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曲江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曲江區廣東省韶關市下轄區,曲江自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元鼎六年)置縣,2004年5月撤縣設區。同年8月3日掛牌。處於粵北中部,北江上游,自古為「五嶺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之樞紐,湘、粵、贛交通之咽喉」,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韶贛高速公路、106國道和北江縱貫南北,323國道橫穿東西,省道與地方公路縱橫交錯。全區總面積1666平方公里,轄9個鎮1個街道107個村(居)委,人口32萬人。

曲江區是13萬年前人類祖先「馬壩人」繁衍生息之地,又是「石峽文化」的發祥地,華夏民族古老文化的搖籃之一。曲江被譽為「有色金屬之鄉」,境內有韶關鋼鐵廠、韶關發電廠等多家大型工業企業。水能資源蘊藏量達26.87萬千瓦,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是中國400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區)之一、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區)之一、全省重點林業縣(區)之一。

自然地理

該縣境內山地屬南嶺山脈南支,由於地質構造關係,使該縣山川糾結,地形複雜,海拔500米以下山地丘陵面積的17.8%,山坡地約占25%,地勢較平緩。大部分表土、土層較深 厚,面積約50多萬畝,多為砂頁岩,紅色砂頁岩,石灰岩類型,是丘陵紅壤土分布區。由於氣候溫暖、濕潤、多雨,使植物生長繁茂,有利於有機質的分解與合成。但多雨則帶來對土壤的強烈沖刷、淋溶,致使土壤侵蝕較嚴重,瘦脊、酸性、養分較缺。大部分未開墾的山坡地被殘次林和幼林覆蓋,經開墾的山坡地大部分耕地,部分為梯田或茶園、果園。此類山坡地主要分布在該縣; 馬壩白土龍歸烏石樟市、周田、大橋、重陽、犁市、楓灣等鎮。

曲江區

境內山地屬南嶺山脈南支,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船底頂山(1586米), 羅礦山(1059米,大寶山(1068米),楓嶺頭(1110米),金竹茛(1373米), 大東山(1390米),梅花頂(1384米)。 船底頂山:位於曲江區羅坑鎮的船底頂山海拔1586米,是本地區的最高峰。船底頂山有草地,石坡,溪谷,濕地,懸崖,叢林,山脊等等,風光特別。

廣東省的內陸沼澤濕地,僅存有兩處,一處是曲江區的羅坑鎮船底頂山峽谷地帶的草本沼澤,另一處是吳川縣蘭石東南面的草本沼澤。羅坑草本沼澤位於曲江羅坑鎮的峽洞,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濕地面積約524hm2,原為山下的一片緩坡,早年曾開墾為稻田地,但由于山路崎嶇,交通不便,且山高氣候寒涼,水稻產量低,故又荒廢成草本沼澤,該處常年積水,最低處水深約0.8m,平均水深0.2m左右。

水文

湞江、武江匯成北江在縣境內順流而下。 湞江是北江的重要支流,發源於江西省縣大庾嶺石溪,全長144公里,流經韶關境內的南雄市、始興縣、仁化縣、曲江縣和湞江區,流域覆蓋面廣。在韶關市區與武江匯合成北江。 武江是珠江水系——北江的一條支流,武江發源於湖南武縣三峰嶺,全長為260km,集水面積為7097km,平均坡降0.91‰。流經臨武、宜章、樂昌,在韶關市區與北江匯合。

;t

氣候

本地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北,南嶺山間盆地,南離海洋較遠,北被南嶺山脈阻隔,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區,有明顯的濕熱和乾冷的大陸性氣候。全年盛行南北氣流,春秋季風吹偏南風與偏北風互為交替,夏季偏南風為主,冬季偏北風為主,冷暖交替明顯,夏季長、冬季短,春秋不長,形成溫暖、熱量足,雨量豐富、濕度大,無霜期長的特點。據縣氣象局記載資料,年均溫度20.1℃,最熱為7月份,平均28.9℃,極端最高氣溫39.5℃,最冷為1月份,平均氣溫9.6℃,極端最低零下5.3℃,年活動積溫7300℃。馬壩地區月平均氣溫≥10℃,穩定持續期284天(3月2日至11月26日),積溫6555℃。以水稻安全生長期所需的溫度界限,馬壩地區日均溫度穩定通過12℃,歷年平均日3月11日,歷年22℃平均終日10月5日,此間共為209天,累積溫度5233度。≥20℃,80%保證率,穩定持續期155天,初日5月8日,終日10月9日,積溫4147.7℃;冷空氣影響下,最低氣溫降至≤3℃出現低溫,地表面最低溫≤0℃出現霜凍天氣。全年無霜期306天;偶有冰雹,霜期較長,歷年平均初霜日12月3日,終霜2月9日,霜日14天,但年際間相差大,有時16天霜日,有時1-2天霜日。歷年平均日照時數1658.9小時,1-6月陰雨天氣多,日照較少,尤其2-4月,陰雨特多,月均日照僅70-80小時,日照率僅20-22%,7-12月多晴,占全年日照的65%,日照時數高達180-230小時。 由於本地區緯度較低,太陽輻射的高角度較大,地面所獲太陽輻射熱量豐富,多年平均,年總輻射量111.4千卡/平方厘米,但分布不均,7-8月最強,月輻射量高達1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1640毫米,分布不均,春季(3-5月)乾旱頻繁,雨量僅占10.5%,冬季(12-1月)乾旱,雨量僅占12%。年蒸發量1530毫米,多年平均乾旱指數為0.72,屬濕潤地區。災害性天氣主要有:倒春寒、龍舟水、八月旱和寒露風。[[1]]

