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曼施泰因元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曼施泰因元帥

埃里希·馮·萊溫斯基·曼施泰因(Mamstein)(1887.11.24—1973.6.10),德國陸軍元帥(1942.7.1),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1945年,曼施泰因被英國人俘虜,在國際軍事法庭上被判處18年徒刑。1953年由於健康的原因英國政府提前釋放了曼施泰因。1973年6月11日曼施泰因死於慕尼黑附近的艾申豪森。

概述

埃里希·馮·萊溫斯基·曼施泰因(Mamstein)(1887.11.24—1973.6.10),德國陸軍元帥(1942.7.1),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曼施泰因於1887年11月24日生於柏林一個貴族家庭。其父親艾道爾德·馮·萊溫斯基曾擔任過軍長、炮兵少將。其母親海倫出身於東普魯士的名門望族。曼施泰因的父母生了很多孩子,他是排行第十,也許正是子女過多的原因,父母從小就把曼施泰因過繼給了他的姨夫喬治·馮·曼施泰因步兵少將。他們兩家皆是東普魯士的顯貴,所以曼施泰因從小就過着豪華舒適的貴族生活。8歲的時候,姨夫就把他送到斯塔斯堡讀書。他在這裡讀了5年書之後。

於1900年,進入少年候補軍官團學習。他在格羅斯利希費爾德的高級軍官學校畢業後,1906年被派到名人輩出的近衛軍步兵第三團充任見習官,一年以後晉升為少尉。1913年進陸軍大學深造,他開始憧憬他美好的未來。但沒等他畢業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他不得不中斷學習,走上了血與火的戰場。

軍旅生涯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曼施泰因就參加了進去,在第二警衛預備團任中尉副官,幾個月後晉升上尉。他轉戰於東、西兩個戰場,先後參加了對波蘭北部的進攻、塞爾維亞的戰鬥以及凡爾登和索姆河等著名的會戰。他曾擔任過團的副官、師作戰科長等職。11月間,曼施泰因身負重傷。傷愈後又重新歸隊。戰場的親身體驗,使曼施泰因細心觀察了戰場情況,總結了許多戰爭經驗。也得到了最大的教訓,那就是:步兵在戰場上的傷亡太大,必須尋求新的戰法。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受到凡爾賽和約的嚴格限制,它的軍隊必須大量消減。曼施泰因與德國元帥興登堡有一點親戚關係,加之他又有多年的參謀工作經驗,因而沒有復員、繼續在部隊裡任職。但在當時大量縮減軍隊的情況下,升官的飢會卻極為渺茫。他追隨自己的老上司羅斯堡制定新的陸軍建軍計劃。1929年,他調回國防部參謀本部,並多次有機會去國外考察。他兩次訪問過蘇聯,參觀了蘇軍在烏克蘭和高加索的軍事演習,並會晤高級將領。國外的見聞,開闊了曼施泰因的眼界。

嶄露頭角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國壟斷資產階級捧上了總理的寶座。為了實現其稱霸世界的迷夢,他開始進行大規模的 曼施泰因自幼飽讀兵書戰策,加之他過人的智力和豐富的戰鬥經驗,為其戰術上的創新意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在1935年秋天提出了建立自行火炮這一新兵種,1936年希特勒撕毀凡爾賽和約,並進軍萊茵河地區,許多計劃曼施泰因都參與制定和負責執行。他提出的建立自行火炮新兵種的想法,在當初的一片反對聲中,幾經曲折,終於在大戰爆發後得以實現了。據統計,他所倡建的自行火炮到1944年初就擊毀了2萬輛裝甲戰車,並被蘇聯大量仿製和廣泛使用,表現出了他的軍事才能,在德國軍界嶄露頭角。

但是好景不長,1938年2月初,德軍陸軍總司令弗里特希上將在一場勾心鬥角的派系鬥爭中被免職,曼施泰因也因此受到了牽連,他的第一副總長的職務也被免去了。但因當時的總參謀長博克要他幫忙,因而被暫時留下來擬制入侵奧地利的計劃。納粹德國占領奧地利後,他便於1938年4月離開柏林到利格尼茨去擔任步兵第18師的師長。

