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曹申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曹申吉
出生 1635~1680
國籍 中國
職業 曹申吉是清初詩壇名家,與其兄曹貞吉並稱"安丘二曹","詩中十子"之一
知名作品 《又何軒詩集》

曹申吉,字錫餘,別號澹餘,山東安丘縣城東關人。天資穎異,8歲即能下筆成文,17歲中舉。祖父曹銓,官光祿寺丞;父曹復植為弟子員,早亡;兄曹貞吉。是清初詩壇名家,與其兄曹貞吉並稱「安丘二曹」,「 詩中十子 」之一。

生平簡介

他天資穎異,8歲即能下筆成文,17歲中舉。1655年(順治十二年)中進士後,選內翰林院庶吉士,1657年(順治十四年)授國史院編修。順治帝每兩個月舉行一次御試,他屢居第一,不久升為日講官,充順治隨從。1658年(順治十五年)10月補湖廣下荊南道參議。時該道的竹溪、竹山2縣多盜賊,他以計招撫,相繼歸籍者2000餘家。1659年(順治十六年)調任河南睢陳兵備副使。他抑驕弁,雪冤獄,社會秩序井然。1660年(順治十七年)轉左道政,晉正二晶大理寺正卿。1667年(康熙六年)充當皇帝的讀卷官,升禮部右侍郎。1670年(康熙九年)11月調任吏部右侍郎後,清除了吏部的弊端和壞人。1671年(康熙十年)正E月調任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貴州巡撫。到達貴陽後,他悉心治理,貴州太平,同時為貴州培養出不少人才。1673年(康熙十二年)冬,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叛清,貴州兵力有限,省城失守,他被俘於陽明洞。1680年(康熙十九年)圖謀歸正,事泄後被劫於雲南,於是年12月5日在昆明雙塔寺被害,時年46歲,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其靈柩由雲南運回故里。康熙帝以為他降吳,定他為「逆臣」。後事情昭然,雍正帝撤銷其罪名,乾隆帝為他徹底平反,準入忠烈祠。 清康熙《續安丘縣誌》有傳。他不僅政績卓著,且為名詩人。被捕後,感懷身世,寄情於詩,悲壯蒼涼。其詩集有《澹余詩集》(前集)、《澹余詩集》、《黔行集》、《黔寄集》、《又何軒集》五種。共存詩1400餘首,另有《南行日記》、《澹餘筆記》各一卷、《貴州通志》若干卷。 《清詩別裁集》有其簡介及詩3首。[1]

人物結局

叛臣說 《清史列傳》記載,1673年(康熙十二年)冬,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叛清,兵犯貴州,曹申吉從叛。曹申吉喜作詩,招攬游士,沽名釣譽,及叛變,為時人所不齒。吳三桂為人生性猜忌,降者多被殺,曹申吉不知所終。

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月二十五日,乾隆帝諭示國史館,用《貳臣傳》例,編纂《逆臣傳》。曹申吉編入《逆臣傳》。

殉難說 說法多見於地方志書及民間著述。

1673年(康熙十二年)冬,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叛清,貴州兵力有限,省城失守,他被俘於陽明洞。1680年(康熙十九年)圖謀歸正,事泄後被劫於雲南,於是年12月5日(陽曆1681年1月24日)在昆明雙塔寺被害,時年46歲,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其靈柩由雲南運回故里。康熙帝以為他降吳,定他為"逆臣"。後事情昭然,雍正帝撤銷其罪名,乾隆帝為他徹底平反,准入忠烈祠。清康熙《續安丘縣誌》有傳。

