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晏陽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晏陽初
晏陽初
原文名 Y.C.James Yen
出生 1890年10月26日
四川巴中
逝世 1990年1月17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晏遇春
職業 中國平民教育家,鄉村建設家
知名作品平民教育的真義
農村運動的使命

晏陽初四川巴中人,中國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1943年,哥白尼誕生400周年之際,美國百餘所大學與科研機構的代表,評選晏陽初為「全球現代最具革命性貢獻的十大偉人」之一;他是惟一獲此殊榮得以與愛因斯坦杜威等人比肩的亞洲人。 [1]

人物簡介

晏陽初出生於四川省巴中縣,幼習四書五經,稍長入教會學堂,1918年畢業於耶魯大學;旋即束裝赴歐洲戰場,成為北美基督教青年會主持的為法、英軍隊中的華工服務的志願者。他是中國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奠基人。自1920年代開始致力於平民教育七十餘年,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1943年和愛因斯坦等人一起被評選為「現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貢獻的十大偉人」及「當代世界一百位最主要人物」。

晏陽初早期開展平民教育運動時,認為中國的大患是民眾的貧、愚、弱、私「四大病」,主張通過辦平民學校對民眾首先是農民,先教識字,再實施生計、文藝、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養知識力、生產力、強健力和團結力,以造就「新民」,並主張在農村實現政治、教育、經濟、自衛、衛生和禮俗「六大整體建設」,從而達到強國救國目的。

晏陽初與同道認定在中國「農民是平民教育主要對象」,設立鄉村教育部。作了兩年多嚴謹的採用科學方法的實地調查,經過試驗與比較,晏陽初主持的平教總會於1926年選擇河北定縣作實驗研究中心。他逐漸摸索出了一套綜合的農村改造方案。這就是推行「四大教育」。他根據在農村從事教育的經驗,深感中國人有「愚、窮、弱、私」四大缺點。因此,要通過掃盲,在人人取得最低限度的文化程度之後,以「文藝」(包括識字,通過演說、演新劇等方式開掘「腦礦」)教育救愚,生計教育救窮,衛生教育救弱,公民教育救私。著有《平民教育的真義》、《農村運動的使命》等。 [2]

教育經歷

晏陽初在塾師兼鄉醫的父親的教育下,他受到儒家文化的薰陶。諳習時勢的父親也深知"書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學乃潮流所趨"。因此毅然將少年晏陽初送到幾百里之外的基督教內地會創辦的西學堂接受新學。

1913年赴香港聖士提反書院深造,後轉美耶魯大學,主修政治經濟。

1918年畢業,獲學士學位。1919年入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攻歷史學,獲碩士學位。

1944~1945年,美國錫拉丘茲等三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晏陽初大學畢業後,立志獻身平民教育。 [3]

貢獻影響

國內影響

晏陽初自1920年代開始致力於平民教育七十餘年,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與陶行知先生並稱"南陶北晏"。他1920年代-1930年代在河北定縣的平民教育實踐為定縣乃至河北留下了大量有形和無形的財產,據1980年代的統計,定州(即定縣)是河北省內唯一一個無文盲縣;1920年代晏陽初引入的良種棉花、蘋果、白楊等作物和引入培育的良種雞等仍然廣受當地農民的歡迎;另外1970年代普遍中華農村的"赤腳醫生"以及相關的培養計劃,皆承襲自晏陽初在定縣的實驗內容,1990年代後期在中國大陸部分農村推行的村官直選等政治體制改革的試點,也無不是在重複當年的定縣經驗。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在農村建設方面大量借鑑晏陽初的定縣經驗,農村的進步成為日後台灣經濟騰飛的重要基礎。

至今在河北省定州市東亭鎮還有以晏陽初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一所綜合國辦高級中學。學校始建於1995年,位於定州市東亭鎮東亭村東五百米。

國際影響

晏陽初因其對社會底層的關心以及身體力行地深入農村開展鄉村教育的行動受到廣泛的尊敬,獲得很多榮譽。但是在晏陽初的故鄉,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人們對晏陽初的貢獻幾乎一無所知。直到1980年代之後,中國大陸的人們才開始逐漸認識晏陽初和他的平民教育理論,一些從事農村問題研究的社會學者如溫鐵軍等將晏陽初在中國大陸中斷的鄉村教育運動繼續下去,成立了晏陽初平民教育與鄉村建設委員會、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晏陽初研究會等非政府組織。總體而言,中國大陸的學術界和民間正在逐步重新認識晏陽初和他的教育理念。

評價

河北定州市有以晏陽初命名的中學以及晏陽初故居。晏陽初在1943年和愛因斯坦等人一起被評選為"現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貢獻的十大偉人",晏陽初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或者1955年晏陽初被《展望》雜誌評為"當代世界一百位最主要人物",晏陽初得到里根總統的高度評價等等。 [4]

教育思想

在晏陽初看來,"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這話雖舊,"實有至理。人民委實是國家的根本。"然而,當時中國雖號稱有四萬萬人民,但其中80%以上是文盲。而且中國以農立國,這些"有眼不會識字的瞎民"的絕大多數是在農村。因此,為平民辦教育,尤其是到鄉村中去為農民辦教育,"開發世界最大最富的'腦礦'",這是關係到"本固邦寧"的根本問題。從1926年以後,晏陽初把平民教育的重點從城市轉到農村,教育的對象也由城市平民變為鄉村農民,心甘情願"給鄉下佬辦教育"。

晏陽初從事鄉村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進行實驗研究。他根據中國農村社會的實際狀況,主張以一個縣為實驗研究的基本單位。在進行廣泛、深入、科學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最終選擇河北省定縣作為實驗區。在中國鄉村教育運動中,首創以一個縣為基本單位從事鄉村教育實驗研究。在鄉村教育實踐中,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所謂"四大教育",即是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衛生教育和公民教育。"四大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當時社會存在的四大問題。其中文藝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知識力,解決"愚"的問題;生機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生產力,解決"窮"的問題;衛生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健康力,解決"弱"的問題;公民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團結力,解決"私"的問題。推行"四大教育",必須採用"三大方式",即學校式、家庭式和社會式。晏陽初還主張要"化農民",必先"農民化"。晏陽初認為,知識分子到鄉村去,為農民辦教育,要"化農民",自己首先必須"農民化"。要虛心向農民學習,"給農民作學徒";要與農民共同生活和勞動,只有在同他們廣泛深入的接觸中,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需要,更好地為他們服務。晏陽初的教育思想,反映了他得拳拳愛國之心,不僅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社會影響,而且在當下也仍有現實意義。 [5]

榮譽及著作

所獲榮譽

1945年11月13日被美國舊金山市授予"榮譽公民"稱號。

1955年10月,美國《展望》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VIP:The World's 100 Most ImportantPeople",這篇文章將晏陽初列為當代世界100位最主要人物之一,尊稱他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真正的哲學家和人道主義者"。

1967年5月2日被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授予最高平民獎章"金心獎章"。

主要論著

《平民教育概論》(1928年)

《農村運動的使命》[6](1935年)

《十年來的中國》(1937年)

《九十自述》(晏陽初口述,李又寧著,未完成)

視頻

《平民教育,固國寧邦——民國先生晏陽初》

[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