自然資源

曲江自然資源豐富,發展前景廣闊。煤炭儲量2.3億噸,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區)之一。曲江還是全省重要的礦產基地,已探明境內礦產48種,被譽為「有色金屬之鄉」。 本地區水資源豐富,河川經流均由降水產生,屬雨洪補給型,年平均降總量為53.29億立方米,但年內分配不均。據測定該縣範圍,北江幹流及武水各河段的水質含有機物等毒物平均值等級為一級,水質良好,符合飲用,漁業和農用水質標準。但主要河流水體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曲江的水利資源蘊藏量25.6萬千瓦,可開發量達18.6萬千瓦。目前全區小水電總裝機容量97300千瓦,年發電量為

36882萬千瓦時;建有110KV變電站2座、35KV變電站8座,總容量1258KVA。建有大型水廠,城區生產生活用水充足。

林業資源豐富,全區有林地面積為316.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67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68.4%,山上有松、杉、樟等常見樹種120多種,活立木儲量800萬立方米,居全省第三位,是廣東省林業重點縣之一。如木質優良的北江杉,木質精緻的沙樟,木質輕滑的梧桐和鴨腳木,木質堅硬的紅、白椽、綢木和世界稀有珍貴樹種水松等。還有發展快,效益大的竹類,如毛竹、篙竹、簫竹、水竹等十多種。生物資源中的野生動物亦很豐富,其中受國家保護的有穿山甲、白鶴、白鷳、蟒蛇等。

特色奇觀

獅子岩位於曲江區馬壩鎮。獅子岩皆因酷似一隻巨獅而名,這座在馬壩盆地中拔地而起的石山,千萬年來一直沒有人知道它的內在奧妙。雖然在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個岩洞曾做過廣東省農民銀行的金庫辦公地點,但一般人還是未曾知道其中到底有多深多大。隨着「馬壩人」及大量古生物化石的發掘,獅子岩的真面目才讓人們認識清楚。原來這座由「獅頭」與「獅尾」組成的獅子岩,不但兩山相通,岩洞一個接一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縱橫交錯,簡直就像一座龐大的地下迷宮。更奇妙的是兩山底部竟然有一條可駛遊艇的暗河相連。 獅子岩後山區洞中層疊交錯,洞中有洞如同迷宮。千奇百怪的石幔、石筍、石盤、石鼓,有如珊瑚,有如吊鐘,有如飛禽,有如走獸,形態各異,惟妙惟肖,在彩燈映襯下蔚為壯觀。該山有洞可通山頂。洞底暗河與前山相連,形成一條深幽迂迴的地下河,遊客乘坐遊艇可以駛過低矮狹長的小巷,觀賞洞中的神奇景色,令人流連忘返。

鄉鎮簡介

馬壩鎮 馬壩鎮是曲江縣城所在地,距韶關市中心15公里。國土面積1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853公頃,林業用地面積9003公頃;2002年總人口9.8萬,其中,農業人口3.2萬;有17個村委7個居委,234個自然村。 羅坑鎮 羅坑鎮位於韶關市曲江縣西南邊陲,與曲江的樟市、江灣、龍歸,英德相鄰,總面積245平方公里,轄5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員會。全鎮總人口9800多人。 樟市鎮 樟市鎮地處曲江縣西南端,東臨北江與烏石、大坑口隔河相望,南鄰英德市沙口鎮,西聯羅坑鎮,北接白土鎮,總面積約 204 平方公里。樟市鎮轄 11 個村委會和 1 個居委會。 烏石鎮 烏石鎮是韶關市曲江縣南邊重鎮之一,北距曲江縣城10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馬壩出口處5公里,距沙溪出口處4公里,南鄰本縣坑口鎮,東靠翁源縣及本縣沙溪鎮,西依北江河,隔河相望是本縣的樟市鎮。烏石鎮行政區域66.3平方公里,人口近1.3萬人。 沙溪鎮 沙溪鎮地處粵北中部,位於曲江縣城東南方,沙溪鎮與曲江的馬壩鎮、小坑鎮、烏石鎮,與翁源縣的新江鎮、鐵龍鎮相鄰。全鎮總面積210平方公里,轄7個村委會,1個社區,8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13000多人。 大塘鎮 大塘鎮位於韶關市東郊,距市中心11公里、縣城曲江14公里。106國道由北至南貫穿全鎮,公路交通便利。行政區域面積175平方公里,轄15個村和1個社區,總人口3.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500人。 小坑鎮 小坑鎮位於縣城東北部27公里處,北毗鄰始興縣,南接翁源縣,地處三縣交界之要衝。面積167平方公里。轄5個村委會,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5517人。 楓灣鎮 楓灣鎮位於韶關市東面,是國家級「民間(採茶)藝術之鄉」。楓灣鎮山清水秀,素有「小桂林」之稱。管轄10個村委會,一個居委會,126個自然村,總人口1.7萬人。 白土鎮 白土鎮位於韶關市區西南14公里,曲江縣城以西8公里,北江河、龍歸河、馬壩河三河交匯處。 白土鎮總面積148平方公里,轄16個村委會和1 個居委會,總人口2.3萬人。 大坑口鎮大坑口鎮位於曲江縣南端,總面積51.24平方公里,總人口10446人。與翁源縣、英德市交界,南距廣州183公里,北距縣城18公里,距韶關市40公里,是曲江的南大門。境內有駐鎮部隊2個,省、市駐鎮單位4個。[[2]]

