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智囊」的由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智囊的由來

來自網絡的圖片

「智囊」的由來春秋與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群雄爭霸,各個流派的學說代表,遊說列國,造就了春秋與戰國那個時代的璀璨文明,在眾多的諸子百家人物中,有一個出身貴族,不緊擅長政治,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名將,那就是綽號「智囊」的秦國名將樗里疾,樗里疾的綽號「智囊」是如何得來的?樗里疾又是如何成為大秦的一代名將與相國。本期貝勒給大家闡述下樗里疾這位大秦文武雙全的名相與將軍一生為大秦帝國的貢獻。[1]

樗里疾

樗里疾,又稱樗里子、嚴君疾,嬴姓,趙氏,名疾,戰國時期秦國宗室將領,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其母為韓國人。

首先,樗里疾的綽號「智囊」的由來。

樗里疾出生於秦國嬴氏宗族,秦孝公庶子,秦國在秦孝公時期經過商鞅變法,秦國逐漸強大起來。秦國在變法方面是戰國時期變法最徹底的國家,山東諸國國家變法諸多都是變法改革部分或者最後變法失敗,秦國的商鞅變法除了最徹底,而且被歷代繼任者貫穿落實為國策。

自然,商鞅變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實行軍功爵位制,廢除舊貴族的一切等級特權,在秦國想要出頭,只要在戰場拼殺或者耕戰。當年秦惠文王年幼時期觸犯新法,秦惠文王的老師被割去鼻子。秦惠文王被廢除太子之位,發落民間受盡艱難折磨。

樗里疾自然深知在秦國想要出頭,除了嬴氏公子的身份,更是要以身作則,自小樗里疾熟讀百家史書,又熟讀兵法,成年之後,在輔佐秦惠文王攻伐山東諸國,破合縱,在外交上,常年周旋於山東諸國之間,能說會道,足智多謀,因此被送了一個「智囊」的稱號。

從「智囊」的稱號中,也可以看出樗里疾的文武雙全,善於謀略。

其次,樗里疾如何從初為將領到成為一代威震山東諸國的名將?

樗里疾軍旅一生,從初為將領到一代名將主要集中在秦惠文王時期,在秦王嬴駟即位之後,嬴駟除了重用山東諸國的人才,大膽啟用宗室人才,其中樗里疾與嬴華堪稱秦惠文王時期的左膀右臂。

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派公孫衍為主帥,統領秦軍攻魏上郡重地雕陰,開展第五次河西之戰,樗里疾當時為副將,在公孫衍的統帥下,秦軍最終全殲河西的守軍,斬首魏軍八萬。秦國收復河西全部故土。

秦惠文王八年,封樗里疾為右更,商鞅變法把秦國軍功爵位制分為二十個等級,右更位居第十四,按照秦國的軍功制,樗里疾已經沙場征戰多年,派他率兵攻打魏國的曲沃,樗里疾攻占曲沃,並且將曲沃周圍的土地全部併入了秦國。

公元前318年,五國合縱伐秦,樗里疾為秦軍統帥,領兵出戰。此戰,不僅是秦國生死攸關之戰,更是樗里疾的成名之戰。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國力日益劇增,秦惠文王繼位之後,繼續貫徹商鞅變法,堅持東出國策,公元前325年,嬴駟龍門相王,正式稱王。這極大地引起山東諸國的驚恐,山東諸國明白,秦惠文王稱王,也是向天下表明,秦國不守關,秦要東出。

於是,戰國時期上演了合縱連橫的代表人物,張儀與公孫衍。公孫衍奔走多年遊說,說服山山東諸國合縱伐秦。五國伐秦,陳兵百萬,車萬乘。

五國實力貌似看似非常強大,缺各懷鬼胎,誰也不願意做第一個替死鬼,都在相互觀望,駐守在函谷關外,秦國雖然困難重重,但是邦交與征伐並用,張儀破合縱,遊說燕國、楚國。

五國合縱去掉兩國,還剩韓趙魏三國,樗里疾抓住戰機,與韓趙魏三國聯軍在函谷關外展開一場驚動天下的生死較量,此戰,秦軍斬首韓趙魏三國聯軍八萬,五國合縱慘敗告終。樗里疾也經過此戰,威震山東諸國。此役之後,公孫衍主持的合縱政策也標誌開始走向滅亡。

秦軍大破五國合縱

秦惠文王二十五年,樗里疾伐趙,俘虜了趙國將軍趙豹,奪取了藺邑。

秦惠文王二十六年,張儀戲弄楚國,矇騙齊楚斷絕聯盟,割讓商淤六百里土地,最終楚國上當受騙。楚懷王大怒,發兵伐秦。樗里疾協助魏章攻打楚國,打敗楚將,奪取漢中。

再次,進抵周都,被封為大秦右丞相。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繼位。

樗里疾為右丞相

秦武王繼位之後嗎,驅逐張儀,任命樗里疾為右丞相,秦武王派甘茂攻打韓國,一舉攻下宜陽,同時派樗里疾率領百輛戰車進抵東周都城。周天子派士兵列隊迎接樗里疾,對他甚是恭敬。

最後,撤圍蒲城,一代名相去世。

秦武王四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即位,秦昭襄王元年,樗里疾率兵攻打蒲城,經過多番圍困攻伐,最終樗里疾撤圍蒲城。

秦昭襄王七年,樗里疾去世。

樗里疾去世

貝勒說:

秦人諺語:「力則任鄙,智則樗里。司馬遷:「樗里子以骨肉重,固其理,而秦人稱其智,故頗采焉。」 「秦所以東攘雄諸侯,樗里、甘茂之策。」

樗里疾一生為大秦立下赫赫戰功,為大秦最終一統天下交出一份滿意答卷。[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