1938年10月,當希特勒德國入侵捷克的蘇台德區時,曼施泰因充任勒布將軍指揮的集團軍參謀長,參加了對捷克的占領。

征戰東歐

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參見 1939年9月1日,德軍發動進攻,德軍兵分三路,突破波軍防線。德軍航空兵首先襲擊了波蘭的21個機場,將對方的飛機大部分摧毀,並以大量轟炸機密集突擊波蘭的戰略中心、交通樞紐和指揮機構,使波蘭遭到嚴重破壞。波軍統帥部曾決定在西布格河、維斯瓦河、桑河一線組織抵抗。但未能如願。波軍節節敗退。9月6日波蘭政府不得不遷往盧布林,9月7日波軍總參謀部轉移到布列斯特。同一天。德軍「北方」集團軍群重創了「波莫瑞」和「莫德林,,兩集團軍並占領了波蘭走廊。德軍「南方」集團軍群,重創「羅茲」和「克拉科夫」兩集團軍,突破了波蘭西部整個防禦的縱深,其快速兵團也出發到維斯瓦河和華沙附近。此時,機警的曼施泰因覺察到波軍在波茲南省區還集結着大量兵力。於是,他命令所屬第八軍團注意對北面的搜索。果然不出所料,第八軍團遭到了奇襲而被迫轉入防禦。龍德施泰特和曼施泰因沒有忙於增援第八軍團,將計就計,讓第八軍團與北面的波軍進行周旋,讓第十軍團從南和東兩面進攻,造成半合圍之勢,同時要求陸軍總部命令「北方」集團軍攻擊波軍後方,「北方」集團前出到華沙——布列斯特鐵路一線,距華沙僅30公里。至9月15日。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的坦克部隊,沿西布格河南下,攻占了布列斯特。與此同時,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坦克部隊包圍了利沃夫之後繼續北進,16日在符沃道瓦地區與北線德軍會師,合圍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與維斯瓦河三角地帶內的波軍。德軍合圍華沙之後,於17日限令華沙當局在12小時內投降。這時波蘭政府已逃往羅馬尼亞,後在倫敦和巴黎組織流亡政府。華沙守軍拒絕投降,仍堅持戰鬥。德軍第八集團軍在付出巨大代價後。於9月27日攻占了華沙。波軍12萬人放下武器。9月28日,波蘭守軍與德國第八軍團司令簽訂了降約,波蘭滅亡。在德波戰爭中,波軍亡6.63萬人,傷13.37萬人,被俘近42萬人。德軍亡1.06萬人,傷3.03萬人,失蹤3400人。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德軍首戰波蘭告捷,這是德軍「閃擊戰」思想的勝利,也是龍德斯特和曼施泰因創造性地執行「閃擊」波蘭的「白色作戰」計劃的結果。曼施泰因已表現出了他的軍事才華。

波蘭滅亡之後,法西斯德國就開始策劃對西歐的進攻。為此,1939年10月9日,希特勒下達了第6號指令,隨後陸軍總司今部擬制了行動計劃,代號為"黃色方案".這個計劃完全是模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史里芬計劃」,即通過比利時的中部向法國首都巴黎實施主要突擊。在曼施泰因看來這實在是故伎重演,很難出奇制勝,並認為他們這一代人居然制定不出一個較好的方案來,而去照抄老文章,實在是一種恥辱。更何況這個「黃色方案」在1940年1月,被一名攜帶西線作戰計劃的德國軍官因座機迷航在比利時迫降,該計劃落入英、法人手中。在這種情況下,德軍的行動更無出奇制勝的可能了。因此,當時立任「A」集團軍群參謀長的曼施泰因認為,如果再執行這一計劃,勢必很難達成戰略的突然性。他不顧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等高級將領的反對,經認真分析作戰雙方情況後建議,德軍應從地形比較複雜但能出敵不意的阿登山區實施主要突擊,突擊色當後向聖康坦、阿布維爾發展進攻,直插加來海峽,圍殲比利時境內的盟軍,為最後打敗法國創造條件。這個計劃以裝甲部隊為先鋒,以「A」集團軍為主力,在兵力兵器上應多給「A」集團軍群加強。這個計劃得到了「A」集團軍群司令龍德施泰特的支持。並以集團軍群的名義從1939年10月至第二年1月先後6次向陸軍總部提出建議,但均未得到上司的肯定。

陸軍總部對曼施泰因一再要求改變作戰計劃深表不滿,決定尋找一個機會把他調離集團軍群參謀長的崗位。這時新建的步兵第三十八軍剛巧缺少軍長,於是曼施泰因便於1940年1月27日被任命為該軍軍長。但是,曼施泰因並未因此而放棄自己的意見。上任之前,他通過好友垂斯考的努力,說服了希特勒的侍衛長希孟德,為他找到了一個當面向「元首陳述意見的機會」。在侍衛長希孟德的巧妙安排下,2月17日,希特勒接見了曼施泰因,並詳細聽完了他的意見。希特勒越聽越感興趣,最後表示完全同意曼施泰因的意見。這樣希特勒立即命令陸軍總部按曼施泰因的設想重新制定計劃。於是,陸軍總部不得不在2月20日修改了自己的作戰計劃,採納了曼施泰因的建議。