旅遊資源

曲江旅遊資源豐富,有「南宗祖庭」之稱的千年古剎南華禪寺,有史前期古人類「馬壩人」遺址,有返樸歸真、山光水色交融的小坑國家森林公園,以及曹溪假日溫礦泉度假村、小坑溫泉、楓灣溫泉等多個溫泉度假基地。 近年來,曲江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2004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3.3億元(當年價),同比增長13.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達12.35億元,同比增長48.9%;國稅地稅分別完成3.43億元和1.77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88億元。年末城鄉居民儲蓄餘額達31.51億元,比增12.4%。城鎮在崗職工人均工資13016元,比增4.8%;農村人平純收入3389元,

比增3.2%。與此同時,曲江的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先後被評為「全國文化模範縣」、「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縣」。

經濟發展

2011年全區生產總值(GDP)120.6億元,可比增長16.5%(註:2011年起十二五期間可比價格為2010年價格,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31億元,增長6.8%,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4%;第二產業增加值74. 5億元,增長16.4%,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0.2%,其中工業增加值69.2億元,增長16.0%,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5.0%;第三產業增加值33.79億元,增長20.8%,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5.4%。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0.2:61.8:28.0。民營經濟增加值46.36億元,增長18.1%,占全區生產總值的38.4%。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39480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5.9%。

從季度核算的GDP總量及增長速度來看,各季度GDP總量比較平衡,增速逐季提升,後三季度各季累計增速都在13%以上,全年增長速度實現16.5%,全市十個縣區排名第一。

實現區屬生產總值76.34億元,增長20.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31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30.23億元,增長26.4%;第三產業增加值33.79億元,增長20.8%。人均生產總值30438元(市核定曲江全區年末常住人口30.55萬人,除韶鋼、大寶山、電廠外,區屬按25.08萬常住人口計算)。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6.1:39.6:44.3,在工業強勁的增長拉動下,第二產業比例再提高4.9個百分點。

農業

全區農業總產值達20.62億元,比增6.9%。其中農業總產值12.18億元,增長7.3%;林業產值1.19億元,下降2.0%;畜牧業總產值5.60億元,增長9.0%;漁業產值1.49億元,增長5.0%。農、林、牧、漁業所占比重為59:5.8:27.1:7.2。完成增加值12.31億元,同比增長6.8%。生豬飼養量、出欄量分別達到46.45萬頭和27.6萬頭,分別增長17.6%和20.8%;三鳥飼養量432.4萬隻,出欄量261.8萬隻,分別增長21.0%和21.1%。糧、油、菜生產增產增效,水稻播種面積20.04萬畝,稻穀總產量達8.08萬噸,比上年增長4.25%;蔬菜種植面積13.04萬畝,產量達19.94萬噸,比上年增長9.6%;水果產量達3.0萬噸,比上年增長3.9%。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3個,其中省級示範社3個、市級示範社2個。今年我區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再增加2個累計達到16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達到2500公頃。

工業

曲江是廣東省重點工業生產基地,工業門類齊全,產業配套,形成了冶金、電力、機械、煤炭、建材、化工、輕工、食品等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境內有寶鋼集團韶關鋼鐵有限公司、廣東省大寶山礦業有限公司、韶關發電廠等一批省屬大型工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強。2001年開始,在城西6公里的北江河畔建設規劃面積為576公頃的曲江經濟開發區,園區內設有食品專業園區和裝備製造專業園區,是粵北地區目前規劃面積最大的省級開發區。園區的供電、供水、道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具有較強的管理和服務能力,是粵北地區頗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投資載體。通過加快園區擴能增效,加速產業集聚,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曲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4年園區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居莞韶產業園各片區首位。

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61.32億元,增長30.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1.32億元,增長30.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13.63億元,增長21.2%;重工業317.69億元,增長30.7%。分註冊類型看,國有企業240.8億元,增長25.5%,股份制企業46.06億元,增長7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31.8億元,增長21.4%。在總計中國有控股企業258.4億元,增長25.4%。工業產品銷售產值完成327.2億元,增長29.4%,其中出口交貨值8.96億元,下降21.8%。

截止到年末,全區產值超億元的規模工業企業有25家,比上年增加8家;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4家,其中當年新開工6家。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1家,其中大中型和小型企業分別為7家和44家。主要工業產品中,除布匹下降32.0%以外,其他各類產品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各項產品產量如下表:

建築業和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建築業增加值5.3億元,增長19.5%。全區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11家,完成建築施工產值10.6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5.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11.1萬平方米,增長36.1%;竣工面積40.49萬平方米,增長59.8%。

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83. 7億元,增長24.6%。分投資地域看,縣及縣以上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5.56億元,增長18.4%;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14億元,增長145.2%。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2.32億元,增長81.0%;第二產業完成52.41億元,增長30.1%,其中製造業完成28.85億元,增長28.2%;第三產業完成28.96億元,增長13.2%。分投資主體看,中省項目完成投資40.52億元,增長21.5%;市重點工程完成投資6.89億元,下降13.3%;區屬項目完成投資36.28億元,增長40.4%,其中房地產項目完成投資5.44億元,下降16.5%。

全區500萬元以上施工項目共115個。其中,計劃總投資3000萬元以上不足1億的項目共有50個,億元以上的項目有16個。

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全區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完成增加值5.23億元,同比增長16.0%。其中,交通運輸倉儲業完成5.1億元,增長16.4%。郵電業務總量完成2786萬元,增長11.2%,電信企業營業收入21809萬元,增長8.3%。固定電話用戶7.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7.72萬戶,比上年增加1.74萬戶。互聯網寬帶用戶3.37萬戶,比上年增加0.6萬戶。全區郵政支局12個,郵路單程長度278公里,全年發行報刊255萬份、雜誌20萬份,特快專遞5萬件。