大力提倡宋詩的詩人

安丘詩人曹申吉是清初詩壇的一位名家,與其兄曹貞吉並稱「安丘二曹」。他活躍於清初順康詩壇,著述頗豐,為我們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詩歌和散文集《南行日記》、雜著《澹餘筆記》、史志《貴州通志》等著作。目前學界對曹貞吉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對其中成就最高的詞的研究已有多篇專論,但對於曹申吉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因此本文關於曹申吉個人生平、詩歌創作、藝術特色的研究以及其在清初詩壇地位的探討等工作,對於整個清代詩歌史和山東詩人群體研究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運用「知人論世」的原則,對詩歌文本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考察,並時刻注意將詩人的創作置身於整個清初順康試壇的大時代環境之中,運用「歷史和比較」的方法,力求使外圍研究與文本研究緊密結合,對詩人的創作作出客觀的評價。全文分三章進行論述: 第一章《生平及交遊分期論述》,主要按照「知人論世」的原則,探討曹申吉獨特的人生經歷及其主要交遊情況。此部分分為三節。第一節《少年求學》,介紹其家族詩學傳統、少年求學期的情況以及兄弟二人的交往情況。第二節《仕宦京城》,對曹申吉在京任職期間的生平事蹟和主要交遊情況做了介紹,交遊中著重提到與其同年中進士的五位好友。第三節《盡節黔中》介紹他出任貴州巡撫遭變,並最終盡節雲南的情況,於交遊部分重點介紹了他和李良年的黔中唱和。第二章《詩歌創作論》,主要分析其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此部分又分為三節。第一節《著述概說》,對其著作存佚情況逐一予以介紹。第二節《詩歌創作情況簡述》,對其詩歌進行分類論述,主要介紹了應制詩、紀行事和述懷詩。其中以後兩者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一節結合申吉每一類別中具有典型性的詩歌進行詳細分析,意在展現曹申吉詩歌創作的基本面貌。第三節《詩歌藝術風格簡析》,對其詩歌從藝術風格上分前後兩期分別予以評述,並對其陷賊後詩歌進行單獨探討,重在展現其詩歌在人生的三個階段中呈現出的不同藝術風貌。第三章《曹申吉在清初詩壇的地位初探》,主要將曹申吉置身於整個清初詩壇的大背景之下, 第一節《清初詩壇概況》對整個清初詩壇的情況做了簡單的介紹。第二節《曹申吉與清初「濟南詩派」》,通過對「濟南詩派」創作風格和作為清初「濟南詩派」代表人物的劉正宗的詩歌創作狀況分析、以及曹申吉與劉正宗所倡「濟南詩派」的詩歌觀念、詩風上的共同之處,得出其詩歌創作在某種程度上是「濟南詩派」的風格延續的結論。第三節《曹申吉與康熙詩壇的宋詩風潮》,以《宋詩鈔》的流行為切入點,介紹康熙詩壇學宋風潮的狀況以及曹申吉和李良年二人在黔所論述宋詩的情況,得出曹、李二人走在詩歌潮流的最前端,是康熙詩壇中較早注意宋詩,並大力提倡宋詩的詩人的結論。[2]

人物作品

清康熙《續安丘縣誌》有傳。他不僅政績卓著,且為名詩人。被捕後,感懷身世,寄情於詩,悲壯蒼涼。其詩集有《澹余詩集》(前集)、《澹余詩集》、《黔行集》1卷、《黔寄集》4卷、《又何軒集》五種。共存詩1400餘首,另有《南行日記》2卷、《澹餘筆記》各一卷、《貴州通志》若干卷。 《清詩別裁集》有其簡介及詩3首。

詩文

【宛丘春日行】 欲雨不雨春色深,青青嫩草俯牆陰。幾樹繁花開欲盡,一叢弱竹不成林。

竹影花光時映水,鳥飛未動聲先起。憶向江邊怨去年,卻來湖上思千里。

湖上韶華正可憐,繞城春水盡漁船。鷗鷺自隨雲上下,樓台直共水淪漣。

堤上誰家新種柳,裊裊遊絲紛左右。燕至欣逢上巳前,鶯啼已過清明後。

上巳清明煙色濃,太皞陵畔數株松。宛丘自有西湖樂,夢裡青峰三四重。

【人日貴陽作】 故里今年別,殊鄉昨日春。看雲遙愛日,紀歲乍逢人。

澤國湘沅外,山城魑魅鄰。野梅初應候,寒雨幾經旬。

赤帖千門換,雕題百帳馴。彩幡迎楚雁,銅鼓賽苗神。

瘴癘崎嶇地,艱危老大身。已甘淪井鬼,無復繪麒麟。

蓂莢重開子,椒盤屢薦辛。牂牁天更遠,屈賈吊何頻?

暖律回窮谷,浮生托大鈞。友朋偕僰道,詞賦動芳辰。

鬢好觀青鏡,心期理白蘋。鳳樓歌舞處,望斷屬車塵。 [3]


家庭成員

高祖:曹一麟,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進士,曾任吳江知縣。

曾祖:曹應塤,太學生,曾任遵化縣縣丞。

祖父:曹銓,太學生,曾任光祿寺大官署署丞。

外祖父:劉正宗,明崇禎元年(1628)進士,官至清朝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

兄:曹貞吉,康熙二年(1663)解元,康熙三年(1664)進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