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濟禪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普濟禪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華山南、靈鷲峰下,是供奉觀音的主剎。全寺占地37019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5289平方米。寺內有大圓通殿、天王殿、藏經樓等,殿、堂、樓、軒共計357間。大圓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稱「活大殿」,供奉着高8.8米的毗盧觀音[1] 。普濟禪寺與法雨禪寺慧濟禪寺並稱為普陀山三大禪寺。

中文名:普濟禪寺

別 名:前寺

占地面積:37019平方米

建築面積:15289平方米

簡介

普濟禪寺的前身為不肯去觀音院,創建於唐咸通年間,後宋神宗於1080年將其改名為「寶陀觀音寺」,專供觀音菩薩,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年間,御賜「圓通寶殿」匾額,指定普陀山為專供觀音的道場。後來明初朱元璋實行海禁毀寺,直到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朝廷撥款重建,並賜額敕建「護國永壽普陀禪寺」,使普濟寺成為當時江南規模最大的寺院。清康熙年間,遭荷蘭殖民侵略者踐踏,寺院被劫掠一空。1689年海疆平息後,康熙下旨重新修繕、擴大規模,至雍正九年(1731年)時基本完成,大部分建築都是這期間完成的。抗日戰爭後,寺院蕭條敗落;「文革」期間佛像盡毀,僧侶被遣散。1979年開始全面修復原貌,重築了毗盧觀音等佛像和樓閣,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遊覽

交通:1號線、2號線在前寺(百步沙)下車即到。

門票:5元

普濟禪寺遊覽次序:海印池(御碑亭、觀自在菩薩牆)——山門——御碑殿——鐘鼓樓——天王殿——大圓通殿(毗盧觀音聖像、32座觀音應身像)——法堂——方丈殿——功德殿——齋堂、僧舍

小貼士: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大乘庵,每年農曆二月、六月和九月的十九日為三大香火期,期間不對舟山市民(憑身份證)免費開放。

視頻

  1. 隨手拍生活#普濟禪寺,阿彌陀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