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曹瑋 | |
---|---|
曹瑋 | |
出生 |
973年7月22日 真定靈壽 |
逝世 | 1030年2月21日 |
曹瑋(973年7月22日—1030年2月21日),字寶臣。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北宋名將,樞密使曹彬第四子。
曹瑋出身將門,沉勇有謀,喜讀書,通曉《春秋三傳》。少年時便隨父親在外任職。宋真宗即位後,任渭州知州,馭軍嚴明,賞罰立決。知鎮戎軍時,招降外族、襲破李繼遷,並據地形修築工事、鞏固邊防。李繼遷死後,曹瑋上疏請趁機攻滅李氏政權,但未獲准許。他親自率軍帶回歸降的河西大族,使李德明不敢輕舉妄動。此後與秦翰破章埋族於武延川,分兵滅撥臧於平涼,屢立戰功。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吐蕃李立遵部入侵,曹瑋於三都谷大破其軍,斬獲頗多。此後累遷至宣徽北院使、簽書樞密院事。天禧四年(1020年),因宰相丁謂誣陷,連貶為萊州知州。晚年曆知青州及天雄、永興、河陽軍,官終彰武節度使,封武威郡公。天聖八年(1030年),曹瑋去世,年五十八。獲贈侍中,諡號「武穆」,後世遂稱其為「曹武穆」。嘉祐八年(1063年),配享仁宗廟庭。寶慶二年(1226年),繪像昭勛崇德閣,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曹瑋為將四十年,未曾失利。他治軍嚴整,史稱其「平居甚閒暇,及師出,多奇計,出入神速不可測」。自三都谷之戰後「威震四海」,唃廝囉每聞其名,即以手加額。
目錄
1人物生平
少年老成 威名四起 積極籌邊 三都谷之戰 出鎮華州 屢遭貶謫 晚年生活 病逝彰武
2主要成就
治軍用兵 備邊御戎
3人物評價
總評 歷代評價
4軼事典故
先見之明 智破敵軍 借刀殺人
5親屬成員
6後世地位
7文獻記載
1人物生平
少年老成
曹瑋生於宋太祖開寶六年(973年)六月二十日(7月22日),為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第四子,曹彬任武寧軍、天平軍節度使時,曹瑋都在軍中任牙內都虞候。他沉勇有謀,喜讀書,通曉《春秋三傳》,尤精於《左氏春秋》。
宋太宗至道(995年—997年)年間,李繼遷據河西銀、夏等州,兼併諸部,當時李繼隆、范廷召等諸將多次出兵都無功,朝廷又放棄重鎮靈武,李繼遷便頻頻擾邊。太宗問曹彬:「誰可以為將?」曹彬說:「臣的少子曹瑋可以任用。」太子即召見曹瑋,任曹瑋為渭州知州,而且要授予他諸司使之職,曹彬代其推辭,太宗便命曹瑋以本職(東頭供奉官、閣門祗候)同知渭州,曹瑋時年十九。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太宗駕崩,由太子趙恆繼位,即宋真宗。真宗即位後,曹瑋改任內殿崇班、渭州知州。他治軍嚴明有部署,賞罰立決,對犯令的人從不寬貸。擅長派用間諜,遍知敵軍的消息,布置舉措如同老將。
咸平二年(999年),曹彬病重,真宗親自前往看望,並向他詢問後事,曹彬回答說:「臣無事可言。」在真宗追問下,才說:「臣的兩個兒子才能可用,臣如果要薦舉親故,他們都堪為將。」真宗問他們誰優誰劣,曹彬回答說:「曹璨不如曹瑋。」
威名四起
曹彬去世後,曹瑋請求為父服喪,真宗不允,改任他為閣門通事舍人,又調任西上閣門副使,轉知鎮戎軍。
當時,李繼遷虐用他的民眾,曹瑋知道他的下屬多有怨言,就寫信給這些部族,宣揚朝廷的恩信,來挑動諸羌。因此康奴等部族請求內附。李繼遷攻打西蕃後返回,曹瑋在石門川伏擊,殺獲甚眾。
積極籌邊
景德元年(1004年),李繼遷死後,曹瑋立即上奏朝廷,希望能乘此機會攻滅李氏,但其子李德明非常狡猾,假意卑躬屈膝討好朝廷,而朝廷想以恩惠來招撫,喪失了大好機會,釀成日後的李元昊叛亂。當時河西大族延家、妙娥、熟鬼等不少當地部落都企圖歸順北宋,但諸將十分猶豫,怕得罪李德明而不敢接納。曹瑋親自率兵進入天都山,將延家妙等接納歸降,削弱了李氏的力量,李德明也攝於曹瑋威名不敢挑釁。
