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晏弼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晏弼如

[圖片網址 來自 牛遊戲網 的圖片]

中文名:晏弼如

簡介

晏弼如,又名晏召,縣城廂鎮(今上梅鎮)人[1]。民國13年(1924)生。民國37年9月從國立武昌師範學校輟學就業,晏弼如在省立六職學校任教並擔任《新化民報》外勤記者[2]。1950~1954年先後在新化縣建築工程公司任工務員、工程員、計劃股長等職。1955~1978年一直在交通科、縣養路工區、縣公路養護隊、縣交通局任技術員[3]

晏弼如在交通部門工作期間,擔負全縣公路測量設計任務,常在艱苦的條件下忘我工作。先後經其測設施工的有:新化——雙林、水車——楊家山、新化——坪口、新

化——吉慶、白溪——圳上、礦山——白岩、新化——冷水江、城區環城等主要公路和部分鄉級公路,總長487公里;改建、新建大、中、小公路橋樑48座,共長1864米。

1977年,晏弼如參加了全縣知識分子代表會,精神更為奮發。在設計鵝溪大橋時,由於「三材」(鋼筋、水泥、木材)供應緊張,晏弼如大膽革新,改鋼筋混泥土雙曲

拱為等截面懸鏈線石肋雙曲拱,兩岸橋台均奠基於岩層上,基岩外露,無水下工程,省去橫系梁,加厚拱頂填土,拱上構造輕型化,既省鋼筋、水泥,又施工簡單、造

型優美。是項工程為橋樑建築上一項創新,省交通部給予充分肯定。當時省內各地建橋需要鋼筋水泥向省申請,均批至新化去取,同行至縣後,才知是介紹來學習取經

的,一時傳為佳話。晏弼如因而撰寫了兩萬餘字的《石筋雙曲拱橋施工總結》一文,在《中國科技情報》發表,其經驗迄今為貴州、雲南等省借鑑採用。

1978年元月,因患癌症,逝於湖南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終年54歲。

上梅街道 上梅街道轄15個社區居委會、11個建制村,總面積42.99平方公里,總人口8.58萬,辦事處駐迎賓路(原上梅鎮人民政府駐地) 將原上梅鎮的青石街、工農河、

永興、崇陽嶺、十字街、玉虛宮、跑馬嶺、北塔、工農、梅樹、立新橋、福景山、坪山壠15個社區以及紅旗新村、毛家壠、花山、下田、鴻興、集中、新渡、北渡、和

興、花園、江溪11個建制村成建制析出,設立上梅街道。…… 詳細++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