年末全區公路通車裡程達1378.7公里,其中,國道101.4公里,省道93.12公里,縣道130.3公里,鄉(鎮)道797.1公里,村道251.2公里,總公路密度為83.51百平方公里;通車裡程中,高速公路54.1公里,一級公路43.9公里,二級公路69.8公里,三級公路49.0公里,四級公路1132.5公里,等外公路29.3公里。北江通航里程35公里。全年貨運周轉量28853萬噸公里,客運周轉量22321.8萬人公里。

貿易、外經和旅遊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8.42億元,增長16.4%。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完成34.54億元,增長16.2%;住宿和餐飲業完成3.88億元、增長17.6%。商品房成交3551套,成效面積42.5萬平方米,增長25.2%,成交額11.53億元,增長71.0%,商品房空置面積19.09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4.1%。據人民銀行統計,全年個人消費貸款達8.03億元,增長20.4%。旅遊業較快發展,小坑大森林溫泉、大南華文化產業創意園等項目紮實推進,全區接待遊客人數達299.97萬人次,增長38.6%,旅遊收入18.31億元,增長22.4%。

新簽引進外資合同3宗,合同規定利用外資2986萬美元,增長41.7%,實際利用外資2055萬美元,增長25.9%。外貿出口總額13580萬美元,增長15.3%,位居全市之首。規模以上工業產品出口交貨值8.96億元,下降21.4%。

財政和金融

全年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89億元,增長18.1%。其中稅收收入完成3.64億元,增長9.9%,非稅收入完成1.25億元,增長51.0%。財政一般預算支出9.12億元,增長21.6%。從主要支出構成看,民生支出增長較快,具體各項支出情況:教育支出1.85億元,增長17.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3億元,增長8.8%,醫療衛生支出1.05億元,增長51.0%;農林水事務支出0.97億元,增長41.4%;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85億元,增長25.3%;公共安全支出0.60億元,增長19.2%。

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93.25億元,增長12.5%。其中,城鄉居民年末儲蓄存款餘額63.14億元,增長8.8%;企業等單位存款27.82億元,比年初增長18.2%。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2.24億元,增長22.2%。其中,短期貸款餘額8.35億元,增長56.9%;中長期貸款餘額22.83億元,增長12.6%,其中固定資產投資貸款餘額5.2億元,增長4.3%。在中長期貸款中,個人消費貸款達8.03億元,增長20.4%。

教育和科學技術

紮實推進教育創強工作,繼馬壩之後沙溪鎮通過了省教育強鎮驗收,大力推進各類教育均衡發展,高標準興建了九齡小學、區藝術幼兒園,全面完成了校舍危房改造工程。普通高考再創佳績,2011年,全區1919名普通類考生中,重點本科上線59人,占考生人數的3%,提高0.4個百分點;本科以上上線人數519人,占考生人數的27%;專科以上上線人數1335 人。九齡小學於秋季學期正式投入使用。教學資源配置更為優化,辦學條件迅速提升,現有小學共17所,其中城區7所、鎮區7所、鄉村3所;鄉鎮教學點42個。全區小學校區面積56.7萬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築面積16.93萬平方米;在各類建築物中,框架結構房屋面積11.19萬平方米,磚混結構房屋面積5.63萬平方米;用於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7.26萬平方米,其中框架結構建築4.6萬平方米。小學運動場地面積達12.49萬平方米,運動場面積及體育設備達標的學校9間。全區現有各類學校31間,在校學生36355人:其中,高級中學2間,在校學生6571人;初級中學9間,九年一貫制學校1間,在校學生10248人;中級職業學校1間,在校學生2469人;小學17所,在校學生17029人。幼兒園41所(民辦36所),入園兒童4675人,在園兒童8965人;全區3-5歲兒童毛入園率達到97.4%;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畢業升學率100%;初中適齡學生入學率達到99.4%,畢業升學率98.5%;「三殘」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5.6%,普通高考取得好成績,2011年,全區1919名普通類考生中,重點本科上線59人,占考生人數的3%;本科上線人數519人,占考生人數的27%;專科以上上線人數1335 人。

各類學校專任教師共2452人,其中高級以上1306人,分別為:普通中學1096人,中教高級141人;小學1225人,小教高級1145人;中職120人,高級20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3個班級,在校學生38人,專任教師11人。

廣寶化工、起重機廠及星河生物等三家企業的自主研以項目分別獲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韶鋼集團繼續入選自主創新100強企業。全區2011年申請專利131件,增長15.9%,成功授權88件,增長12.8%。

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區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採茶劇團1個,調頻廣播轉播台1個,有線電視台1個,全區設立文物保護單位15個。文化系統從業人數480人;有線電視用戶5.79萬戶,其中農村鄉鎮3.22萬戶;有線廣播769個,廣播覆蓋、有線電視通達全區所有村小組;下鄉播放電影1020場次,採茶戲演出89場次,觀眾合計達170多萬人次;區圖書館藏書量11.8萬冊,鎮級9個文化站擁有圖書12萬冊。

年末醫療衛生機構20個,其中醫療機構17個,分別為區級醫院3個,鎮級衛生院1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血吸蟲病防治站、慢病院、計劃生育指導站各1個。全區衛生部門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446人,其中執業醫師517人,註冊護士560人;病床1071張(包括廠礦企業醫院)。全區設鄉村醫療點113個,醫生113人,行政村衛生站覆蓋率達到100%。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47923 人,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6.1萬人,覆蓋率達98.85%。

