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曹余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曹余德,男,漢族,江蘇省揚州人,生於1921年1月。出身於中醫藥世家。原任上海華東醫院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中醫學兼職教授。 [1]

1943年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曾從師於丁濟萬程門雪之傳授、 指點和培育,深得兩老學術之精髓,後懸壺滬上。1957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 得以深造學習完整的現代醫學知識。由於出身於中醫藥世家之優越條件,所以既能聆悉中西醫之醫術,又可懂得識辨中藥材之真偽,及炮製儲存之奧秘。

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靜安區第五屆及第六屆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衛生局高級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及上海市等級評審會評審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老年醫藥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藥學會老年藥學會委員,上海市靜安區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繼承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班指導老師。曾三次獲華東醫院先進工作者稱號,於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3年受聘為上海市繼承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

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五十餘年,學貫中西醫,博採諸家之長,治學嚴謹,勤於臨床醫療教學實踐,堅持以中醫為主,崇尚中西醫結合。臨床診治擅長扶正祛邪,治本側重脾胃。立方遣藥頗具韜略,倡導治療與養生為一體。專於內科,精於老年病,對於癌症、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冠心病等疑難雜症,更具有獨到的心得和見解以及豐富的臨床醫療經驗。

《對於滑脈、弦脈、細脈之脈圖的研究分析》中西醫結合科學研究成果,先後獲得上海市二、三等獎。

學術觀點

一、百病源於正虛,擅長扶正祛邪。

曹氏認為, 在診治疾病時,無論是常見病、多發病, 還是疑難雜症,扶正祛邪均為主要的醫療特色之一。

由於疾病發生,其原因總是人體正氣虛弱。正如《內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無論是外感六淫,病邪自口鼻而入,或從皮毛內侵,均因其正氣虛弱或營血虧少而不能御邪。更因內傷七情,可導致臟腑功能虛損,百病發生責於人體正虛。這一觀點:從正虛出發,以匡扶正氣,祛除邪氣,冀以改變邪正雙方力量之對比,使之有利於疾病向愈的轉化。正,包含着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抗病能力以及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扶正是運用補養藥物或其它中醫的綜合治療手段以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抗邪能力和恢復健康的方法。邪,是泛指各種致病因素,包括外感六淫、內傷七情、痰、瘀等。祛邪是選用攻逐藥物或其他中醫治療手段達到祛邪除病目的。在臨診中,既扶正氣,又祛邪氣,使正氣恢復而不留邪,邪氣祛除而不傷正。必須根據病情的正虛邪實的主次而採用不同的扶正祛邪方法,若正氣虛明顯者,以扶正為主,兼顧祛邪;若邪實明顯者,則以祛邪為主,兼顧正氣。同時根據病情的變化及需要,或先扶正後祛邪,或先祛邪後扶正,靈活應用,旨在必須要及時有效地祛除邪氣而即時促使正氣的恢復。

二、治本側重脾胃,用藥甘潤相濟

曹氏數十年來精研醫學典籍,深得《內經》「治病必求其本」之精髓。治本尤重脾胃,亦是又一醫療特色。李東垣先賢的學術觀點,給以豐富充實指明了治病時重視治本為原則,認為病無大小,必以治本為第一要義。從疾病的證狀、體徵表現外在現象,經過充分搜集,通過四診合參,進行綜合分析,辨證論治,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產生疾病的根本原因及病變機理,方可正確地實施辨證論治。脾胃為後天之本,人身氣血生化之本源,為五臟之根蒂。治本側重脾胃的特色,在調補脾胃時,遵循《內經》:「脈有胃氣曰生」。胃氣一敗,則百藥難施。所以在臨診時,凡陰陽氣血諸虛之病,皆當注重保護胃氣為急,補養脾氣為先。配伍用藥時,注重甘潤相濟,如調理胃氣,常以人參、淮山藥、茯苓、蓮肉、甘草、大棗或棗仁、沙參、麥冬、白芍、砂仁、谷芽麥芽等。補脾陰則用石斛、牛膝、白芍、棗仁、生地、枸杞子、茯苓、甘草、車前等主用酸甘柔潤之劑。對於陰血虧損之證,首重脾胃之氣,若陽氣虛弱而不能生陰血者,常以六君子湯為主治之。陽氣虛者酌加炮姜,若胃土燥熱而不能生陰血者,宜用四物湯加味,若脾胃虛寒而不能生陰血者,則以八味丸加減之。

