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通刺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普通刺蝟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普通刺蝟

界:動物界

蝟形目蝟科

蝟屬哺乳動物

普通刺蝟,為蝟形目蝟科蝟屬哺乳動物。 [1]

簡介

普通刺蝟:別名刺蝟_毛刺_蝟鼠_刺球子_西歐刺蝟,為蝟形目蝟科蝟屬哺乳動物,原產於歐洲(西部)、亞洲(東部),我國東北部也有分布。棲息于山地森林、草原、開墾地或荒地、灌木林或草叢等各種環境。1758年命名,共3個亞種。我國種群數量不大,人們利用刺蝟蜷曲成團不動的特點,大量捕捉,使得野生種群數量愈來愈少,除一些人跡罕至的偏遠地方外,已很難見到,被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摩納哥國獸。體型肥滿,形如刺球。頭寬、吻尖,自頭頂向後至尾基部覆棘刺。四肢和尾短,爪較發達,全身棘刺純白色或暗棕色帶有色環。常單獨傍晚活動,行動遲緩,有冬眠習性,以昆蟲及其幼蟲為食。

科目分類:其他 生存環境:叢林 顏色分類:褐色_棕色 性情分類:溫順 最大體型:30cm

毛型長度:中等 壽命年限:8年 適宜溫度:18℃±8℃ 食物飼料:雜食

普通刺蝟形態特徵

體長20cm-30cm。耳長不超過周圍棘長。乳頭5對。普通刺蝟全身棘刺由兩類不同顏色棘刺組成,一類純白色,為數較多。另一類基部暗棕色,其後的色環為灰棕色或污白色,第三段色環黑棕色,第四段色環淡黃褐色,末端黑棕色,但亦有各段色環界線模糊不清的。棘刺表面光滑,沒有縱長溝和節結狀突起。頭部、體側及四肢均被覆細剛毛,除臉部和前後足的毛為灰棕色外,其餘部分均為灰白色。

普通刺蝟生活習性

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通常在黃昏和夜間活動,白天多躲藏在洞穴中,在安靜的地方或飢餓時白天也活動。行動遲緩,遇危險時常將身體蜷曲成團,形成刺球狀,一動也不動,直到危險過去,才慢慢伸出頭和四肢,開始緩慢的行動。普通刺蝟有冬眠習性,通常在10月末或11月初開始冬眠,直到翌年3月甦醒。

普通刺蝟飼養方法

多在低洼地方或沿山谷地的樹根、倒木下及石隙或古牆的牆角下洞穴中做窩,窩內鋪以樹葉、乾草和苔蘚等。普通刺蝟的食物以昆蟲及其幼蟲為主,兼食小形鼠類及幼鳥、鳥卵、蛙、小蛇、蜥蜴等小動物,也食植物性食物,如橡實、野果、蘋果、蕈菌等,亦偷吃瓜類作物和葡萄等。天敵包括狼、狐狸、黃鼬、獾及大型猛禽和貓頭鷹等。

普通刺蝟雌雄分辨

普通刺蝟繁殖方式

出蟄後(3月份)即進入發情交配期。雄獸常因爭雌而發生爭鬥。妊娠期35-45天。5-6月間產仔。每年1胎或2胎,每胎3-6仔,最多可到8隻。哺乳期40天。母體在幼仔斷乳後,可立即進入動情狀態。因而在同一季節內可能繁殖兩次。第2次哺乳期後,冬眠季節逐漸開始,故普通刺蝟的生殖季節與冬眠季節各持續約半年,交替出現。

參考來源

  1. 普通刺蝟,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