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通翠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普通翠鳥
普通翠鳥
原圖鏈接

中文學名:普通翠鳥
拉丁學名:Alcedo atthis
別稱:魚虎、魚狗、釣魚翁

、金鳥仔、大翠鳥、藍翡翠、 秦椒嘴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綱:今鳥亞綱
目:佛法僧目
科:翠鳥科
屬:翠鳥屬
種:普通翠鳥
亞種:7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同義學名:Gracula atthis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稱:Common Kingfisher
英文名稱:European Kingfisher
英文名稱:Kingfisher
保護級別:無危(LC)IUCN標準

普通翠鳥(學名:Alcedo atthis) [1]:小型鳥類,體長16-17厘米,翼展24-26厘米,體重40-45克。外形和斑頭大翠鳥相似。但體型較小,體色較淡,耳覆羽棕色,翅和尾較藍,下體較紅褐,耳後有一白斑。雌鳥上體羽色較雄鳥稍淡,多藍色,少綠色。頭頂不為綠黑色而呈灰藍色。胸、腹棕紅色,但較雄鳥為淡,且胸無灰色。幼鳥羽色較蒼淡,上體較少藍色光澤,下體羽色較淡,沾較多褐色,腹中央污白色。單獨或成對活動。飛行俯衝到水面用尖嘴捕捉魚、蝦。叫聲為拖長音的尖叫聲。喜食魚、蝦、水生昆蟲、甲殼動物。[2]翠鳥扎入水中後,還能保持極佳的視力,因為它的眼睛進入水中後,能迅速調整水中因為光線造成的視角反差。棲息於有灌叢或疏林、水清澈而緩流的小河、溪澗、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所以捕魚本領很強。分布於北非、歐亞大陸日本印度馬來半島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

形態特徵

普通翠鳥雄鳥前額、頭頂、枕和後頸黑綠色,密被翠藍色細窄橫斑。眼先和貫眼紋黑褐色。前額側部、頰、眼後和耳覆羽栗棕紅色,耳後有一白色斑。顴紋翠藍綠黑色,背至尾上覆羽輝翠藍色。尾短小,表面暗藍綠色,下面黑褐色。肩藍綠色,飛羽除第一枚初級飛羽全為黑褐色外,其餘飛羽黑褐色,外翈邊緣呈暗藍色。翅上覆羽亦為暗藍色,並具翠藍色斑紋,兩翅折合時表面為藍綠色。頦、喉白色,胸灰棕色,腹至尾下覆羽紅棕色或棕栗色,腹中央有時較淺淡。雌鳥上體羽色較雄鳥稍淡,多藍色,少綠色。頭頂不為綠褐色而呈灰藍色。胸、腹棕紅色,但較雄鳥為淡,且胸無灰色。幼鳥羽色較蒼淡,上體較少藍色光澤,下體羽色較淡,沾較多褐色,腹中央污白色。虹膜土褐色,嘴黑色,腳和趾朱紅色,爪黑色。大小量度:體重♂24-32克,♀23-36克;體長♂153-175毫米,♀159-175毫米;嘴峰♂32-40毫米,♀35-41毫米;翅♂67-74毫米,♀68-74毫米;尾♂30-36毫米,♀31-37毫米;跗蹠♂8-11毫米,♀8-12毫米。(註:♂雄性;♀雌性)

分布範圍

繁殖地:阿富汗、亞美尼亞、孟加拉國、不丹、波黑柬埔寨、中國、格魯吉亞、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哈薩克斯坦、韓國、朝鮮、吉爾吉斯斯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蒙古、黑山共和國、緬甸、尼泊爾、挪威、巴基斯坦、巴布亞新幾內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所羅門群島、斯里蘭卡、塔吉克斯坦、泰國、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季節性不確定:中國澳門。 留鳥: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奧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比利時、文萊達魯薩蘭國、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丹麥、埃及、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約旦、科威特、拉脫維亞、黎巴嫩、利比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摩爾多瓦、摩洛哥、荷蘭、北馬其頓、菲律賓、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東帝汶、突尼斯、土耳其、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英國。 非繁殖地:巴林、直布羅陀、馬耳他、阿曼、巴勒斯坦國;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蘇丹。 遊蕩(非繁殖地):也門。 遊蕩:關島和馬爾代夫。 來源不確定: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和帕勞。

棲息環境

棲息於有灌叢或疏林、水清澈而緩流的小河、溪澗、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主要棲息於林區溪流、平原河谷、水庫、水塘、甚至水田岸邊。

生活習性

留鳥。常單獨活動,一般多停息在河邊樹樁和岩石上,有時也在臨近河邊小樹的低枝上停息。經常長時間一動不動地注視着水面,一見水中魚蝦,立即以極為迅速而兇猛的姿勢扎入水中用嘴捕取。有時亦鼓動兩翼懸浮於空中,低頭注視着水面,見有食物即刻直扎入水中,很快捕獲而去。通常將獵物帶回棲息地,在樹枝上或石頭上摔打,待魚死後,再整條吞食。有時也沿水面低空直線飛行,飛行速度甚快,常邊飛邊叫。

種群現狀

據估計,普通翠鳥的全球物種數量少於60萬隻(2001年)。歐洲數量估計為97,500-167,000對,相當於195,000-334,000隻成熟個體(2015年)。歐洲約占全球範圍的25%,因此,對全球物種數量規模的初步估算是780,000-1,340,000隻成熟物種,儘管還需要進一步驗證。全部物種數量估計包括:中國約100-100,000繁殖對,約50-10,000隻遷徙個體和10,000-100,000個繁殖對。台灣約10,000-100,000個繁殖對;在韓國遷移的約100-10,000個繁殖對和約50-1,000隻個體;在日本,約有10,000-100,000個繁殖對和約50-1,000隻個體遷移,在俄羅斯約有100-100,000個繁殖對和約50-10,000隻個體遷移(2009年)。 趨勢論證:在歐洲和歐盟27國,估計物種數量規模在13.2年(三代)中減少了30-49%(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其他地方的數量趨勢未知。

繁殖方式

繁殖期5-8月。通常營巢於水域岸邊或附近陡直的土岩或沙岩壁上,掘洞為巢。洞圓形,呈隧道狀,洞口直徑為5-8厘米,洞深50-70厘米。洞末端擴大成直徑10-15厘米、高10厘米的巢穴,巢穴內無任何內墊物,僅有些鬆軟的沙土。1年繁殖1窩,每窩產卵5-7枚,卵近圓形或橢圓形,白色、光滑無斑,大小為20-21毫米×17-19毫米,重3.2-4.0克。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19-21天。雛鳥晚成性,孵出後由親鳥撫育23-30天即可離巢飛翔。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7年 ver3.1——無危(LC)。



視訊

普通翠鳥 Common Kingfisher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