他有什麼不同於別人的地方。今天他的才能和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真算得上見解高明的人。」范雲說:「您重新認識了沈約,也和沈約現在重新認識了您是一樣啊!」蕭衍說:「我從發兵起義到現在已經三年了,有功的臣子和將領,確實有他們的功勞,然而完成帝王大業,功在你和沈約兩位。」

榮寵一時

梁台建立後,沈約擔任散騎常侍、吏部尚書,還兼任右僕射。蕭衍祭天登上帝位後,沈約被任命為尚書僕射,封為建昌縣侯,食邑千戶。沈約接到詔書的當天,右僕射范雲等二十多人都來拜望祝賀,當官的和老百姓都以此為榮耀,感到很光彩。很快,沈約又被提升為尚書左僕射,仍然任散騎常侍。不久又兼任領軍,加侍中官職。

天監二年(503年),沈約的母親去世,皇帝親自前往憑弔。因沈約年老體衰,不能悲傷過度,所以皇帝派中書舍人幫沈約謝絕賓客來訪。朝廷舉用沈約任鎮軍將軍、丹陽尹,可以設置輔佐的員吏。服喪完畢,沈約被提升為侍中、右光祿大夫,領太子詹事、揚州大中正、關尚書八條事,後又被提升為尚書令,仍兼任原來的侍中、太子詹事,揚州大中正等職。沈約多次上書請求辭官後,改任尚書左僕射、中書令、前將軍,可以設置輔佐的員吏,仍兼任侍中,不久又提升為尚書令,兼太子少傅。

天監九年(510年),沈約改任左光祿大夫,仍兼任侍中、太子少傅,賜給演奏樂曲的樂隊一部。

憂懼而死

沈約雖長期擔任宰相職位,但他自己卻對御史台的工作有興趣,不少人也都認為他適合在御史台任職,但梁武帝始終不取用他,於是沈約請求辭職,又得不到梁武帝的同意。沈約與徐勉向來很好,便給徐勉寫信向他訴說。徐勉在梁武帝面前為他求情,請求按三司的標準讓沈約告老還鄉,梁武帝沒有同意,只是給沈約增加了鼓樂的種類和樂隊人員。不久加封特進,仍任光祿、侍中、少傅等職。

梁武帝對大臣張稷心存舊怨。張稷死後,梁武帝同沈約談起此事,沈約說:「尚書左僕射出任邊境州郡的刺史,這是過去的事,何必要再提它呢?」梁武帝認為沈約在庇護親家,便很氣憤地說:「你說這種話,還算是忠臣嗎?」接着便起駕回宮。沈約很恐慌,竟沒注意到皇帝已起身回宮,仍然呆坐在那裡。回到家後,沈約仍心神不定,未至床邊便坐下,以致坐空而摔倒在地上,並因此而得病。病中夢見齊和帝蕭寶融用劍割斷了他的舌頭。請來巫師察看的結果竟跟他夢中所見相一致,於是沈約請道士向上天奏赤章,說梁武帝蕭衍禪代之事並不是自己的主意。梁武帝派御醫徐奘去給沈約看病,回宮後徐奘將這些情況全都告訴了梁武帝。

在此之前,沈約曾陪同梁武帝宴遊,正趕上豫州獻上時令貢品栗子,直徑達一寸半,梁武帝對此感到很新奇,問沈約說:「史書上關於栗子的典故有多少呢?」並和沈約一起將所記憶之事各自分條寫下,結果沈約所知的比高祖少三件事。出宮後沈約對人說:「皇帝很要面子,護短,如不讓着他他就會羞愧而死。」梁武帝認為他的言論太不恭敬,要懲治他。經徐勉懇切地勸諫,梁武帝才罷休。而這次聽說了赤章的事,梁武帝特別生氣,多次派使者譴責沈約,沈約恐懼而死。

天監十二年(513年),沈約於任上去世,終年七十三歲。詔贈本官,賜錢五萬,布百匹。有司將沈約的諡號定為「文」,梁武帝說:「沈約的才情,還沒全部表達出來,應該用 『隱』字」,於是改諡號為「隱」。[2]

參考資料

  1. 沈約,詞網
  2. 南史·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七,國學地航,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