不久,曹瑋又和另一位名將秦翰合作破章埋族於武延川,分兵滅撥臧於平涼,於是隴山諸族皆來獻地。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曹瑋被徵召還朝,任西上合門使、邠寧環慶路兵馬都鈐轄兼知邠州。同年,真宗東封泰山,曹瑋因而調任東上合門使。真宗因他熟知河北事物,便任命曹瑋為高州刺史、真定府定州路都鈐轄。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三月,調任涇原路都鈐轄兼知渭州。曹瑋曾繪製涇原、環慶兩路的山川城郭、戰守險要之處進獻朝廷,真宗留一份在樞密院,把另一份交付這兩路保存,讓諸將出兵都按此圖來商議。同年八月,調任涇原路鈐轄。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真宗西祀汾陰,調曹瑋為四方館使。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曹瑋上疏,請求真宗按照舊例,另派他人知渭州,真宗不允。
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十二月,曹瑋發兵夜襲違命的原州界藏才族,斬獲甚多。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十一月,加引進使。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七月,曹瑋請求暫回京師看望母親,真宗同意。九月,曹瑋升任領英州團練使、知秦州兼緣邊都巡檢使及涇原、儀、渭州、鎮戎軍緣邊安撫使,真宗命另鑄安撫使之印賜給他。次年七月,曹瑋丁母憂(遭逢母親喪事),但守制尚未滿期而應召任職。
三都谷之戰
主詞條:三都谷之戰
當初,河湟地區吐蕃族部的首領李立遵和溫逋奇,迎吐蕃贊普之後唃廝囉至廓州,以號召部眾。不久,李立遵又將唃廝囉遷至宗哥,挾唃廝囉以號令附近各族部,自封為唃廝囉的「論逋」(丞相)。後來,李立遵不甘為相,要求朝廷立他為贊普。朝廷對此猶豫不決,曹瑋上疏極力反對,認為李立遵野心勃勃,今天滿足了他,明天還會有新的要求,一國不能有兩個贊普。朝廷接受了曹瑋的建議,拒絕了李立遵的無理要求。李立遵大怒,於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率馬御山、蘭州、龕谷、氊毛山、淊河、河州等軍三萬多人,準備侵宋。頓時邊關謠言紛紛,形勢吃緊,曹瑋積極準備戰事,上書朝廷要求增兵,但真宗反認為他害怕,準備派人替換他,後經宰相李迪勸諫,方才作罷。
九月,李立遵率部出發,宣稱要在秦州城下與曹瑋決戰,揚言「某日下秦州會食」,但曹瑋不為所動。當聽到吐蕃已經越過了畢利城,曹瑋隨即率秦州駐泊鈐轄高繼忠、駐泊都監王懷信和精騎六千渡過渭河迎戰。
同月二十四日,宋軍在伏羌寨三都谷擺下陣勢,等待敵軍的到來。很快探馬傳來消息敵軍已經靠近,曹瑋正在吃飯,聞報後繼續悠閒的用餐。直到探馬報告吐蕃人距離只有幾里之遙時,曹瑋才放下餐具,披上鎧甲出城列隊。
吐蕃人多勢眾,李立遵氣勢洶洶。但曹瑋的宋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具有很強的戰鬥力。故此曹瑋決定在氣勢上先要壓倒對手,他看到敵軍分為三隊,一名蕃僧正在前方走來走去。曹瑋斷定是吐蕃的指揮官,問左右誰最善射,左右均答李超。李超隨即策馬來到曹瑋面前,曹瑋問:「你需要帶多少騎可以射殺那位蕃將?」李超觀察了一下答道要十五騎。曹瑋馬上令:「給你一百騎,務必射殺此將,否則提頭來見!」李超慨然應道道:「憑藉您太保的神威,只要五十名騎兵護送我到敵人近前,一定可以得手。」