血戰蘇聯

征服蘇聯,獨霸歐洲,這是法西斯德國蓄謀已久的國策,也是希特勒夢寐以求的目標。為此,法西斯德國進行了長期的、政治的、經濟的和軍事的準備。早在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就發布了第21號訓令,制定了侵蘇的 「巴巴羅薩」計劃總的戰略目的是:在對英國的戰爭結束以前以——場快速的戰局擊潰蘇聯。該計劃的制定者企圖以大量坦克部隊、摩托化部隊及航空兵實施「閃電」式的突然襲擊,分割圍殲蘇聯西部蘇軍的主力,爾後向戰略縱深發展進攻,攻占列寧格勒、莫斯科和頓巴斯,前出到阿爾漢袼爾斯克、伏爾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線,並於1941年入冬前結束戰爭。為此,德軍最高統帥部集中了152個師又2個旅,連同僕從國家的29個師又18個旅共181個師又20個旅,約4300輛坦克,4.7萬餘門火炮和追擊炮,4980架飛機,192艘艦艇,總兵力為550萬人,編成3個集團軍群和3個獨立行動的集團軍,準備在三個戰略方向上實施進攻。這3個集團軍群分別是「北方」集團軍群,由萊布元帥指揮,「中央」集團軍群,由博克元帥指揮;「南方」集團軍群,由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曼施泰因的第五十六裝甲軍配屬在「北方」集團軍群的第四坦克群。

「巴巴羅薩」計劃規定,各項準備工作「必須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後來,由於巴爾幹戰爭不可能在5月中旬以前結束,於是,希特勒又不得不將原定的侵蘇時間推遲到6月22日。

941年6月22日48寸30分,法西斯德國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未經宣戰就向蘇聯發動了全線進攻(參見蘇德戰爭)。戰爭第一天,德軍就前進了50—60公里,初戰非常順利。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其任務是殲滅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蘇軍,攻占列寧格勒。6月22日,該集團軍群在大量航空兵的支援下,從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向蘇聯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發起進攻,至黃昏時,坦克第四集團軍群的先遣部隊已前出到杜比薩河。次日上午,曼施泰因指揮的裝甲第五十六軍迅速向前推進,在德維納河以南120餘公里處切割了陶加夫匹爾斯--考納斯公里於線。6月26日,曼施泰因在德維納河附近結束了戰鬥,使蘇軍損失了70餘輛坦克和大量火炮。然後他利用兩輛俘獲的蘇軍卡車,載上喬裝成蘇軍傷員的德國士兵,加入了正在通過陶加夫匹爾斯公路橋的蘇聯運輸隊的行列,一直跟到德維納河。車上喬裝成蘇聯傷員的德軍以果敢的行動趕走了蘇軍的崗哨和爆破組,奪占了尚未被破壞的橋樑,並在對岸建立了渡場,從而使德軍的機械化部隊順利地渡過了西德維納河,攻占了陶加夫匹爾斯。曼施泰因的這次智取行動令希特勒大為讚賞,並對曼施泰因能在4天多一點的時間內使他的部隊前進了360餘公里而表示滿意。7月1日裡加被德軍攻占。7月5日又占領了奧斯特洛夫。7月9日,蘇軍又被迫放棄普斯科夫。至此。「北方」集團軍群在18天內就已侵入蘇聯境內約400-450公里,已前出到列寧格勒州。戰爭的前幾天德軍非常順利,但在以後的幾天裡,希特勒和陸軍總部之間對下一步的行動未能迅速取得一致意見。當時「北方」集團軍群司令萊布採取了一個折衷的辦法,即命令曼施泰因的裝甲第五十六軍向伊耳緬湖發動進攻;賴因哈特的裝甲第四十一軍直取列寧格勒。萊布的意見被採納了,也正是他的這個意見把這兩個裝甲軍都給送進了森林沼澤地。這次曼施泰因沒承擔任何責任。9月12日夜,曼施泰因突然又接到新的命令,即要他立即去「南方」集團軍群擔任第十一軍團的司令。他喜出望外,他為自己能獨立率領一個軍團獨立作戰而感到高興。於是他於第二天就帶着他的副官和兩名司機匆匆上任去了。

