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登大雲寺南樓贈常禪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晚春登大雲寺南樓贈常禪師》 |
作品名稱: 《晚春登大雲寺南樓贈常禪師》[1] 創作年代: 唐朝 文學體裁:詩 作者:白居易 |
《晚春登大雲寺南樓贈常禪師》是唐朝詩人白居易所作詩詞之一。蘇軾[2]對白居易的評價也有不一致處。蘇軾曾提出「元輕白俗」的說法,對元白的詩風頗有微詞。然而後來卻常以白居易自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緣終淺道根深。」又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復來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覺出處老少粗似樂天,雖才名相遠,而安分寡求亦庶幾焉。」蘇軾對白居易的詩作,也有「白公晚年詩極高妙。」的評語。
詩詞正文
“ | <花盡頭新白,
登樓意若何? 歲時春日少, 世界苦人多。 愁醉非因酒, 悲吟不是歌。 求師治此病, 唯勸讀楞伽。 > |
” |
— <《晚春登大雲寺南樓贈常禪師》>,<詩詞網> |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著名唐代大詩人和文學家,與李白、杜甫齊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3]
任左拾遺時,白居易認為自己受到喜好文學的皇帝賞識提拔,故希望以盡言官之職責報答知遇之恩,因此頻繁上書言事,並寫大量的反應社會現實的詩歌,希望以此補察時政,乃至於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白居易上書言事多獲接納,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憲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絳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李絳認為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勸諫憲宗廣開言路。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陽的履道里第度過,與劉禹錫[4]唱和,時常遊歷於龍門一帶。作《池上篇》、《醉吟先生傳》自況。845年,白居易74歲,尚在履道里第舉行「七老會」,與會者有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與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滿、李元爽,畫成「九老圖」。白居易晚年篤信佛教,號香山居士,為僧如滿之弟子。
視頻
參考資料
- ↑ 《晚春登大雲寺南樓贈常禪師》 詩詞名句網
- ↑ 蘇軾簡介 古詩文網
- ↑ 詩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8-01-17
- ↑ 劉禹錫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