李超在一百精騎的掩護下,接近敵陣,那一百名騎兵突然向兩側分開,中間李超飛馬而出,憑藉高超的騎射本領,只一箭那蕃僧就應弦而倒,蕃軍頓時大駭,亂了手腳。曹瑋見狀,身先士卒,率精騎從敵軍側後方猛攻,以兩翼騎兵夾擊吐蕃軍軍陣。在宋軍精騎的攻擊下,蕃軍陣勢大亂,不能抵抗宋軍主陣的正面衝擊,潰敗而去。
三都谷之戰,據《宋史》與《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宋軍「斬首千餘級」,「擒七人」,宋軍追奔20里至沙洲而還,繳獲馬牛、雜畜、器仗三萬三千計,官軍將士有一百六十人受傷,陣亡六十七人。真宗得到捷報後,非常高興,賞賜曹瑋金帶、錦袍、器幣。(《東軒筆錄》稱「賊大潰,斬首三千級。明日,視林薄間,中傷及投崖死者萬計。」《東都事略》稱「斬首萬級」。)戰後,曹瑋因功升任客省使領、康州防禦使。
此後曹瑋選募神武軍二百人,在野吳谷大破馬波叱臈,獲生口、孳畜甚眾。 又在吹麻城打擊了土蕃部落魚角蟬私立文法活動。不久,河州、洮蘭、安江、妙敦、邈川、黨逋諸城皆納質歸順,宋朝的西北局勢終於再次穩定,秦州人都請求刻石紀功,真宗也下詔褒獎。
出鎮華州
天禧三年(1019年),李德明率兵攻柔遠砦,都巡檢楊承吉戰敗,死傷甚多。真宗得知後,立即任命曹瑋為華州觀察使、鄜延路副都總管、環、慶、秦等州緣邊巡檢安撫使。委乞、骨咩、大門等族聽說曹瑋到任後,有一千多落率眾歸附。同年七月,曹瑋長兄曹璨在東京去世,曹瑋聞訊後請求暫赴京師,真宗優詔不准。
屢遭貶謫
天禧四年(1020年)正月,曹瑋受拜宣徽北院使、鎮國軍節度觀察留後、簽書樞密院事,開北宋簽書併兼領藩鎮之例。同年,宰相丁謂等人誣陷寇凖而使其罷相,連遭貶謫。丁謂厭惡曹瑋不依附自己,便誣陷他是寇凖黨羽。曹瑋遂被改為宣徽南院使、環慶路都總管安撫使、兼管勾秦州兵馬。當時邊境都上言多言稱唃廝囉又作文法,害怕其再為邊患,只有曹瑋上奏稱其文法已散,沒有什麼好憂慮的。
天禧五年(1021年)八月,曹瑋徙任鎮定都部署。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曹瑋再被降職為左衛大將軍、容州觀察使、萊州知州。丁謂懷疑曹瑋不受命,便派不依附自己的侍御史韓億迅速前往收其軍,想藉機中傷二人。但曹瑋在得到詔書的同一天便前往赴職,路上只有老弱的兵卒十多人跟隨,不帶弓衣箭袋,丁謂最終無法加害曹瑋。
晚年生活 天聖元年(1023年),丁謂罷相,被貶為崖州司戶參軍。十二月,曹瑋復職華州觀察使、青州知州。
天聖三年(1025年),除任彰化軍節度觀察留後,知天雄軍。
天聖四年(1026年),知永興軍,負責邊防,但因病未成行,又拜昭武軍節度使、知天雄軍。次年,因病守河陽軍,數月後,任真定路馬步軍都部署、定州都總管。
天聖七年(1029年),又改任彰武軍節度使。
病逝彰武
天聖八年(1030年)正月甲戌(2月21日),曹瑋逝世,享年五十八歲,仁宗聞訊後,為他輟朝二日,追贈侍中,諡號「武穆」。
2主要成就
治軍用兵
曹瑋治軍「不如其父寬,然自成一家」,他治軍之要,可以簡括為「馭軍嚴明」、「賞罰立決」八個字。
針對士卒嬌惰、紀律鬆弛的狀況,曹瑋以嚴整軍紀為治軍之首,嚴懲觸犯軍令之人。曹瑋知秦州時,一次視察邊防,發現部隊工事擋箭板不符合規定,當即要求更換,這時一位老將見曹瑋年輕便當即頂撞:「我們這裡從來就是這個規格。」曹瑋一聽立即回擊說道「那麼今天這規格就得改新的」,並且命令刀斧手把這位老將推出斬首。曹瑋的手下連忙勸曹瑋:這位老將善於用兵,戰功赫赫,不能因為這點小事就斬首,曹瑋不為所動當即斬了這位老將。從此以後,全軍上下都懾服於曹瑋。
曹瑋極為重視對部隊建設。一次,山東名士賈同前來拜訪曹瑋,住在客舍,曹瑋之後想要巡邊,邀請賈同一起前往,賈同奇怪曹瑋為何沒帶護衛,曹瑋說:「已經到位。」等到出門時,賈同才發現,門外居然環列着三千甲士,自己一點也不知道,靜的就像沒有人一樣,賈同因而對曹瑋極為佩服。
備邊御戎
曹瑋在西北近四十年的時間裡,為加強北宋西北邊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所制定的備邊措施,大多為後世所沿用,成為一代備邊之法。其措施主要可以概括為四個內容:
