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暗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暗鱖

中文學名:山礬葉九節

拉丁學名:Psychotria symplocifolia Kurz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百合目

科:茜草科

屬:九節屬

暗鱖(學名:Siniperca obscura)為鮨科,鱖屬的一個物種。體側扁,背部呈弧形,口端位,上下頜幾等長;口較小,上頜後端達眼中部。眼大。鰓耙6~8。側線鱗64~70。幽門垂10個左右。體色深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暗鱖

拉丁學名 Siniperca loona

別稱 石板鱖、茶葉片、石頭鱖、梧不捲

二名法 Wu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硬骨魚綱


亞綱 輻鰭亞綱

目 鱸形目

亞目 鱸亞目

科 鮨科

亞科 鱖亞科

屬 鱖屬

種 暗鱖

目錄 1形態特徵 2繁殖習性 摺疊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背鰭條Ⅷ,11;臀鰭條Ⅲ,8;側線鱗64一7O;鰓耙外側6一8;幽門垂10。體長為體高的3.0~3.9倍,為頭長的2.8~3.1倍,為尾柄長的5.1~5.6倍,為尾柄高的8.2~9.1倍。頭長為吻長的3.2~3.8倍,為眼徑的4.0~5.0倍,為眼間距的5.2一6.1倍。體稍側扁,頭後微隆起,體背呈弧形。口端位,吻鈍圓,且較短。上、下頜幾乎等長,均具絨毛狀的細齒,無明顯的犬齒。前鰓蓋骨後緣有11個顯著的鋸齒。鰓蓋骨的後緣有2或3枚硬刺。鰓膜不與峽部相連。鱗片細小。側線與背部邊緣平行,向後延至尾柄中部。背鰭起點在胸鰭基部的垂直上方,背鰭硬刺最長的是第5或6根。胸鰭圓形。腹鰭起點在胸鰭基部的垂直下方,末端伸至背鰭第10個硬刺的垂直下方。臂鰭第2根硬刺最長。尾柄長大於尾柄高。尾鰭近切截形。體深暗灰色,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色。體側有不規則的黑斑。

摺疊編輯本段繁殖習性 鱖的性成熟年齡,雄性1冬齡,雌性2冬齡,北方地區的稍晚,一般雄性2冬齡,雌性3冬齡成熟。生殖季節為每年5月中旬至8 月份,6月份為盛產期。產卵適宜水溫21-23度。鱖通常聚集在水草和蘆葦叢生、水流平緩、底質堅硬的湖岸或淺灘水中產卵,並多在夜間或黎明時分進行。鱖屬多次產卵型,產卵可持續4-8 h。卵稍具粘性,有油球,比水稍重,在流水中呈半漂浮狀態,在靜水中往往沉於水底或粘附於水草上卵徑1. 2-1.4mm,卵膜堅厚。受精卵經43^62卜孵化出膜魚苗孵出3-4天卵黃囊基本消失,可以開口攝食活餌料;第5天魚苗達5mm。

分類系統位置: 地球 Terrae[三域系統]

真核域 Eukarya[三域系統]

動物界 Animalia[三域系統]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COL_China2010動物界分類系統]

魚綱 Pisces[COL_China2010動物界分類系統]

鱸形目 Perciformes[COL_China2010動物界分類系統]

鮨科 Serranidae[COL_China2010動物界分類系統]

鱖屬 Siniperca[COL_China2010動物界分類系統]

暗鱖 Siniperca obscura[COL_China2010動物界分類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