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宜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普宜鎮隸屬於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地處七星關區東北部,東鄰大屯彝族鄉,南與大方縣長石鎮毗鄰,西與阿市苗族彝族鄉和清水鋪鎮接壤,北與四川省敘永縣、古藺縣隔河相望, 行政區域面積88平方千米。

民國時期,設普宜鄉;1992年,普宜公社改鎮;2011年10月,屬七星關區。截至2018年末,普宜鎮戶籍人口為30705人。截至2020年6月,普宜鎮轄3個社區、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宜興社區。

2011年,普宜鎮財政總收入1099.41萬元,比上年增長12%。 2018年,普宜鎮有工業企業4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1]

建置沿革

民國時期,設普宜鄉。

1950年,改普宜區。

1954年,普宜區改鄉,辦初級社。

1956年,進入高級社。

1958年,普宜鄉改公社。

1992年,普宜公社改鎮。

2011年10月,屬七星關區。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普宜鎮轄10個行政村:老街、新街、箐腳、擺蓋、樂都、龍家、冷水、道角、木窩、雙河,下設15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普宜鎮轄3個社區、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宜興社區。[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普宜鎮地處七星關區東北部,東鄰大屯彝族鄉,南與大方縣長石鎮毗鄰,西與阿市苗族彝族鄉和清水鋪鎮接壤,北與四川省敘永縣、古藺縣隔河相望, 行政區域面積8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普宜鎮境內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地勢南高北低,坡陡谷深。最高點申家坪子位於新街村半坡組,海拔1736.6米;最低點涼窩托位於雙河村六一組,海拔540米。

氣候

普宜鎮多年平均氣溫15.5℃,平均氣溫年較差8.1℃。生長期年平均235天。無霜期年平均255天,最長達302天,最短為20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5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9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208天。

水文

普宜鎮境內河道屬赤水河水系。赤水河從西部清水鋪入境,由西而東流入境內,總長11千米。

自然災害

普宜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低溫凝凍、泥石流等。乾旱災害年均一次,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冬春夏三季連旱,造成10個村(居)民飲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達4850萬元。最嚴重的一次雪凝災害發生在2008年1月,低溫凝凍氣候持續40多天,造成境內供電設施嚴重受損,直接經濟損失7600萬元。

自然資源

普宜鎮境內已探明礦藏主要有煤、石灰石、硫黃等,其中煤炭地質儲量達6000萬噸。耕地面積20590畝。

人口

2011年末,普宜鎮總人口3116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160人,城鎮化率29.4%。另有流動人口3860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4090人,占77.3%;有苗、彝、仡佬、白等12個少數民族,共7074人,占22.7%。超過1000人的少數民族有彝、苗2個民族,其中彝族4526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3.98%;苗族1426人,占20.16%。2011年,人口出生率7.43‰,人口死亡率5.21‰,人口自然增長率2.2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68.8人。

截至2018年末,普宜鎮戶籍人口為30705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普宜鎮財政總收入1099.41萬元,比上年增長12%。

2018年,普宜鎮有工業企業4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農業

普宜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9516噸。主要經濟作物為魔芋、核桃。2011年,魔芋種植面積1210畝,核桃種植面積9200畝。

普宜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9820頭,年末存欄10831頭;牛飼養量3231頭,年末存欄2715頭;家禽飼養量5500羽,上市家禽4200羽。2011年,生產肉類1530噸;禽蛋419噸;畜牧業總產值3200萬元。2011年,柑橘種植面積8500畝。

工業

2011年,普宜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52萬元,比上年增長11.5%。規模以下工業企業1家,職工22人。

商業

2011年末,普宜鎮有商業網點628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43億元;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0.57億元。

金融業

2011年末,普宜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323萬元,比上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2140萬元,比上年增長12.1%。[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普宜鎮有中心校1所,村辦小學8所,在校生3890人,專任教師16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初中1所,在校生2564人,專任教師9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6%,小升初升學率99.5%,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7.5%。2011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76.69萬元。

科學技術

2011年末,普宜鎮有農業服務中心1所,各類科技人員16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普宜鎮有文化站1個;藝術團1個,成員24人;農家書屋10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藏書17000多冊。

2011年末,普宜鎮有線電視用戶517戶;廣播電視"村村通"接收設備2250套,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90%以上。

體育事業

2011年末,普宜鎮有學校體育場地5處,每年定期舉辦體育活動有10次以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普宜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其中衛生院1所,民營醫院1所;病床168張。專業衛生人員61人,其中執業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9280人次,住院手術86台次,出院病人986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9248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普宜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0戶,人數72人,支出10.3萬元,月人均119元,城市醫療救助5人次,支出0.3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08戶,人數4106人,支出300萬元,月人均6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4人,支出7.2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83人,支出11.7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25人次,支出20.53萬元;農村臨時救濟40人次,支出1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5.75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863人,參保率達75.7%。

環境保護

2011年,普宜鎮財政用於環境保護的資金48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普宜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2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761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360筆。電信營業廳1個,電話用戶普及率20%;移動電話普及率30%;互聯網端口總數448個,寬帶接入用戶420戶。[5]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普宜鎮因境內古代為仡佬人居住,彝族統治後,稱仡佬人住的坪子地方為"匍尼"而得名,漢語習稱普宜。

非物質文化遺產

樂都彝族莫轟(頓吶)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