一、修築城寨:北宋西北邊防。曹瑋駐地鎮戎軍系平原,宋軍步兵部隊較多,和遊牧民族騎兵交手比較吃虧,曹瑋到任後修築堡壘,開挖戰壕,防禦為之改觀。曹瑋在邊境修了很多防禦工事,對鞏固邊防起了很大的作用,直到宋哲宗時,名將章楶評論他修建的防禦工事「捍蔽堅全,至今蒙利」。
二、疏浚塹壕:針對北宋西北馬源不足、西北精銳騎兵無幾而邊防無險的狀況,曹瑋在知鎮戎軍時,從軍界始,循隴山而東,刳邊濠數百里,將邊濠與古長城塹連為一體,以阻止善射的西夏騎兵驅馳而下。後在秦州,又「浚濠三百八十里」、「深廣丈五尺,山險不可塹者,因其峭絕治之」,雖工程浩大,而「工費不出民」,受到宋廷嘉獎。秦州鎮邊濠的修成,實際上等於又在秦隴一帶築起了一道長城。
三、招置弓箭手屯田:曹瑋重視當地民兵建設,招募「弓箭手」,按武功好壞給其土地,官軍幾乎很少給他們給養,但這些人因為有了土地,一旦敵人入侵,事關切身利益,作戰時候最為勇猛,甚至超過了禁軍。對於蕃軍原來宋軍對其管理比較混亂,曹瑋對他們的編制、官銜、軍餉做了制度化,正規化,提高了蕃軍戰鬥力。其後范仲淹、種世衡等組織蕃漢弓箭手獲得成功,在御夏戰爭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綏撫夷落:曹瑋久鎮西北,雖功勳卓著,但他對入侵民族及周邊部落並不是全以兵威相服,主要還是以恩德綏撫,籠絡羈縻,以爭取周邊民族及部落的誠心歸附。自五代以來,秦州一直紛擾多事,而吐蕃部落與北宋在邊疆上衝突不斷。至曹瑋至秦州時,吐蕃部落犯邊更加頻繁,從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至天禧二年(1018年),吐蕃宗哥族首領唃廝囉、李立遵、賞樣丹、魚角蟬等不斷「聚為文法」,入寇秦邊。曹瑋一方面積極備邊粉碎吐蕃入侵陰謀,另一方面不斷對周邊夷落施以恩惠,對於願意歸順的蕃部待遇亦優。對待沿邊熟戶,曹瑋則更注意籠絡,使之成為屏障西陲的藩籬。他採取措施一方面禁止邊民收買熟戶田土,另一方面將邊民所買之田退還,使熟戶有安身立命之地。對待叛逃西夏的熟戶,邊將多行殺戮,曹瑋知秦州時,卻以招安的形式「令入馬贖罪」,使大量叛羌得以返回家園。曹瑋的這一系列舉措收到了很大的效果,熟戶蕃民都對他十分感戴。他每到一處,就有大量蕃民歸附,就連一向與宋為敵的李立遵在曹瑋的感召之下也上言:「願罷兵,歲入貢,約蕃漢為一家」。自此之後,秦州之西數十年無吐蕃之患,蕃漢行甥舅之好,邊境無風塵之警,以致秦民「願刊石頌功,以信不朽」。
3人物評價
總評
曹瑋擅於任用將士,平素時非常閒暇,等到出兵後,多有奇謀,進出神速無法預測。為將雖不如其父寬仁,但能夠自成一家。統兵近四十年,從未稍有失利過。曹瑋喜歡讀書,所到之處一定載有幾輛的書,通曉《春秋傳》、《公羊傳》、《榖梁傳》與《左氏春秋傳》,而特別精通《左氏春秋傳》。
曹瑋戰功赫赫,受到真宗信任。史載「真宗慎兵事,凡邊事,必手詔詰難至十數反,而瑋守初議,卒無以奪。後雖他將論邊事者,往往密付瑋處之。」曹瑋死後李元昊叛亂,宋將葛懷敏就被賜予曹瑋穿過的鎧甲顯示榮耀。曹瑋的對手對他也非常尊敬,唃廝囉聽到有人提到曹瑋「即望瑋所在,東向合手加額」。契丹使者經過曹瑋駐地天雄軍時,告誡隨從一律慢行,不准策馬飛奔。
曹瑋以其出色的戰績,成為宋朝西北邊防的旗幟,在中國戰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歷代評價
曹彬:臣二子(曹璨、曹瑋)材器可取,臣若內舉,皆堪為將。璨不如瑋。
趙恆:曹瑋等能幹其職,甚可嘉也。邊臣臨事,多不得宜。大凡若能擒驅敵人,則可決策出奇;不然,莫如鎮靜。唯曹瑋頗有方略,嘗言蕃戎之情誠偽相半,但當伺察其情實者,推心厚待之。奸偽者亦善待而密為之備,彼自以為莫我疑也。或有侵盜,必掩其不虞而敗之。
李迪:瑋知唃廝羅欲入寇,頗窺關中,故請益兵為備,非怯也。且瑋有謀,諸將皆非其比,何可代?