1941年9月17日,曼施泰因到達了黑海邊上的尼古拉耶夫,這裡是第十一軍團的司令部所在地。他在這裡接管了該軍團的指揮權。他的前任肖貝特上將是在不久前視察前線時,他的座機誤落在蘇軍所布的雷區里,他和他的駕駛員都同時被炸送命。在曼施泰因看來,肖貝特(又譯為舒伯特)上將之死使德國陸軍損失了一位人格完整、經驗豐富的前線戰將,曼施泰因非常佩服他前任的人格。令曼施泰因感到意外的是,他到達尼古拉耶夫時讓他指揮的還不僅僅是第十一軍團,他還要兼管羅馬尼亞第三軍團。

鏖戰克里木

最高統帥部給第十一軍團的任務有些不切合實際。第十一軍團所面臨的任務是有兩個進攻方向:一個是沿亞連海北岸向羅斯托夫方向前進,另一個是進入 1941年10月18日,曼施泰因的部隊經過10天的激戰後,於10月28日突破了彼烈科朴地峽,打開了進入克里米亞半島的大門(參見克里木戰役)。但是,當第十一軍團的部隊進入這個半島之後,立即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境地。蘇聯軍隊分別在東面的塞瓦斯多波爾和西面的刻赤進行頑強的抗擊。曼施泰因決定首先攻下作為蘇聯海軍基地的塞瓦斯多波爾,然後再奪取刻赤。為此,他命令希波尼克指揮的第四十二軍去對付刻赤半島上的蘇軍,集中其餘的軍隊於12月17日猛攻塞瓦斯多波爾。但是,在這裡蘇聯軍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蘇軍的英勇奮戰使曼施泰因的攻城部隊損失慘重,一無所獲。而他的第四十二軍的部隊又遭到了腹背受敵的嚴重威脅。希波尼克經不住蘇聯軍隊的夾擊,擅自撤退,他的撤退給德軍帶來了更為嚴重的後果。為了嚴肅紀律、振奮軍心,曼施泰因不得不將希波尼克判處死刑,又督促他的部隊拚命作戰,並對其原定的作戰計劃進行了修改。

1942年1月15日,曼施泰因調整下部署,集中3個師的兵力攻克了菲奧多西亞,並多次擊退了蘇軍的反擊。4月中旬,曼施泰因會見了希特勒,提出先攻克刻赤,然後再進攻塞瓦斯多波爾的建議,並要求德軍統帥部派出大量航空兵進行支援,希特勒同意了他的請求,並要求他攻下塞瓦斯多波爾後立即越過刻赤海峽,並進入到庫班。

曼施泰因為實現上述計劃,他儘量抽減西面第五十四軍的部隊,使他有可能集中6個德國師和3個羅馬尼亞師向刻赤城發動進攻(參見塞瓦斯托波爾戰役)。5月8日,曼施泰因的部隊在大量航空兵的支援下向刻赤發起猛攻。經過二周的苦戰,曼施泰因的部隊於5月15日攻克了刻赤城。德軍損失7500餘人,但卻俘獲了蘇軍17萬人,擊毀敵坦克250輛、飛機300餘架。曼施泰因在東面得手後於6月7日,又進攻塞瓦斯多波爾。他以10個師的兵力向塞瓦斯多波爾進攻。此外,他還使用了60餘艘小型艦艇從海上封鎖蘇軍,並派出一個受過專門攻擊艦艇訓練的轟炸機聯隊(共150架飛機)。當時駐守在塞瓦斯多波爾的蘇軍濱海集團軍共了個師和4個海軍陸戰旅進行防禦。6月下旬,德軍又從在頓巴斯的第十七軍團抽調了兵力加強給第十一軍團。蘇軍的濱海集團軍遭受德軍的海上封鎖後,補給非常困難,而蘇軍航空兵被迫轉移到高加索以後。在這裡他們又失去了空中掩護。蘇軍彈藥消耗殆盡,損失太大。6月30日德軍攻占塞瓦斯多波爾,蘇軍被迫從堅守8個月之久的塞瓦斯多波爾撤退。但濱海集團軍未能全部撤出,又有9萬人被俘,塞瓦斯多波爾的失守,使蘇軍失去了黑海艦隊的主要基地,整個克里米亞完全在德軍的控制之中了。

曼施泰因的卓著戰功,贏得了希特勒的高度信任。7月1日夜,曼施泰因收到了希特勒的嘉獎電報,全文如下:

"克里米亞軍團司令曼施泰因上將,為了感謝你在克里米亞境內的奇功,我現在升你為元帥,並對於所有參加克里米亞戰役的人員頒發一種紀念臂章。我代表全國人民對於你所指揮的部隊的英勇成就表示極大的敬意。"------希特勒

