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曙光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曙光橋
圖片來自時光旅人 Time Traveler

曙光橋原鐵路橋,緊臨中山橋,建於日治昭和十二年(民國二十六年),名為「日出橋」,光復後改為今名「中山橋」。舊名為「米崙溪橋」,是位於臺灣花蓮縣花蓮市美崙溪河口的一座景觀橋梁,曙光橋其名稱源自站於其上東望太平洋可迎接第一道曙光。該橋起造於日本時代,臨近美崙溪口,在清朝時曾是運送官兵到豐川(今豐村)的起點,因而被稱為「陸軍港」,溪口也是漢人第一次登陸花蓮的地方。

沿革

當時為鐵路路線花蓮港支線的鐵道橋,橫跨美崙溪以聯絡花蓮港花蓮市。 花蓮舊火車站至花蓮港碼頭,早年建有鐵路花蓮港支線,興建於昭和六年(民國廿年),花蓮港支線日治時期設四站:一「入船站」,位於今花蓮港務局西側,光復後易名「民立站」。二「日出站」,位於今亞士都飯店越海岸路東側,光復後易名「新村站」。三「米崙站」,位於花蓮中學後方越海岸路下階梯,昔稱「鳥踏石」聚落,光復後始易名「美崙站」。四「東花蓮港站」,位於今花蓮港內港處,光復後易名「花蓮港站」。[1]

後來隨著北迴鐵路的竣工、花蓮車站西遷,整個鐵路業務跟著遷移,昔日臨港線鐵道及鐵橋也就跟著荒廢停止使用。該鐵道支線廢除後,花蓮縣政府將其改建為木棧橋,供行人及自行車通行。2000年(民國89年),花蓮縣縣長王慶豐規劃「南北濱自行車道」,以南濱公園為起點沿舊臨港支線至北濱公園,再沿舊鐵道至花蓮港北側管制站,獲行政院環保署經費補助及臺灣鐵路管理局同意使用土地後,花蓮縣政府將原本鐵道橋鋪上木棧道,曙光橋長度125公尺,寬3公尺全長四公里。為提供自行車及行人行走的景觀橋。曾見證花東鐵路發展史,具有獨特歷史意義,民國94年3月花蓮縣府登錄為歷史建築。2005年(民國94年)3月經登錄列為花蓮縣歷史建築。[2]

交通

大眾運輸

搭乘北迴線鐵路火車至花蓮火車站,轉搭花蓮客運105線,至北濱公園站下車,曙光橋即位於北濱公園內。

自行開車

南下: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台9號方向行駛,到達花蓮市後,沿中山路直行,至與海濱路岔口左轉後直行即可到達北濱公園,曙光橋即位於北濱公園內。 北上:沿台9線行駛至中山路右轉,往海濱路處岔口左轉直行即可到達北濱公園,曙光橋即位於北濱公園內。

影片

20190730曙光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