王旦:夫以曹瑋知秦州,羌戎讋服,邊境之事,瑋處之已盡其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聰明,多所變置,敗壞瑋之成績。
王辟之:諸子皆賢令,瑋、琮、璨繼領旄鉞。
《獻曹南院》:賢守新成蓋代功,臨危方始見英雄。三都谷路全師入,十萬胡塵一戰空。殺氣尚疑橫塞外,捷音相繼彷環中。君王看降如綸命,旌節前驅馬首紅。
賈同:瑋殆名將也。
宋庠:跡公之策名展體,服勞中外,為國方召,多本西略。嗚呼!公之材之劭,本沉雄而施事干;然承借先訓,濟之謙愨,保功約己,未嘗有過。臨政精悍,不獨以軍旅從事,故數佩州組,皆以最聞。大指道威信,必賞罰,以軍之嚴移於郡,則肅然畏;以郡之愛移於軍,則薰然和。伍符吏牘,參行不慁,古名將之憚,公優為之。前後褒勤賞捷,受方底書以數十。若其詢逮兵策,則寶跗細札,委曲纖悉,甚者手詔往反,如宣帝問後將軍故事,決而後已。在常趙感疹方革;營卒以常干軍禁,左右勸寬其罰。公曰:「以病易守,非吾節也!」卒置殊死。故公之約,所守如介石;公之重,所至為長城;言料敵則焞龜;語應變則奏刀。用能英聲茂績,超蓋前代,行均椒蘭之芬,威無藜藿之采,有由然也。論者猶以羌渾右鄙,事微敵脆,不足暢桓桓之舉;晚睨幽朔,悲歌慷慨,常謂禪姑衍、銘燕然者,復何人哉!時方弭兵,公亦齎志,此又謀夫壯士擊劍長懷而不能已也。
田況:天禧中,西蕃酋領李遵及郢城溫共迎唃廝囉為主,以興文法,遂逼秦州。時曹瑋作州帥,逆戰於三都谷,蕃眾大敗,自後不敢復寇漢境。
張方平:三都振旅,羌以破壞,故迄今三十年懾不敢動。寶元中,夏戎飽飛,兩陲騷動,而隴晏如,關輔賴以為安,實章聖(宋真宗)納公(李迪)遠策,而公任瑋之材。
江少虞:西蕃由是慴服,至今不敢犯塞。每言及曹瑋,則加手於額,呼之為父雲。
吳曾:曹宣徽瑋守秦,有功名,能撫士。
王珪:敦詩閱禮,秉義經武。參謀帷幄,折衝萬里,鎮綏方面,隱如長城。加以恂恂循道,有古名將之風焉。
王安石:公為將幾四十年,用兵未嘗敗衂,尤有功於西方。...自三都之戰,威震四海。唃廝囉聞公姓名,即以手加顙。在天雄,契丹使過魏地,輒陰勅其從人無得高語疾驅。至多憚公,不敢仰視。
陳師道:曹南院為秦帥,唃氏舉國入冠,公自出御之。戰於三都谷,大敗之,唃氏遂衰。
王稱:武穆治軍整暇,羌戎畏服,父子俱配食清廟,其最優也夫。
李燾:瑋用士得死力,平居意氣舒暇,及行師,多奇計,出入神速。
洪遵:太祖皇帝之世,所與開國創業及南征西伐諸大臣,功如曹彬、潘美、王審琦、石守信、王全斌、慕容延釗之徒,其子若孫不過諸司使,惟彬之子琮、瑋以功名自奮,王承衍、石保吉以聯姻帝室,皆為節度使,初不聞有遞遷侍從之例。
楊萬里:本朝曺武恵配享太祖,武穆配享仁宗;韓忠獻配享英宗,文定配享徽宗。父子配享,自昔所無也。
黃震:公為將四十年,無敗衂。招攜戰守,曲盡其智。求之古邊將,殆頗、牧、李廣流亞與。其言:「臨敵斬不用命者,非治內郡法。」可覘公本心。丁謂指以萊公黨斥之,可覘公素守。特視其父武惠王寬仁之味,差薄耳。
呂中:若曹瑋者,可謂良將矣。能知廝囉之必叛,策德明之可圖,料元昊之必反,此其智,豈徒決兵家之勝負而已哉?