全區擁有體育場館3座,全民健身場地298個,面積33.29萬平方米,較大型的公用全民健身點有沿堤路河邊公園、江畔花園、人民公園及源河豪苑等大型小區內的場地;全年舉行區級運動會6次,參賽運動員4100人次;鎮級運動會3次,參賽運動員250人次;運動員參加市以上運動會獲冠軍67人次,其中國家級1人次,省級3人次,市級63人次。

人民生活、社會保障

年末實有房屋建築面積94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599.3萬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積18.95平方米。全區商品房交易成交3551套,面積42.5萬平方米。其中,新建商品房成交2782套,面積33.8萬平方米。全區建成保障性住房1370套,面積14.91萬平方米。城區建成區面積達8.8平方公里,年末實有城市道路面積104.08萬平方米,通車裡程56.4公里。城區給排水系統良好,排水管道總長達54.8公里,供水綜合生產能力6.5萬噸/日,全年供水總量1735萬噸,其中居民用水940萬方,居民用水水價保持平穩。投入860多萬元,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7宗,解決了1.9萬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建成村道硬底化公路40 公里,改造農村貧困戶住房345套。強化街鎮和村莊的規劃建設管理,完善了街鎮和12個省級試點村莊的建設規劃。建立了鄉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有3個村被命名為省級衛生村。農村客運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在全市率先完成省市下達的3個100%目標任務。大力推進生態文明鎮、新型工業鎮和生態宜居鎮建設,鎮級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農村面貌發生明顯變化。烏石鎮榮獲第三批「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全區全社會從業人員14.9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9.0%,其中非農從業人員9.56萬人,占總從業人員63.9%,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從行業分布看,從業人員較多的行業有:農林牧漁業5.4萬人,採礦業0.38萬人,製造業3.08萬人,批發和零售業2.21萬人,住宿和餐飲業0.5萬人,交通運輸業0.36萬人,建築業0.76萬人,電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0.39人,教育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0.46萬人。全區當年新增就業崗位3797個,城鎮實有登記失業人口1354人,登記失業率2.27%,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7702人,轉移就業率達61%。

據韶關市國家調查隊核定,2011年全區城鄉居民人均收入11866元,增長15.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84元,增長15.0%;農民人均純收入8210元,增長17.5%。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性支出9656.6元,增長14.7%,其中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支出比重(恩格爾係數)為43.20%,全市縣區排名第四。

全年投入民生資金5.69億元(含中央、省市下撥),占財政總支出的66.18%。年末城鎮職工參加社會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共16.02萬人,增長4.1%。其中,養老保險3.66萬人、失業保險1.42萬人、工傷保險2.02萬人、醫療保險7.94萬人,生育保險0.98萬人。以上五類保險全年征繳2.39億元,增長25.3,支付費用1.68億元,增長13.2%。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共16.05萬人,下降0.5%,按農村戶籍人口計,參保率為93.3%;基金總額4456萬元,增長47.5%,發放支付2458.5萬元,增長9.0%;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共7.35萬人,增長3.8%,全年征繳2423萬元,下降5.2%,發放支付1330萬元,增長13.0%。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取得實效,全區共有10個省核定貧困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已全部脫貧,人均收入達到6489元,比幫扶前增收4865元,增長了近3倍。

全區年末擁有社會福利機構10所,其中敬老院9所、福利院1所,收養人數431人,其中區福利院收養老人169人、棄嬰45人。核定低保對象3476戶9611人,比上年增加55戶143人,發放低保資金1174萬元,增長36.4%;核定五保對象543人,發放供養經費152.7萬元,增長18.3%。

人口、資源與環境

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為30.55萬人,其中城鎮16.99萬人,比重55.61%。按公安戶籍登記,全區總戶數10.22萬戶、人口31.6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435萬人,占45.6%,農業人口17.195萬人,占54.4%;戶籍人口中,當年遷入3136人,遷出3978人;按性別分,男性人口16.17萬人,女性人口15.46萬人,性別比為104.5:100。據計劃生育統計報表顯示,全年計劃生育率97.22%,出生人口3379人,出生率為10.53‰;死亡人口1582人,死亡率為4.93‰;全區淨增人口179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60‰。

年末全區耕地總資源28.6萬畝,其中常用耕地面積17.81萬畝。全年降雨量1443毫米,年平均氣溫19.6度,年日照時數1783.8小時。全區41座小(二)型以上水庫,總庫容2.65億立方米,2011年蓄水量達1.32億立方米。繼羅坑省級自然保護區之後沙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批准成立,自然保護區面積達30805萬公頃。年末林業用地面積12.3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3.7%,林木綠化率75.8%。全年完成荒山(嶺)造林面積333公頃。馬壩城區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331.04公頃,覆蓋率為37.47%,城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0.58平方米,縣城公園面積達83.89萬平方米。

較好完成上級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目標範圍內,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飲水安全全面達標,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全區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3%(2010年市環保核定公布數據,下同);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94.73%;工業煙塵去率達99.7%,工業粉塵排放達標率98.2%;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3.78%。工業廢水治理設施運行費用2409.5萬元(區環保提供2011年數據,下同),工業廢氣治理設施運行費用1600.9萬元。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0.2%,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著名人物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九齡七歲能文,三十歲擢進士第二,授校書郎;先天元年(712年)十二月,玄宗於東宮舉文學士,九齡名列前茅,授左拾遺;開元四年(716年)秋,九齡辭官歸養,開大庾嶺新路,溝通南,北陸路交通幹線。