收到電報的當時,曼施泰因正在駐亞克哈里卡拉里斯的指揮所里。那是一個韃靼人居住的小村莊。曼施泰因和他的同僚們正在回想着幾個月來的戰鬥情景和懷念着為此付出犧牲的戰士們。當然,更令他們陶醉的還是那天夜裡從無線電里傳來的德軍最高統帥部對於攻克塞瓦斯多波爾所發表的特別公告,而對曼施泰因來說,更讓他着迷的還是希特勒拍紿他的那份電報。

克里米亞戰役結束後,第十一軍團的各師進行了休整,曼施泰因也藉機休了一個短假。8月12日,當曼施泰因趕回克里米亞時,他的部隊已被賦予了新的任務。他的第十一軍團奉命去攻占列寧格勒,更不幸的是他原來所屬的3個師又被抽調去作為他用。第五十師仍需留在克里米亞,第二十二師奉命改為空降師,並送往克里特島。當曼施泰因的部隊準備開進時,他的第七十二師又奉命撥給「中央」軍團,用去應付一個局部危機。這樣,曼施泰因手下僅剩下了第五十四軍的軍部、第三十軍的軍部、第二十-四、第一三二和第一七○等3個步兵師和第二十八輕快師。

戰場失利

就德軍的整個戰局看,曼施泰因認為在1942年的夏季戰局中,只有集中力量在戰線的南部發展勝利才能取得決定性的戰果,而把軍隊從南方調往北方,只能削弱對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方向上的攻勢。因為當時希特勒是想同時達到兩個目標—— 9月4日下午,曼施泰因接到了希特勒親自打來的電話,希特勒告訴他說,為了預防弗爾霍夫正面上出現意外,他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並擔負起全面指揮之責,用攻勢行動來制止敵人的行動。原來那一天敵人在拉多加湖以南的第十八軍團的薄弱正面上突破了一個寬廣的縱深,情況非常不妙。曼施泰因不得不暫時擱置進攻列寧格勒的計劃,而全心投入在拉多加湖以南進行的一個新的戰鬥。第十一軍團經過三個多星期的苦戰,終於制止住了蘇軍的突破,但人員武器損失很嚴重,已無力量繼續發展進攻。這次行動,從軍事上講無疑是個勝利的結果。但這次行動給曼施泰因帶來的只有憂傷和悲痛。那是因為在這次戰鬥中,首先是他的副官一斯皮赫特中尉在一次飛機失事中送了命。斯皮赫特與曼施泰因私人感情很好,曼施泰因一直把他看作是自己共患難的好夥伴。他釣死令曼施泰因很傷心。但更不幸的是在戰鬥的最後幾天中,他的長子吉羅又戰死了,這對他來說是個天大的不幸。曼施泰因對他這個從小就體弱的孩子能成長為一名軍人一直懷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的兒子是被一顆蘇軍的炸彈炸死的。當時他已是以營副的身分到前線的。所以,當第十八裝甲步兵師的克魯格牧師致詞時說「一位步兵少尉」時,曼施泰因心理感到了一絲安慰,他認為他的兒子已是一名合格的軍官了。

辦完喪事後,曼施泰因又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要他立即率部到「中央」集團軍群的防區維特布斯克。因為根據希特勒的判斷,蘇軍將於冬季在戰線的中部發起進攻。事實上,蘇軍的冬季攻勢是在戰線的南部斯大林格勒方向上開始的。

1942年11月19日,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轉入反攻(參見 由於各方面的拖延,12月12日德軍「霍特」戰役集群才沿科捷爾尼科沃至斯大林格勒鐵路向蘇軍第51集團軍發起進攻,企圖解救被圍的德軍集團。13日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先打擊德軍解圍部隊,令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先實施防禦,然後再殲滅被圍之敵。12月15日,「霍特」戰役集團被蘇軍第51集團軍阻止在阿克賽河地區,德軍還是推進了40公里。德軍仍有可能突破蘇軍的合圍對外正面,與被圍德軍會合。在此緊急情況下,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員葉廖緬科以第57集團軍的坦克第13軍和方面軍預備隊1個步兵師、1個坦克旅加強給第51集團軍,又以方面軍預備隊3個師在梅什科瓦河北岸設防。12月19日。德軍增調1個坦克師再度發起進攻。23日前德軍坦克第四集團軍坦克第五十七軍進至梅什科瓦河,一度與被圍德軍集團相距不到40公里的最近處,對方的車燈的亮光清晰可見。應當說德軍在這時是應該有個轉機的,但被圍的第六集團軍在希特勒的嚴格命令下不敢擅動一兵一卒,甚至都沒有去接應一下救援部隊。這就給蘇聯軍隊提供了絕好的幫助,使蘇聯軍隊可以拿出足夠的部隊去攻擊前來救援的曼施泰因各部。就根本上講,德軍失掉這一戰場轉機的原因還在於希特勒對第六集團軍的嚴格控制所致。12月24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轉入反攻。近衛第2集團軍和第51集團軍分別從北面和東北向科捷爾尼科沃方向實施突擊,突擊第5集團軍從頓河西岸向南突擊。12月29日,蘇軍攻占科捷爾尼科沃,德軍不得不向西和西南撤退。至12月底,蘇軍殲滅了羅馬尼亞第四集團軍,並重創德軍坦克第四集團軍的坦克第五十七軍,並將「頓河」集團軍群擊退到距斯大林格勒達200公里的集莫夫尼基地域。至此,希特勒意想解救第六集團軍的企圖徹底破產。