許衡:侍中內舉,器識迥殊。預勉樞輔,逆料胡雛。風熄狼煙,霜凝金鉞。襲慶將壇,矯矯聲烈。
梁儲:若趙氏之於晉,曹氏之於宋,皆能代有異材,隆於先烈。盾朔之忠賢,瑋璨之雄略,至今光采照映,愈久益新。
謝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王曾)、李文正(李昉)、司馬溫公(司馬光)之相業,寇萊公(寇凖)、趙忠定(趙汝愚)之應變,韓魏公(韓琦)之德量,李綱、宗澤之撥亂,狄青、曹瑋、岳飛、韓世忠之將略,程明道(程顥)、朱晦庵(朱熹)之真儒,歐陽永叔(歐陽修)、蘇子瞻(蘇軾)之文章,洪忠宣(洪皓)、文信國(文天祥)之忠義,皆灼無可議,而且有用於時者,其它瑕瑜不掩,蓋難言之矣。
黃道周:曹瑋寶臣,彬之少子。馭軍嚴明,賞罰不詭。既敗繼遷,德明慮死。帝方用恩,置之不理。瑋恐飽颺,逼降內徙。陰結廝敦,棣丹死矣。大敗廝囉,納質比比。檢點邊功,實有可紀。宰相丁謂,恨不附己。目為準私,容州安置。謂敗復官,改節度使。不測用心,別妙可喜。謂之名將,深得其體。
王夫之:李繼遷死,德明嗣立,曹瑋上言:『國危子弱,願假精兵擒德明送闕下,復河西為郡縣。』此一時也,固宋室興替之大機;而庸主具臣畏葸偷安,猥雲德致,拒瑋之謀,降詔招撫。悲夫!宋之自折入於西北,為千古憾,雖有虎臣,其將如之何哉!瑋之為將,非徒言無勇,徒勇無謀,稽其後效,概可睹矣。世為勛臣,宋抑待以肺腑,睥睨孤豚,游其幾俎。誠假以精兵,推心授鉞,四州斗絕一隅,孺子植根未固,功之夙成在瑋心目閒,亦在天下後世心目閒也。瑋謀不行,德明之詔命一頒,而契丹大舉之師逾年即至,其應如響,而宋窮矣。況德明不翦,延及元昊,蕞爾小丑,亢為敵國,兵衄將死,趣奉金繒,禍迄於亡而不已。一機之失,追救末繇。且宋當德明之世,去平江南、下西蜀、破太原也未久,兵猶習戰。而曹瑋以知兵世將,奮志請纓,繇其後效,固知其足恃也。
《歷代群英歌》:曹瑋沈勇有謀,公亮(曾公亮)入相稱職。
畢沅:瑋為將不如其父寬,然用士得死力。平居意氣舒暇,及行師,多奇計,出入神速。
《宋會要輯稿》:此父子(曹瑋、曹彬)二人皆配享功臣,昭勛崇德閣,忠賢之報乎!
蔡東藩:靈武為河西要塞,豈可輕棄。何亮一疏,言之甚明,而張齊賢、李沆等,俱主張棄地,實書生畏葸迂談耳。真宗雖有心保守,而任將非人,當日曹彬臨歿,曾謂其子璨瑋,均擅將才,何不擢之專閫,乃任一闒茸無能之王超耶?
