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晶珠本草》,全名《評論藥物分類名性晶串》,又名《藥物學廣論》,簡稱《無垢晶串》,藏藥學總結性著作。丹增彭措著。1840年在拉薩出版木刻本。其後,各地陸續翻刻。1981年,四川甘孜自治州出版鉛印本。1986年由毛繼祖等譯成漢文,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下兩部。上部稱「藥物晶珠歌訣」,下部為「藥物晶釗廣論」。前者是以偈頌體寫成,後者則用敘述文體寫成,以解釋每一種藥的性能、治療適應症,配伍,毒性等等,有的還敘述其簡單歷史,歷代文獻複述等。全書合漢字30萬餘字。上部分13章,下部分3篇共17章。

本書是藏藥學中集大成之著作,共收載藏藥2294種,其中有不少是一名之下有多種藥物,或一物數名者,故實際只有1000餘種。根據藥物的性質、來源、生長環境以及藥物入藥部位之不同,將藏藥分成13大類。計有珍寶類藥物如金剛石、寶石、水晶等共166種,石類藥物如硇砂、赤石脂等共594種,土類藥物如禹糧土、觀音土等計31種,汁液精華類藥物如冰片、丁香、麝香等計150種,樹類藥物如木棉花、肉桂等計182種,濕生草類藥物如獐牙菜、鹿耳草計142種,旱生草類藥物如商陸、唐古特金蓮花等共266種,鹽鹼類藥物如硃砂,黑鹽等共59種,動物類藥物如犀角、鹿茸等計448種,作物類藥物如稻穀、青稞等計42種,水類藥物如雨水、雪水等共121種,火類藥物如京墨、百草霜等共11種,炮製類藥物如大蒜炭、銀硃灰等計82種。

書中對藏藥的分類方法,基本是按藥物的自然屬性來分的。但又結合藏醫藥的特點,如以植物藥為例,樹類藥物義細分為果實、花、葉、干、皮、樹脂、枝等,旱生草又分根、葉、花、果實、葉莖、花果同用、全草、皮等;對於動物藥,在藏藥中占有較大比例,僅次於石類藥,又分成頭、腦、角、眼、舌、齒、喉、胃、腸、腎、血、肉、骨、毛、便等15小類,而占最大比重的礦石類藥,則又分成可熔性及不可熔性兩種。這些分類法,與一般中醫傳統藥物分類法不盡相同,有自己的特點。書中所載藥物,民族特點也較突出,如其中30%的藥物,為其他各系統傳統醫學所不用。也有約30%的藥物,是分布在高原海拔3800公尺以上的高山上,故為高原之特產。

書中還根據藏族歷史的傳說,敘述了藥物的來源,充滿神話故事。對於藥物採集的地點、季節和時機,乾燥、去毒、配製等方面,也都進行了較詳細的論述。還對藏醫常用的複方,列出組成藥味,如三涼為石膏、紅花、丁香、四熱為內豆蔻、益智仁、草果、丁香,全書共列複方56首,極便尋檢。對於藥物的歷史,本書也視情況而做了簡要之論述,如對藏藥中被認為是「佳品藥王」的訶子,書中大量引述有關古代文獻,包括 《四部醫典》、《甘露八支》、《甘露寶瓶》、《甘露精義》、《醫術點滴》等多種,引述古代對訶子研究的成果,敘述其屬性,來源,治病特點及適應症,並羅列區內及鄰國如印度等特產不同品種訶子的性能,備亟詳盡,很有參考價值。

本書自問世以來,即被藏醫界視為一部藏藥學之經典作品加以遵循,在藏藥學著作中,具有權威性。現代評論家多認為本書與漢族醫學中之 《本草綱目》可以媲美,交相輝映。

作者簡介

丹增彭措,藏族藥學家,生卒年代待考。曾在青海東部和南部、西藏東部、四川西部進行過20年的實地考察、調查和研究,於1835年完成初稿,並於1840年正式刻版。

工具書

工具書是專供查找知識信息的文獻。它系統匯集某方面的資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編排,以供需要時查考使用。根據工具書的基本性質和使用功能,可以劃分為檢索性工具書[1]和參考性工具書[2]美國工具書專家蓋茨稱其為控制-檢索型工具書和資料型工具書,Information:control and access,Sources of information)。另外還可以根據語種、學科內容、規模大小等標準進行劃分。

視頻

晶珠本草 相關視頻

藏醫《晶珠本草》比《本草綱目》多出423種藥材,誰更勝一籌?
晶珠本草保養品

參考文獻

  1. 檢索工具書可以用哪些 ,搜狐,2019-12-20
  2. 參考工具書,道客巴巴,20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