三、 崇尚衷中參西, 辨證辨病結合

曹氏衷心於中醫事業,長期來堅持以中醫為主,耕耘在中醫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同時棄門戶之見,博採眾長,衷中參西,倡導中西醫結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的又一醫療特色。

曹氏認為中、西醫有其結合的基礎。中醫學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形成了以整體觀念,辯證診治為特點的獨特理論體系。數千年來宏觀地指導着醫療實踐,體現着強勁的生命力,但在微觀上尚顯不足。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迅速時期,在某些領域,特別在微觀方面,充分體現了現代醫學所具有的優點及長處。但隨着科學的發展,現代醫學存在着難以用微觀的方式來闡明一切的不足,而中醫的宏觀理論確能給予明確的闡述。兩者在理論上是可以相互為用的。中醫與西醫,這兩套醫學理論知識,在臨床實踐中,不斷汲取他人長處為我所用。在診斷上,可利用一切檢查手段,使中醫的診斷由宏觀逐漸走向微觀,西醫的檢查手段,是祖國醫學四診的延伸,可汲取之而洋為中用。在治療上當以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在選用藥物上,既要符合中醫辨證的原則,又要符合現代醫學所具有的藥理作用。

四、 治療養生一體, 食療藥膳互助

遵循「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古訓。在治療各種疾病時,除給予藥物治療外,尤其重視食療、藥膳的應用,並且指導養生保健的方法,逐漸形成了防治結合的又一醫療之特色。

蓋疾病的發生,關係到邪正兩個方面。邪氣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而正氣不足是疾病產生的內在原因和根據。外邪是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的強弱是由體質所決定的。因此增強體質,提高正氣抗邪能力的關鍵。認為增強體質,要注意調攝精神,鍛煉身體,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適當的藥膳、食療等諸方面。在臨診中,經常不厭其煩地強調養生保健的重要性。

調解精神,提倡精神愉快,不貪慾妄想,在心理上要做到「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無論在順境或逆境時,均應保持恬淡虛無,要做到精神內守。

加強鍛煉,自擬了一套適用於在小環境內或室內即可鍛煉的保健操,簡稱為「理頭、敲身、擱腿法」。理頭, 即用手指由前向後梳理頭部。理頭後能提高腦供血,增強腦組織的血液循環和改善腦功能。因為頭為諸陽之會,「頭者,精明之府」,「諸髓者皆屬於腦」。堅持經常理頭可預防老年性痴呆及腦缺血性疾病的發生,可以延緩衰老而強身祛病。敲身,是利用雙手掌部,互相交叉拍打前胸後背,左、右肩部,並逐漸拍打到腰腿部,反覆打5~10分鐘,這樣可增加胸腹部組織血液循環,活血通絡,滑利關節,提高心、肺、腸胃功能。擱腿,是分別將單腿擱起,一腿站立、一腿伸直擱起,逐漸提高高度,凳子、台子,窗台等等都可利用。「衰老從腿起」,擱腿可提高腿部力量及下肢功能。尤其是能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長期堅持可使腰板挺直,步履輕捷。還有氣功療法等等之有益鍛煉,均可自行選擇。鍛煉貴在堅持,必須持之以恆,定有大益。平時應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藥膳食療。聖人之所以全民生者:「五穀為善,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藥膳中,氣陽虛者常用人參、米仁、黃芪等健脾益氣藥物;陰血虛者常以西洋參、枸杞子、當歸、麥冬等養血育陰藥物。

進補首重人參,因為人參是補藥之王,具有六種抗病作用,有抗疲勞、抗炎、抗菌、抗潰瘍、抗糖尿病、抗腫瘤之作用。還具有調節大腦與植物神經系統的平衡作用;調節各臟器之間植物神經系統的平衡作用;調節單個臟器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作用。可以增強機體免疫能力,以及應急能力和適應能力作用。人參中含14種人參皂甙、多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多糖類、膽鹼、並且含有微量元素有機鍺和硒,所以對各種腫瘤癌症,人參具有多方面的功效,是頗有起死回生奇特救命之效。

主要醫論

曹余德老中醫論治咳嗽

固本化飲湯防治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

愈潰湯治療消化性潰瘍48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