4軼事典故
先見之明
宋仁宗時,党項李元昊反叛。仁宗問起邊境上的守備情形,輔臣都回答不出來。第二天,樞密院四人都被罷了官,其中王鬷被貶到虢州。翰林學士蘇公儀與王鬷交情很好,出城送別他。王鬷對蘇公儀說:「我這次貶官之行,十年前就有人預言過。」蘇公儀說:「那是江湖術士的胡說吧?」
王鬷說:「不是的。我從前擔任三司鹽鐵副使,到河北判決囚犯。當時曹南院(曹瑋)從陝西貶官到河北任定州主帥。我辦完事以後,曹瑋對我說:『公事已經辦完了,要回去了。希望您明天再多留一天,我有話要和您說。』我既愛惜他的雄才,又聽他說有話要講,就留了下來。第二天,他準備簡單的飯菜。吃完後,屏退左右的人,說:『您生有一副權貴的相貌,日後不是當樞密使就是當邊帥。有人說您會當宰相,我看不可能。然而不到十年,一定在這裡總攬軍事。那時西方有外敵,您應為邊境的守備作好預備,廣徵人才,不然事到臨頭無法應付。』我說:『邊境上的事,只有您最清楚,請問有何指教?』曹瑋說:『我在陝西的時候,河西的首領趙德明曾經派使者帶着馬匹來中國交易,因為生氣使者所得的利潤微薄,而要殺他,沒有人可以勸止此事。德明有一個兒子,年紀才十多歲,極力地勸諫,認為用馬匹去資助鄰國,已是失策,現在更要為錢殺守邊人,那以後還有誰肯受我們效力?我聽了他的話,心想這個孩子想善用自己的族人,一定有不凡的心志。聽說他常往來於市集,我很想認識他,一再派人誘使他來都沒有辦法做到,就找個擅長畫像的人去畫他的容貌,畫好拿回來一看,真是英挺的人物。這個孩子一定成為我們的邊患,算一算時節,正是您主持政務的時期,希望您好好注意。』我當時不以為然,現在才知道,他所畫的人就是元昊。」此後王鬷多次在他人面前讚嘆曹瑋。
智破敵軍
曹瑋在邊境作戰勇猛,一次正在做針灸治療,恰好做了一半,敵人來了,他奮不顧身,用布一包就上陣了。曹瑋不但勇猛,智慧更是過人。
曹瑋率軍與吐蕃軍隊作戰,初戰告勝,敵軍潰逃。他故意命令士兵驅趕着繳獲的一大群牛羊往回走。牛羊走得很慢,落在了大部隊後面。有人向曹瑋建議:「牛羊用處不大,又會影響行軍速度,不如將它們扔下,我們能安全、迅速趕回營地。」他沒有接受這一建議,也不作任何解釋,只是不斷派人去偵察吐蕃軍隊的動靜。吐蕃軍隊狼狽逃竄了幾十里,聽探子報告說,曹瑋捨不得扔下牛羊,致使部隊亂鬨鬨地不成隊形,便掉頭趕回來,準備襲擊曹瑋的部隊。 曹瑋得到這一情報,便讓隊伍走得更慢,到達一個有利地形時,便整頓人馬,列陣迎敵。當吐蕃軍隊趕到時,曹瑋派人傳話給對方統帥:「你們遠道趕來,一定很累吧。我們不想趁別人勞累時占便宜,請你讓兵馬好好休息,過一會兒再決戰。」吐蕃將士正苦於跑得太累,很樂意地接受了曹瑋的建議。等吐蕃軍隊歇了一會兒,曹瑋又派人對其統帥說:「現在你們休息得差不多了吧?可以上陣打一仗了!」於是雙方列隊開戰,只一個回合,就把吐蕃軍隊打得大敗。
這時曹瑋才告訴部下:「我扔下牛羊,吐蕃軍隊就不會殺回馬槍而消耗體力,這一去一來的,畢竟有百里之遙啊!我如下令與遠道殺來的吐蕃軍隊立刻交戰,他們會挾奔襲而來的一股銳氣拚死一戰,雙方勝負難定;只有讓他們在長途行軍疲勞後稍微休息,腿腳麻痹、銳氣盡失後再開戰,才能一舉將其消滅。」
借刀殺人
曹瑋知秦州時,渭州有十多名士兵(一作數千)叛逃西夏,守衛前來報告,曹瑋當時正與賓客下棋,沒有回答,守衛一再陳說,曹瑋怒斥他說:「他們是奉我命去的,你要再三說明嗎?」西夏聽說這件事,以為降兵是曹瑋派來偷襲詐降的兵士,就將他們全數處斬。馮夢龍在《智囊全集》中評此事為「馮睢殺宮他之智」。
5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先祖
曹泓 晉朝清河太守。
曾祖 曹業 任牙門大校之官,累贈太師、尚書令,追封滎國公。
曾祖母 張氏 累贈齊國太夫人。
祖父 曹芸 官至成德軍節度都知兵馬使,累贈太師、尚書令,追封越國公、魏王。
祖母 李氏 累贈韓國太夫人。
父親 曹彬 字國華,北宋開國元勛,卒贈中書令、濟陽郡王,諡武惠。
母親 高氏 曹彬死後獲贈韓國夫人。
—— 配偶 潘氏(原配) 封馮翊郡夫人,北宋名將潘美之女。
沈氏(繼室) 封吳興郡夫人、安國太夫人,宰相沈倫孫女、光祿少卿沈繼宗之女。