進攻西歐

1940年2月24日。德軍最高統帥部發布了一道指令。正式採納了曼施泰因的意見。經過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主要進攻方向將通過阿登山區,首先攻占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的北部,爾後再從西、北兩個方向進攻巴黎:在 「A」集團軍群擔任主攻,由龍德施泰特上將指揮,轄第四、第十二和第十六集團軍,共44個師,由第3航空隊支援。其任務是經由盧森堡和比利時的阿登山區,向聖康坦、阿布維爾和英吉利海峽沿岸總方向實施突擊,割裂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軍隊。

「C」集團軍群,由勒布上將指揮,轄第一和第七集團軍,共17個師,配置在馬奇諾防線正面,其任務是進行佯動,牽制馬奇諾防線上的法軍。

另外德軍還有47個師配置在萊茵河地區作為預備隊。

5月10日清晨,德軍在荷蘭海岸至馬奇諾防線展開了全線進攻(參見法蘭西戰役)。首先以31000多架飛機襲擊了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北部的72個機場,一舉摧毀了幾百架飛機。與此同時,德軍「B」集團軍群向荷蘭和比利時北部展開了進攻,空降兵在其後方着陸,奪占了對方的機場、橋樑、渡口和防禦支撐點。在荷蘭,德軍的航空兵於10日零時30分進行大規模的轟炸,並以空降兵襲擊海牙、鹿特丹等政治和經濟中心,荷蘭頓時陷於混亂和驚恐之中。德軍的坦克部隊乘隙突入,於5月13日與在鹿特丹的空降兵會合。5月14日德軍攻占了鹿特丹。5月15日荷蘭投降。在比利時,德軍地面部隊在空降兵的配合下,於5月11日攻占了列日防線上的埃本·埃馬要塞。5月17日德軍占領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擔任主攻任務的「A」集團軍也於5月10日向盧森堡和比利時的阿登山區實施主要突擊。只有30萬人口的盧森堡不戰而自動投降。5月14日,德軍的坦克師和摩托化師編成的第一梯隊通過阿登山區後,在法軍第二和第九集團軍接合部色當地區強渡馬斯河並重創了盟軍。5月]6日,接任英國首相只有一周的丘吉爾急忙飛往巴黎商討對策。當他問詢甘末林戰略預備在哪裡時,這位盟軍總司令聳了聳肩後無可奈何地回答道:「沒有。」德軍占領色當之後,以每晝夜20至40公里的速度向西挺進。5月20日占領阿布維爾,其坦克部隊兵力轉師北上,從後方突擊在比利時的盟軍。5月21日德軍快速部隊到達英吉利海峽沿岸,分割了英法聯軍的戰略正面,並以荷、比兩國作為空軍和潛艇基地,封鎖了加來海峽,阻止英軍的增援。英法聯軍40個師被包圍在比、法邊境的敦刻爾克地區。5月23日布倫陷落,27日加來被占,盟軍在海邊陷入重圍,28日比利時宣布投降。

盟軍退守敦刻爾克時,三面受敵,一面臨海,處境極為危急。正當盟軍危在旦夕之時,希特勒犯上一個開戰以來最大的錯誤。他於5月24日下令坦克部隊停止追擊,而改令空軍去消滅退守敦刻爾克的盟軍,這時的空軍總司令戈林也向希特勒保證,他的空軍完全能夠消滅擁擠在敦刻爾克灘頭的盟軍。希特勒停止追擊的命令,給盟軍提供了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5月26日18時57分,英國海軍開始執行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從敦刻爾克撤走盟軍的計劃,英國出動大小船隻8500艘,到6月4日德軍占領敦刻爾克之前,已撤走了33.8萬人,儘管盟軍大量武器裝備遭受重大損失,但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大撤退,這就是被西方稱之為「戰爭史上一大奇蹟」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參見敦刻爾克戰役)。