開元六年(718年)春,九齡被召入京拜左補闕,主持吏部選拔人才;開元七年,改任禮部員外郎;開元八年,遷任司勛員外郎;開元十年,宰相張說薦九齡為中書舍人;開元十三年,張說罷了宰相,九齡因此事改任太常少卿,出任冀州剌史,後改授洪州(南昌)都督,不久又轉授桂州都督,充嶺南按察使。開元十九年(731年)三月為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副知院士。開元二十年二月轉為工部侍郎。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五月,九齡升任檢校中書侍郎,十二月,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國史。開元二十二年五月,九齡遷升中書令集賢院學士知院事修國史。開元二十三年三月,九齡進封為始興開國子,食邑四百戶。

開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千秋節(玄宗生日),九齡送《千秋金鑒錄》作賀儀,勸皇帝勵精圖治。開元二十五年(737年),九齡因周子諒觸犯玄宗一事受株連,貶為荊州長史。開元二十七年,九齡被封為始興開國伯,食邑五百戶。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春,九齡歸故鄉掃墓,五月七日於韶關曲江病逝,享年六十三歲,被追封為荊州大都督,諡文獻。

余靖

(公元1000-1064年),字安道,號武溪,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是嶺南繼張九齡之後的又一揚名之士,是北宋時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

天聖二年(1024年)與舅父同科進士,初為虔州贛縣尉,天聖五年(1027年)遷宣州司理參軍。天聖八年(1030年)六月中書判拔萃科,授將作監丞知洪州新建縣。景佑元年(1034年)到京任秘書監,負責掌管典籍文書,入崇文館主持校勘《史記》、《漢書》、《後漢書》,並寫出了《三史勘誤》四十卷。景祐三年(1036年),二月推集賢院校理,同年五月因向皇帝上疏為被貶的禮部員外郎范仲淹辯護,與尹洙、歐陽修同被貶,降職為監筠州酒稅,由是益知名。景佑四年(1037年)十二月徙監泰州酒稅。寶元二年(1039年)六月徙知英州,以母憂,未赴。

慶曆二年(1042年)三月遷集賢院校理。慶曆三年(1043年),復起任擢升為諫院右正言,專司向皇帝進諫奏事,余正直敢諫,曾多次為建言「輕徭薄賦」整頓戶政,去除貪殘之吏,撫疲睏之民事而向皇帝抗聲力爭,以致唾液飛濺至皇帝的「龍顏」上仍意猶未盡。他的建議大多為仁宗所接受,因而與歐陽修、王素、蔡襄,同被譽為朝廷敢於進諫的「四諫」,提出『清、公、勤、明、和、慎』的著名從政六箴。 慶曆四年(1044年),受命為出使契丹的使者。他巧妙地運用外交手段折服了雄據一方的遼主,從而適時的在複雜的宋遼夏三角關係中維護了宋朝的利益。慶曆五年(1045)正月為回謝契丹使,五月知吉州。慶曆六年(1046)七月左遷將作少監,分司南京、許居韶州,久之,改光祿少卿。皇佑二年(1050)遷衛尉卿,依前分司,韶州居住。

皇佑三年(1051年)八月落分司,知虔州,未幾,父憂去官。皇佑四年(1052年)六月乙亥起復未秘書監,知譚州。後七日改廣南西路安撫使,知桂州。皇佑五年(1053年)二月遷給事中,五月遷工部侍郎。至和元年(1054年)二月加集賢院學士。至和二年(1055年)六月遷戶部侍郎。嘉佑元年(1056年)改知譚州。嘉佑三年(1058年)改知青州,知青州期中轉史部侍郎。嘉佑五年(1060年)八月為廣南西路體量安撫使。嘉佑六年(1061年)五月授尚書左丞,廣南東路經略安撫使,知廣州。嘉佑八年(1063年)明英宗即位,拜工部尚書。治平元年(1064年)余靖回京述職途次南京,偶染風寒,病重不起,卒於江寧府秦淮亭,享年六十五歲。英宗聞訊惻然,輟朝一日追贈刑部尚書,諡曰「襄」後人尊稱忠襄公。

靖著有《武溪集》二十卷,見《四庫總目》。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撰襄公餘靖道碑謂:「公為人資重剛勁,而言語恂恂,不見喜怒。自少博學強記,至於歷代史記,雜家小說,陰陽律歷,外鐕浮屠,老子之書,無所不通。」

侯安都

候安都(520年-563年7月6日),字成師,曲江人,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

侯安都是中國南方較早出現的參與朝政的歷史風流人物。在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平定了侯景之亂。大平元年(556年)又大敗齊軍。侯安都不但勇猛,而且滿腹韜略。在權力之爭中,侯安都出奇謀,剷除了王僧辯,輔佐陳霸先建立了陳朝。永定三年(559年),陳武帝駕崩,侯安都當機立斷立陳茜為帝(即陳文帝),被晉封為司空,後又進爵為清遠郡公。之後又消滅了強敵王琳,文帝又加封安都為侍中、征北大將軍。朝廷還立碑頌揚其功德。後因日漸驕矜自傲,563年被文帝賜死,享年44歲。

侯安都原墓在今韶關乳源縣桂頭鎮江背村,古代桂山下(今乳源桂頭鎮上司廟電站職工宿舍所在地,解放前為曲江縣轄地)建有紀念侯安都的「上司廟」。清《韶州府志》引自宋元豐三年(1080年)朝奉郎知白州(今廣西博白)李渤記略:「自衡山南走千里至桂山、……山下之廟則司空侯公故家也。公名安都,字成師」。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侯安都墓和上司廟同時被毀,上司廟僅遺留一棵古老的大榕樹。1987年當地農民為紀念侯安都這位歷史名人,在上司廟遺址左側新築起一座墓冢,墓面中間鑲嵌民國八年(1919年)督辦粵贛湘邊防軍務總司令兼江西省省長李根源重修侯安都墓時所立的鐫有「陳司空征北將軍侯公安都墓」字樣的墓碑。當地村民同時在遺址建起簡易的廟堂。

