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曹雪松
圖片來自上海科技黨建網

曹雪松(1904—1985),原名曹錫松,,江蘇宜興人,著名戲劇家。[1]

目錄

影人簡介

丁丁在一篇題為《曹雪松》的文章中寫道:「曹雪松,原名曹錫松,是一位背叛了封建家庭的流浪詩人;他熱烈地愛着自己的表妹吳克茵,卻又深深感到自己沒有能力使對方幸福,內心十分矛盾。他出過一部《松茵情書》,便是兩人的情書集。」曹雪松著有新詩集《愛的花園》,由上海群眾圖書公司刊行,1927年12月初版,1935年9月再版。

他的主要著作還有:《心的慘泣》(1929年大東書局出版)、《詩人的情書》(1933年現代書局出版,系書信體小說)、《火榴》(1928年上海尚志書屋出版,據蘇聯電影《黨人魂》即《伏爾加的船夫》改寫)、《紅橋集》(上海南星書店印行,)、《少年維特》(劇本)、《死者的情書》(長篇小說,上海群眾圖書公司出版)、《詩人的情書》(上海現代書局發行)等。

曹雪松出版的著作不僅限於長篇小說、散文集、詩集,他又是名符其實的劇作家。據《上海影壇話舊》:曹雪松為天一公司編寫過《熱血青年》(1934)、《舞宮春夢》(1934)、《紅樓春深》(1934)等劇本,還改編了張恨水原著的《歡喜冤家》(1934)等拍成影片後都很賣座。當年,天一公司將葉淺予的長篇連環漫畫《王先生》搬上銀幕,曹雪松還扮演過其中的重要角色「小陳」,這部電影給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但由於未給他們兌現承諾的報酬,他與另一位主要演員一氣之下另立門戶,接連拍了《王先生的秘密》、《王先生過年》、《王先生到農村去》等影片;但由於資金周轉不靈,最後關門大吉。

《海上藝文散記》一書中的《 追憶影劇老作家曹雪松》一文談到了他的生平。他在退休之前,是上海虹口中學一位普通的歷史老師。[2]


 
圖片來自貓眼電影

曹雪松:被歷史徹底遺忘的全能型文化名家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杜甫李白的感嘆也同樣適用於曹雪松,像他這樣一位近乎「全能」的作家,長期以來卻一直被遺忘。不但廣大文學愛好者對他一無所知,近現代文學史對他也不提一字。解放後,曹雪松幾乎再無作品問世,上世紀八十年代退休時,他只是上海虹口中學的一位普通歷史老師。

曹雪松先生對歷史頗有研究,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虹口中學任歷史教師,負責編寫歷史教師參考書的文化部分,反右時被錯劃為右派。他的晚年生活雖然貧困,但是,仍孜孜不倦地研究歷史和電影創作,終於寫成了電影劇本《楊貴妃》。

為了創作這個劇本,曹雪松閱讀、研究了大量史料,花費了許多心血。完成劇本創作之後不久,就患腦溢血去世了,享年80歲。當他病危之際,還念念不忘這個電影劇本,他對自己的女兒說:我死之後,喪事從簡,在我的墓碑上就寫這麼幾個字:電影劇本《楊貴妃》的作者曹雪松之墓。[3]

作品

「楊貴妃」電影劇本的封面畫,白水作。
 
圖片來自上海科技黨建網
「愛的花園」詩集中的插畫
 
圖片來自上海科技黨建網
年代 影片 職務
1947 滿城風雨 編劇
1947 三女性 編劇,音樂
1942 歡喜冤家 編劇
1937 王先生生財有道 演員
1936 王先生奇俠傳 演員
1935 王先生過年 演員,編劇
1935 王先生到農村去 演員,編劇
1935 王先生的秘密 演員,編劇
1935 鐘聲響了 編劇
1935 熱血青年 編劇
1935 紅樓春深 編劇
1935 歡喜冤家 編劇
1935 舞宮春夢 編劇
1933 二孤女 編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