6月5日,德軍「B」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分兩路發起進攻。6月10日,意大利乘機對法宣戰,6月11日法國政府遷都至圖爾。6月14日德軍未經戰鬥就占領了巴黎,在艾菲爾鐵塔上掛起了法西斯德國的卐字旗。6月22日下午6時50分,在法國東北部康邊森林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簽署投降書的同一車廂內,法國全權代表查理·亨茨格將軍和德國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至此,德軍閃擊西歐的「曼施泰因計劃"以及累累碩果得到了很好的檢驗。僅僅44天的作戰,德軍就滅亡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英國也只好退守本島。可以說,德國閃擊西歐的勝利,就是「曼施泰因計劃」的勝利。

眾所周知,由於「黃色方案」的爭論,曼施泰因於1940年1月27日被調任三十八軍軍長,幾經曲折他的「計劃」還是被元首肯定並被執行,這使曼施泰因心裡感到非常欣慰。但是戰爭開始後,步兵第三十八軍並沒有奉命投入戰鬥,這又使他感到很難過。1940年5月10日,當戰爭開始時,他在里格尼茲從無線電中收聽着有關的一切消息,密切注視着戰爭的形勢。當時他請了短假在那裡休息。他焦急地關注着「A」集團軍群的部隊從阿登山區向西發動進攻的情況。前方戰事緊張,曼施泰因卻被閒坐在德國的心臟地區,他心裡很不是滋味。5月10日以後,他的軍部奉命移駐布侖斯維克,盡而又進駐到杜斯爾多夫,並由「B」集團軍群指揮。10日以後的幾天內,他仍無事可做,只是去視察一下被攻克的比利時要塞。有時也到「B」集團軍群總部去聽取有關作戰進展的簡報。5月16日,第三十八軍改由「A」集團軍群指揮,第二天,曼施泰因去拜見了自己的老上司龍德斯特上將。在那裡他受到了昔日同僚們的歡迎。他的第三十八軍隸屬於第十二軍團。

5月25日,曼施泰因的部隊奉命接替第十四裝甲軍的任務,堅守索姆河下游的兩個橋頭陣地。橋頭陣地的據守從戰役需要上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也進行了很小的,但很激烈的戰鬥,到戰事緊張時,曼施泰因總要來臨前線實施沉着的指揮。

總的看,在德軍入侵西歐的整個戰役的第一階段中,曼施泰因的命運一直是為別人所左右着的,他幾乎完全處於一個旁觀者的位置。但在戰爭的第二階段,他卻受領了比較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對敵實施追擊。6月18日,曼施泰因的部隊接到了元首的命令,要求對敵人進行無情的追擊。於是他的部隊又不得不進行強行軍。6月19日,曼施泰因乘車前進了30里,趕上了李德曼的偵察營,一路上沒有看到一名德國兵。70年前,曼施泰因的祖父曾經勝利地進入李曼斯。現在他也經過了那個莊嚴的大教堂。路上他看到許多解除了武裝的法國部隊紛紛向東行軍,還有一個已向林德曼投降的整個炮兵團,攜帶着全部的火炮與車輛。曼施泰因的部隊雖沒有坦克,但他們儀靠着兩條腿——路向南狂奔,迅速越過了索姆河和賽納河,直抵盧瓦爾河。其進攻速度之快,使德軍機械化部隊大為驚奇。7月25日,任第三十八軍軍長的曼施泰因獲得了騎士鐵十字勳章。

1941年2月底,曼施泰因在海峽海岸上交卸了第三十八軍軍長的職務,改任第五十六裝甲軍軍長的職務,他感到非常滿足。要知道他甚至在西線戰役開始之前,他就一直很想指揮一個機械化軍,這次他總算是如願以償了。

反攻計劃

經過1942年1月的歷次進攻戰役,蘇聯軍隊已經將合圍的對外正面推到距德軍被圍集團200至250公里以外,為徹底消滅德軍被圍集團創造了有利條件。至1943年1月初,被圍的德軍第六集團軍陣地被壓縮的越來越小,而且受到了蘇軍嚴密的空中封鎖。空運補給幾乎中斷,處於彈盡糧絕的地步,處境非常艱難,覆滅已成定局。這時的第六集團軍總兵力已減至25萬人,坦克300輛,火炮和迫擊炮川30門,作戰飛機100架。

