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暮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暮靄漢語詞語,拼音是 mù ǎi,意思是指黃昏時的雲霧,出自《陶徵士誄》。[1]

[]

引證解釋

黃昏時的雲霧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晨煙暮靄,春煦秋陰,陳盡輟卷,置酒弦琴。」

宋 柳永《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元 王實甫《西廂記 第四本 第三折》:「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

明 王世懋 《橫塘春泛》詩:「山連暮靄迷前浦,雲擁春流入遠江。」

茅盾 《陀螺》五:「一片清涼的月色從漸濃的暮靄中透出來。」

冰心《圖畫》:「暮靄里,融合在一起。」

魯迅《奔月》:暮靄籠罩了大宅,鄰屋上都騰起濃黑色的炊煙

小說《玄門八脈》第二百四十五章:其時赤日西墜暮靄連波,海天遼闊鷗雁長飛。唯有丘巒環繞萬里碧濤,哪裡能瞧見分毫故國的影子。」

顏延之的《陶徵士誄》是對陶淵明一生的總結和評價。雖然,顏延之對陶淵明的認識,特別是對他的創作是有所保留的;但陶淵明那種自然而然的狀態,以及「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瀟灑,則讓他感慨萬端,不能忘懷。不僅如此,通過《陶徵士誄》的寫作,還可以進一步了解顏延之的情感經歷、仕宦生涯與同時代的文風、追求,並由此洞見其精神與創作上的特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