相傳,以前韶關有紀念古曲江三大名人的建築物,其中有紀念侯安都的「風烈樓」;紀念張九齡的「風度樓」;紀念余靖的「風采樓」。風烈樓和風度樓均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被毀,現僅存紀念余靖的「風采樓」。

自然景觀

羅坑保護區

羅坑自然保護區位於曲江縣西南端,包括整個羅坑鎮,面積29424公頃,是1998年成立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珍稀動植物,有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鱷蜥、穿山甲、白鷳、短尾猴、四川蘇鐵、桫欏、南方鐵杉、長苞鐵杉、福建柏、廣東五針松等。區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最高峰海拔1587米。區內水資源也十分豐富,有庫容6710立方米的羅坑水庫。

小坑國家森林公園園內有16萬公頃山林,森林覆蓋率達85%,其中原始森林3萬多畝。森林中野生植物1600多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名貴稀有品種33種。名稀罕見的品種有鹿子三尖杉、水松、鐵杉、水蓮等;森林中有許多走獸飛禽,其中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有黃腹角,二級保護的有穿山甲、水鹿、毛冠鹿、小靈貓、水獺、白鷳及山瑞、蟒蛇、虎紋蛙等。

公園裡一座400多公頃的龍湖,蓄水1億多立方米,形如月牙,水平如鏡,清澈碧透;湖中小島、半島繁多,港灣迂迴曲折,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別有洞天。湖水最深處為60米,一般在30米左右,湖中棲息着多種水鳥,是划船垂釣的好去處。全省著名的湯湖溫泉也在公園裡,據有關專

家鑑定,湯湖溫泉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元素,特別是微量的氡氣元素對風濕病有很好的療效。此外,還能調整人體心血管機能,對神經系統、機體代謝和內分泌都有良好的效果。高質量的溫泉,小坑湯湖溫泉是一個含氡溫泉,每天可供2000噸以上75 ℃的溫泉水。氡泉在礦泉療養學上的評價較高,臨床實驗證明它對多種慢性病、特別是對運動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都有良好的療效。湯湖溫泉已初步開發,建有溫泉療養院,有床位120個。

國家森林公園

小坑國家森林公園北距粵北工商貿易中心韶關市城區30多公里,西離聞名東南亞的古剎南華寺、「馬壩人」遺址獅子岩旅遊區20多公里,並與韶關市幾個著名旅遊景點丹霞山、九龍十八灘、車入嶺國家自然保護區、乳源大峽谷等緊密相連。

小坑國家森林公園旅遊資源的有機組合,形成了在廣東難得的高質量的療養、水上遊樂環境,獨具魅力的狩獵旅遊場所,良好的科研教學實習基地,適宜開展種種較高層次的活動,如療養、釣魚、會議、水上遊樂、修學考察等。

歷史沿革

2004年5月2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4]40號)調整韶關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韶關市曲江縣,設立韶關市曲江區,曲江區轄原曲江縣的馬壩鎮、羅坑鎮、樟市鎮、大坑口鎮、烏石鎮、沙溪鎮、大塘鎮、小坑鎮、楓灣鎮、白土鎮,區人民政府駐馬壩鎮。曲江區於8月3日掛牌成立。截至2005年12月31日,轄10個鎮(馬壩、羅坑、樟市、大坑口、烏石、沙溪、大塘

、小坑、楓灣、白土)。原曲江縣總面積3176平方千米,總人口41萬人(2002年),縣人民政府駐馬壩鎮。

2000年,曲江縣轄23個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66031人,其中:馬壩鎮 111623人、大橋鎮 8019人、周田鎮 17643人、大塘鎮 22761人、楓灣鎮 13722人、小坑鎮 5180人、沙溪鎮 12434人、大坑口鎮 8854人、烏石鎮 8866人、樟市鎮 21143人、白土鎮 10178人、龍歸鎮 22310人、重陽鎮 12865人、犁市鎮 29116人、花坪鎮 6163人、黃坑鎮 10922人、火山鎮 7087人、靈溪鎮 3128人、白沙鎮 6544人、羅坑鎮 7694人、江灣鎮 5367人、風田鎮 5642人、梅村鎮 4618人、三〇九廠虛擬鎮 1749人、韶關電廠虛擬鎮 2403人。 2002年,曲江縣轄23個鎮(馬壩 大橋 周里 大塘 楓灣 小坑 沙溪 烏石 樟市 白土 龍歸 重陽 犁市 花坪 黃坑 火山 靈溪 白沙 羅坑 江灣 鳳田 梅村 大坑口),182個村委會、28個居委會。

2004年5月2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4]40號)調整韶關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韶關市曲江縣,設立韶關市曲江區,曲江區轄原曲江縣的馬壩鎮、羅坑鎮、樟市鎮、大坑口鎮、烏石鎮、沙溪鎮、大塘鎮、小坑鎮、楓灣鎮、白土鎮,區人民政府駐馬壩鎮;將原曲江縣的花坪鎮、犁市鎮劃歸韶關市湞江區管轄;將原曲江縣的重陽鎮、龍歸鎮、江灣鎮劃歸韶關市武江區管轄;將原曲江縣的黃坑鎮、周田鎮、大橋鎮劃歸仁化縣管轄。

水陸交通

大坑口客運站

大坑口客運站位於曲江區大坑口鎮勝利路88號。該汽車站設施齊全,採用現代的電腦售票技術和電子顯示器,開通短、長途客運。可通往深圳、廣州、珠海、中山等十幾個城市及地區。