平輩 長兄 曹璨 字韜光,官至殿前都指揮使、忠武軍節度使,累贈太師,諡武懿。
次兄 曹璉 官至義成軍衙內都指揮使。
三兄 曹珝 官至昭宣使、恩州團練使。
五弟 曹玹 官至西京左藏庫副使。
六弟 曹玘 官至尚書虞部員外郎,為慈聖光獻皇后之父,累贈太師、中書令、吳王,諡安僖。
七弟 曹珣 官至東上閣門使、宜州刺史。
八弟 曹琮 字寶章,官至馬軍副都指揮使,贈安化軍節度使兼侍中,諡忠恪。
子輩 長子 曹僖 官至禮賓使、儀州知州,後因罪遷死於韶州。
次子 曹倚 官至內殿崇班。
三子 曹俁 官至供備庫副使,後戰死於瓦亭,贈寧州刺史。
四子 曹倩 官至右侍禁。
女兒 曹氏 嫁四方館使、榮州刺史王德基。
孫輩 孫子 曹諒 官至東頭供奉官。
曹諷 官至東頭供奉官。
曹誼 官至右侍禁、閣門祗候。
曹諝 官至三班奉職。
曹諮 官至右班殿直。
(家族成員參考資料)
6後世地位
宋英宗嘉祐八年(1063年),曹瑋與王曾、呂夷簡得以配享宋仁宗廟庭。
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年),理宗圖二十四功臣神像於昭勛崇德閣,曹瑋位列其中。在明代黃道周的《廣名將傳》中,曹瑋位列其中。
明憲宗成化五年(1469年),青州知府李昂奏請建立名賢祠,以祭祀曹瑋等十三位有惠政的青州知府。
7文獻記載
類別 作者 篇目 史書 脫脫等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 李燾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五~卷一百九 王稱 《東都事略·卷二十七》 楊仲良 《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卷二十六·渭州蕃族唃廝囉叛服》 畢沅 《續資治通鑑》卷第二十五~卷第三十八 通志 李衛 《畿輔通志·卷一百三》 軍事著作 曾公亮、丁度 《武經總要前集·卷十八》 碑銘 王安石 《王臨川集·卷九十·曹武穆公瑋行狀》 宋庠 《元憲集·卷三十三·贈侍中曹公行狀》 《元憲集·卷三十四·贈侍中曹公墓志銘》 傳記 曾鞏 《隆平集·卷九》 言行錄 朱熹 《五朝名臣言行錄·卷第三百三十五·樞密曹武穆公》 筆記 司馬光 《涑水記聞》 沈括 《夢溪筆談》 魏泰 《東軒筆錄》 吳曾 《能改齋漫錄·卷十二》 蘇軾 《東坡志林》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下·曹瑋》
參考資料:
1.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
2.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六十三》
3.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八十》
4.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八十八》
5. 《澠水燕談錄》
6. 《後山詩話》
7. 《儒林公議》
8. 《能改齋漫錄·卷十二》
9. 《宋會要輯稿》
10. 《王安石文集·卷九十》
11.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九》
12. 《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三十三》
13. 《宋宰輔編年錄》
14. 《黃氏日抄》
15. 《宋史全文·卷六》
16. 《魯齋集》
17. 《五雜俎》
18. 《宋論·卷三·真宗》
19. 《宋論·卷四·仁宗》
20. 《提綱釋義》
21. 《續資治通鑑·卷第三十八》
22. 收番部叛王中計 納忠諫御駕親征
23. 《夜航船·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