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是誰謀劃了赤壁之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是誰謀劃了赤壁之戰今天之人說起赤壁之戰,常常說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操大軍。世人印象中,出於固定的景仰,更多的是,諸葛亮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形象。至於孫權周瑜等等,都在其次了。[1]

赤壁之戰,到底誰在起着關鍵作用?

曹操大軍南下,逐劉備,降劉琮,頃刻收得荊州數郡,水陸軍力不減反增,虎瞰江南。按其追亡逐北之勢,江東數郡,幾乎已經算是收入囊中。

按其勢頭,孫權完全可能成為第二個劉琮。事實上,孫權最為倚重的長史張昭等東吳重臣,正在重演着荊州蔡瑁、張允等等的投降謀劃。孫權本人也久久舉棋不定。赤壁之戰,完全有可能無由上演。

首先提出聯結劉備共抗曹操的,是東吳老臣魯肅。其後又由魯肅請得諸葛亮,到柴桑遊說江東君臣。而讓孫權下定最後決心的,則是周瑜。 進入戰爭局面,運籌帷幄,調兵遣將,衝鋒陷陣,都是周瑜。

周瑜,才是赤壁之戰主宰大局的角色

沒有東吳的人、財、物,特別是兵將資源,就不存在赤壁之戰的前提條件。

沒有周瑜對當時形勢的深刻把握,以及基於正確判斷形勢,又與孫權君臣相得的有效溝通,東吳的軍民、土地,也只會像荊州那般,成為曹操囊中之物,而不可能成為赤壁之戰的決勝資源。

沒有周瑜高超的軍事才能,完美的指揮謀劃,赤壁之戰的結果,仍然尚未可期。

至於決戰決勝的信心與決心,劉備、諸葛亮自不必說,魯肅、程普、周瑜,包括孫權,其實都是十分堅定的。孫權久久舉棋不定,實因其東吳之主的特定身份。一則,江東安危繫於一身,不能不考慮有多少勝算;二者,能否做到上下一心,能否得到部下真心的支持,也是決定勝負之機,不得不考慮部下官紳軍民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領兵大將周瑜的態度,的確就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作為赤壁之戰対陣的一方,曹操對孫、劉是如何看的呢?

看了東吳嚴整的軍容,曹操不由得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父子若豚犬耳!」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父子兄弟皆英雄了得。同為英雄的曹操,甚至希望自己的後代也能夠如此。顯然,曹操是把東吳作為其敵手。與江東同樣地廣人眾的荊州,那不成器的劉表父子,在曹操眼中一如豬狗。並不具有荊州這種資源的劉備,雖然可能成為對手,但是現在只是如何追窮寇,斬草除根的問題,此時顯然也不是曹操之對手。

東吳作為曹操在赤壁之戰真正的對手,其間主導局面的,當然就是周瑜了。

蘇東坡《赤壁懷古》有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懷古而自傷的蘇東坡,心目中,也只有一個「三國周郎赤壁」。

劉備、諸葛亮,雖然始終是堅定的抗曹派,但是就赤壁之戰而言,更像是跟着別人撿洋落的角色。《三國演義》第42回,諸葛亮與劉備定計時,說得很是明白——

「卻說玄德至江夏,與孔明、劉琦共議良策。孔明曰:『曹操勢大,急難抵敵,不如往投東吳孫權,以為應援。使南北相持,吾等於中取利,有何不可?』玄德曰:『江東人物極多,必有遠謀,安肯相容耶?』孔明笑曰:『今操引百萬之眾,虎踞江漢,江東安得不使人來探聽虛實?若有人到此,亮借一帆風,直至江東,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南北兩軍互相吞併。若南軍勝,共誅曹操以取荊州之地;若北軍勝,則我乘勢以取江南可也。』」

挑動曹操、孫權二虎相爭,俟其必有一傷或者雙雙受傷,讓自己不僅獲得喘息之機,且尋機渾水摸魚,搶得立身地盤。諸葛亮的策略不可謂不精。由此也看出,劉備、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屬於推手的角色,至多,屬於見機而作的參與者,偏師而已。

至於諸葛亮舌戰群儒也好,設計了與周瑜不謀而合的火攻之計也好,或如借東風、關羽幾乎捉了曹操之類,在整個赤壁之戰中,就屬於細枝末節了,無關大局。

視頻

參考文獻

  1. 好視界. 誰搞定了赤壁之戰?. 20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