曲江汽車站

曲江汽車客運站位於曲江區馬壩鎮馬壩大道中33號。近幾年來,得到區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客運業務不斷擴展,已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客運站場。售票廳、候車室均有空調,乘車環境舒適。開通短、長途客運。客運站經營的線路遍達鄰近市縣和省內多個地區,現已開通了韶關、廣州、深圳等多條直達快車班線。

馬壩火車站

馬壩站年貨運吞吐量200多萬噸。火車提速後,2小時可到達廣州。北京西、上海至香港九龍的客車、韶關有上落站,當天可來回。

馬壩火車站位於在廣東省曲江縣馬壩鎮,建於1915年。離廣州站207公里,隸屬廣州鐵路(集團)公司羊城鐵路總公司管轄。現為三等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不辦理危險貨物發到。

大坑口火車站

大坑口火車站在廣東省曲江縣大坑口鎮,建於1914年。離北京西站2105公里,離廣州站189公里,隸屬廣州鐵路(集團)公司羊城鐵路總公司管轄。現為四等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不辦理行李、包裹託運。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危險貨物僅辦理農藥、化肥發到。

新港碼頭

湞江、武江匯成北江在縣境內順流而下,北江河流經白土、白沙、烏石等9個鎮,沿江有航運碼頭18個,可通航100至300噸船舶,距縣城5公里的韶關新港集裝箱碼頭,可辦理封關手續,直抵香港等地。

風土人情

曲江縣籍居民有漢、瑤兩個民族,共有姓氏380多個。瑤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0.8%,全縣75%的人口使用客家方言,其次還有白話、虱婆聲、連灘話等方言。瑤族以瑤話為其民族語言,服飾與漢族差異不太,僅有少數婦女用珠帕與圍裙裝飾自己。曲江有喝糯米酒(農村稱黃酒)的習慣,常以黃酒煮雞蛋、煮油糍待客,婦女產期必喝黃酒,婚嫁習俗有的地方仍保留「定親、定禮、報期、完婚」。元宵節有舞獅、舞龍、鬧花燈等習俗。每年農曆二月初八(六祖慧能的生誕)和農曆八月初三(慧能忌日)的兩次「南華誕」為南華寺最為重要的寺廟節日,是日,中國各地乃至其它國家前來南華寺禮拜六祖真身的佛教徒以及遊覽觀光的群眾達三、四萬人,其盛況為省內僅有。

「十點梅花」歷史悠久,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擊樂鼓點,在曲江農村流傳甚廣,據民間老藝人說,"十點梅花"遠在唐朝時就有,曲江各鄉鎮至今還保留着,尤其以樟市、馬壩、大塘等鄉鎮流傳達」十點梅花「較廣,表演技巧極高。

曲江特產

馬壩油粘米

馬壩油粘米是曲江縣傳統的優質水稻品種。以其米粒細小、質地硬韌、晶瑩透明、油脂量高而著稱,一直是中國出口大米中的主要品種之一。

馬壩油粘米是曲江縣的名優特產,在封建社會曾作為「貢米」,它米粒細長,晶瑩潔白,香滑軟熟,飯後齒頰留香。 馬壩油粘米質特優,用砂鍋煲飯香味四溢,飯面泛起油光,把飯粒放到紙上有油跡留下,故稱之為油粘,因其產地在曲江馬壩而得名「馬壩油粘」。

馬壩油粘米依靠當地特有的土壤、水質、氣候和人文等因素,運用獨特的選育、加工工藝進行生產,米質觀感晶瑩光亮,富有光澤和油質感。

馬壩油粘米歷史以來就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編纂的《曲江鄉土志》中就有馬壩油粘米曾作朝庭貢米的記載。建國初期作為地方土特產銷售到東南亞國家,上世紀50年代曾躋身於印度國際博覽會,獲得「優質米」的殊榮。

大塘扣肉

為本區大塘人創製,80年代初始聞名粵北。該菜酥鬆爽滑、肥而不膩、香飄滿桌。製作過程:選上好五花肉,煮至可用筷子戳穿豬皮再下油鍋炸至皮脆,加上糖、鹽、南乳、五香粉,炸好的香芋蒸熟即成。

水棉胎

水棉胎是一種流行於本區壩地地區的傳統食品。其類似腐竹,浸水後形如棉胎狀,久煮不爛,口感甚好,香滑、綿而不糊,又有別於腐竹。它可作肉卷類菜色的包皮,也可以單獨作火鍋佐料。由於其風味獨特,一品多用,因而馳名縣內外,經本籍香港同胞傳到香港後小有名氣,香港曲江同鄉會編輯的刊物把它列為嶺南馳名食品。

白土月餅

創於明朝末,為本區白土鎮獨創。有蓮蓉、豆蓉、椰蓉三個品種8個規格。其特色是選用本地純正土榨花生油,具有選料考究,做工精細、表皮橙黃、肉質松潤、清甜可口等特點。是馳名粵北的中秋送禮佳品,近年更大量銷往省內各地。

由坪腐竹

為本區白土鎮由坪管理區農戶自製,選用本地優質黃豆經精細加工而成。其特點是表面光潔、色澤乳白、入口甘潤、無論冷水、熱水泡煮都軟而不爛,文、煲、炸、煮均宜,是粵北群眾宴客送禮之上品。

華子山酸筍

為本區沙溪鎮頗具特色的食品。是選用上好麻竹筍經華子山山溪水浸泡而成。此筍肉色潔白、清香可口、開胃生津。連水一起入罐貯藏,不用加任何防腐劑,可以數年(可長達15年)不變質,不變味,不變色,因此久負盛名。

相關視頻

曲江區12/29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