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建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曹子建集》,三國魏詩文別集。曹植撰。原書久佚,今本10卷乃宋人所輯,凡賦4卷,詩1卷,樂府1卷,文4卷。宋明刻本繁多,均名《陳思王集》。清丁晏撰《曹集詮評》10卷,附逸文一卷,搜集較為完備,有同治間金陵書局刻本,1957年文學古籍刊行社出版葉菊生校訂本。近人黃節有《曹子建詩注》,195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集計有詩80餘首,去其傳訛、誤入、疑存、殘缺者,得71首,散文和辭賦約40餘篇。其中以詩尤為重要,文學價值最高,辭賦和散文也不乏名作,現存詩多為五言,前期詩主要抒發理想和報負,情調樂觀開朗,才氣橫溢,代表作為《名都篇》和《白馬篇》。前者對整日鬥雞走馬、虛度光陰的京洛少年作了有力的諷刺,後者寫立功沙場的「幽并遊俠」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壯志豪情,慷慨激昂。其父操死後,植失寵,屢遭二兄迫害,生活和地位的變故,使他轉向了對人民疾苦的理解和同情。後期詩作多表現現實、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風格上也呈現出沉鬱的特點。其中最為人稱舉的是《贈白馬王彪》,寫自己遭受的迫害,抒發和曹彪分手別離的骨肉之情,感情真切,語言哀婉,十分動人。另有《野田黃雀行》,借黃雀深陷羅網的處境比喻自己,情調憤郁悽怨。還有《七哀詩》寫一個棄婦的痛苦心情,富有真情實感,以寫棄婦之名,實是寫自己,如泣如訴,使人落淚。《雜詩六首》、《泰山梁父行》等也為世人傳誦。他的詩善用比興手法,語言精煉,詞采華茂,繼承了《詩經》、《楚辭》以來的現實主義傳統,發展了兩漢樂府民歌和五言詩形式,是詩歌藝術在建安時期的代表和標誌,對兩晉南北朝以及唐代詩歌都有很大影響。其散文《求自試表》、《求通親親表》等,都言辭激切,情文並茂。其抒情辭賦《洛神賦》,寫美麗多情的女神形象,極盡鋪排渲染,形象細膩,聲情感人。
作者介紹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3子,譙(今安徽亳縣)人。為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詩文作家。富有才華,是古代著名才子之一,傳7歲賦詩,10歲時即能誦讀詩論辭賦數十萬言。深為其父寵愛,名聲遠大。及其兄丕、叡相繼為帝,備受猜妒迫害,屢遭貶爵徙封,後鬱抑而死,封陳玉,諡思,世稱陳思王。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曹子建集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17年,有哪些科技著作值得一讀?《連線》雜誌為你推薦這些!,搜狐,2017-12-26
- ↑ 工具書是一種按某種體例編排的專供查找特定資料而不是供系統閱讀的書籍,道客巴巴,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