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晚紅瓦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晚紅瓦松

中文學名:晚紅瓦松

拉丁學名:Orostachys

erubescens (Maxim.) Ohwi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虎耳草亞目

科:景天科

亞 科:景天亞科

屬:瓦松屬

種:晚紅瓦松

分布區域:中國的東北、華北、

華東等地,以及朝鮮

蘇聯日本等國家

命名者及年代:(Maxim.) Ohwi,1942

晚紅瓦松(wǎn hóng wǎ sōng,學名:Orostachys erubescens (Maxim.) Ohwi 〕是景天科瓦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蓮座葉狹匙形,肉質,有軟骨質的刺。花莖高可達25厘米。葉線形至線狀披針形,有紅斑點,花序總狀,苞片與葉相似,花密生,有梗;萼片卵形,花瓣白色,中國產安徽浙江江蘇。生長低山石上或溪溝旁。日本俄羅斯朝鮮也有。生於石上、溪邊。 瓦松具有優異的觀賞應用價值:瓦松可作為花壇花卉植于山坡、岩石園或屋頂,是一種頗具開發價值的野生花卉。 (概述圖片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1]

晚紅瓦松形態特徵

晚紅瓦松,多年生草本。蓮座葉狹匙形,肉質,長1.5-3厘米,寬4-7毫米,先端長漸尖,有軟骨質的刺。花莖高17-25厘米,下部生葉。葉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6厘米,寬3-7毫米,先端長漸尖,不具刺尖,有紅斑點。

花序總狀,高8-20厘米,直徑2-5厘米,苞片與葉相似,較小;花密生,有梗;萼片5,卵形,長2毫米,寬1毫米,鈍;花瓣5,白色,披針形,長6毫米,寬1.8毫米,先端有紅色小圓斑點;[2]

雄蕊10,較花瓣短;鱗片5,小,近四方形,長0.3毫米,先端有微缺;心皮5,直立,披針形,長6毫米,花柱細,長2毫米,基部急狹,分離。種子長1毫米,褐色。花期9-10月。[3]

晚紅瓦松產地生境

中國產安徽浙江江蘇。生長低山石上或溪溝旁。日本俄羅斯朝鮮也有。生於石上、溪邊。[4]

晚紅瓦松繁殖方法

有分株和種子繁殖兩種。

分株法較為簡便。生長季節特別是夏季,瓦松母株會在周圍產生子株,可用於繁殖。將植株上長出的幼苗剝離下來,有根的直接上盆,無根的待傷口晾乾,扦插在沙土中,生根後就可栽種。播種法適合大量繁殖和屋頂綠化施工採用。

種子無休眠特性,適宜秋季成熟後採收播種。一般條件下在溫暖濕潤的春季進行,如果在溫室播種一年四季均可。播種時將種子撒在用河沙5份、黃土1份混合均勻,澆透水後的播種土上,覆以塑料薄膜保濕,具有較高的出苗率。但小苗生長慢,需經二年培育,才能開花。

晚紅瓦松栽培技術

栽培簡便,生產基地或屋頂花園應選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日常栽培中,要注意夏季通風,高溫時要控制澆水。盆栽宜用疏鬆透氣的砂質土壤,或用河沙和含有機質豐富的營養土各一份混合後,裝入盆徑稍大的淺盆栽培,能多形成孽芽苗。

喜光怕蔭蔽,應選擇向陽地方栽培,最好放在陽台、屋頂或院落里。光照充足,葉片飽滿,葉短節密,株形緊湊,葉由碧綠色變成紅色,高溫強光下,變成鐵紅色或暗紫色。放在半萌處或陽台內側的瓦松,雖也能生長,但莖節和葉片變長,長勢瘦弱。株形鬆散,不緊湊,葉呈粉綠色。抽生花莖時,要經常調換位置,防其向光生長,造成植株彎曲,影響觀賞。

日常澆水遵照「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避免土壤長期過濕或積水,造成爛根。它雖非常耐旱,干不死卻會澇死,植株萎蔫時一澆水就會很快恢復。但也不能過於乾旱缺水,否則植株生長緩慢,葉色暗淡,缺乏生機。開花株抽莖開花期,生長量大,需水多,應多澆水;而越冬株形成短縮莖,生長慢,需水少,應少澆水。

生長期不需太多的營養,平日可不施肥。新葉萌發生長期,每月澆施1次稀薄的腐熟有機肥或低氮高磷鉀複合肥,高溫時停止施肥,孕育花蕾抽出花莖時,澆一次0.1%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可使瓦松生長茂盛,開花繁茂。

耐熱又耐寒,能忍受-20至40℃的溫度。但夏季高溫時,植株生長緩慢,剛栽植的植株要注意適當遮蔭避暑。連陰雨天,要及時避雨,或放在通風良好、雨淋不到的地方,並控制澆水,以免因悶熱、潮濕、土壤積水導致植株腐爛。冬季夜間溫度不低於5℃,白天在15℃以上時,植株能繼續生長。蓮座狀肉質葉不耐寒,冬季0℃以下時,會受凍萎縮脫落;而其中央生出密集的鱗片葉組成的短縮莖能耐-20℃左右嚴寒。可露地越冬。

晚紅瓦松病蟲防治

病蟲害少。雨季空氣濕度過大時,可噴1次多菌靈或粉銹寧等,預防白粉病。用作地被或花境時因成坪後密度大,植株鬱閉,通風差,易發生白粉虱危害,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隔5-7天噴1次,連噴2次,即可防治。

晚紅瓦松主要價值

端陽節前後,鱗莖長有拇指大,連根採摘叢栽於小盆中,放陽台上很有情趣。特別是用線扎着,裸露懸吊在室內,其生長成U字形,點綴室內,非常別致。鱗片表皮含蠟質,保護水分蒸發。在乾旱缺水季節,鱗片儲存的水供莖葉正常生長,直到水分供完,球體枯萎完成它的生長周期。

晚紅瓦松植物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多是寄居高位的象徵。

唐代詩人李曄尚書都堂瓦松》詠瓦松: 華省秘仙蹤,高堂露瓦松。 葉因春後長,花為雨來濃。 影混鴛鴦色,光含翡翠容。 天然斯所寄,地勢太無從。 接棟臨雙闕,連甍近九重。 寧知深澗底,霜雪歲兼封。 寄託自己想依託權威寄居高位處廟堂之上的想法。

鄭谷》卻雲: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對瓦松表示出不屑不羨。 一些古人認為,瓦松雖能開花吐葉,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沒有什麼實際用處,所以「桐君( 醫師) 莫賞,梓匠( 木工) 難甄」。鄭谷以池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意在說明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洼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而瓦松雖踞高位,實際上「在人無用,在物無成」。

民間詩人陳村頑做了首《七絕·瓦松》: 瓦縫立身何畏艱? 玉軀也敢傲霜寒。 莫嘆不敵青松偉,風格從來無二般,

又詠: 瓊枝渾似不經風,赤膽何妨濟世窮。 利斧驕陽雙洗禮,一株靈藥薦神農, 這些都寫出了瓦松平凡中蘊蓄着偉大的精神魅力。

參考來源

  1. 晚紅瓦松, 植物智, 2020-01-18
  2. 孟昭偉:常見瓦松屬植物的栽培與園林應用技術[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3年8月;66-68
  3. 《中國植物志》 第34(1)卷 (1984) >> 042頁 PDF >> 晚紅瓦松 Orostachys erubescens
  4. 晚紅瓦松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