12月底,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制定了殲滅德軍第六集團軍的作戰計劃,代號為 1943年1月8日,蘇軍指揮部向被圍德軍發出最後通喋,令其停止抵抗繳械投降。但德軍仍然堅持頑強抵抗。1月10日,蘇軍轉入進攻,第65集團軍從西面向斯大林格勒實施主要突擊。炮兵第一次以徐進彈幕射擊支援步兵和坦克衝擊。至12日黃昏,方面軍的主要突擊集團前出到羅索什卡河第二防禦地帶。1月15日,蘇軍調整部署後繼續發起進攻。1月22日,蘇軍重新準備後全線發起進攻,蘇軍切斷了德軍的補給線,占領了德軍唯賴以補給物資的古姆拉克機場。被圍德軍在糧盡援絕、饑寒交迫的情況下,鮑盧斯向德軍統帥部再一次呼叫請求允許他的部隊分散向西南突圍。但這一次請求也被無情的拒絕了。25日,蘇軍進到斯大林格勒西郊。26日,由西向東進攻的第21集團軍與由東向西進攻的第62集團軍在馬馬耶夫崗會師。德軍被圍困的第六集團軍被分割成南北兩個集群,一個在市中心(9個師的殘部),一個在「街壘」工廠和拖拉機廠地域(12個師的殘部)。他們處境雖然很危急,但他們仍然堅持戰鬥着,1月27日至31日蘇軍調動了第64、第57、第21集團軍對南部敵軍集群實施突擊。第62、第65、第66集團軍則展開殲滅敵北部集群。31日,蘇軍獲得了對被圍南部集群的勝利,並俘虜了剛剛被希特勒提升為元帥的保盧斯。他的參謀長施密特少將也成了蘇軍的俘虜。被圍德軍的北部集群繼續在頑抗,蘇聯軍隊集中了大量的炮兵(每公里正面達338門)對德軍猛轟。2月2日德軍北部集群也停止了抵抗,德軍第十一軍軍長施特雷克爾被俘。

2月2日16時整,頓河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向最高統帥報告,完成了殲滅斯大林格勒被圍敵軍集團的任務。

希特勒對曼施泰因沒能完成解圍任務極為不滿。1943年2月17日當他來到扎波羅日耶視察部隊時本想將其免職,但當曼施泰因又計出錦囊,他提出了一項非常合希特勒心意的反攻計劃,使希特勒打消了免去他職務的念頭。作為「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的曼施泰因向希特勒建議,以「霍特」的裝甲第四集團軍從扎波羅日耶和斯大林諾之間的地區向北攻打蘇軍翼側,以黨衛軍裝甲第二軍從波爾爾塔瓦地區向南進攻,粉碎蘇軍對德軍的合圍。希特勒立即批准了這一計劃。2月19日德軍開始反攻(參見哈爾科夫戰役),22日裝甲第四十八軍和裝甲第五十七軍向巴甫洛格勒挺進,並與黨衛軍裝甲第二軍會合後向北攻打哈爾科夫,殲滅了蘇軍先頭部隊9000餘人。3月18日,德軍奪回了哈爾科夫和別爾哥羅德兩座城市,從而暫時遲滯了蘇軍的前進。曼施泰因的冒險行動,被德軍法西斯視為軍事史上的「傑作」,其實也只不過給德軍贏得了一個喘息的機會,不具有任何決定性的意義。不過,它倒給希特勒注射了一次興奮劑,他妄圖奪回戰略主動權。他準備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組織一次大規模的進攻。

經過認真準備,希特勒統帥部決定於1943年在蘇德戰場發動大規模夏季攻勢。希特勒於4月巧號發布第6號命令,準備實施對庫爾斯克的進攻戰役,此次行動代號為「堡壘」。德軍的企圖是:自北面奧廖爾和南面別爾哥羅德向庫爾斯克突出部根部實施向心突擊,圍殲蘇軍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攻占庫爾斯克,爾後向西南方面軍後方突擊,再預定向東北方向發展進攻,以圖進至蘇軍中央集團的後方,構成對莫斯科的威脅,並計劃重新向列寧袼勒進攻。

德軍在庫爾斯克方面,集中了「中央」集團軍群,由克盧格元帥任司令,下轄:第九集團軍、第二集團軍,德軍還集中了「南方」集團軍群,本集團軍群由曼施泰因任司令,下轄:坦克第四集團軍和「凱姆普夫」戰役集群。第九集團軍在奧廖爾以南,共23個師,以15個師組成突擊集團。任務是從北面向庫爾斯克進攻;第二集團軍以8個師防守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西部。曼施泰因手下的坦克第四集團軍和「凱姆普夫」戰役集群在別爾哥羅德地域。共19個師,分別以8個師和6個師組成突擊集團,從南面向庫爾斯克進攻。此外還有約20個師在突擊集團翼側行動。第四、第六航空隊進行支援。德軍雖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但在1943年夏季,整個蘇德戰場上的兵力對比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蘇軍已經處於優勢。因此,德軍的行動必須要選好時機,德軍一切準備就緒後,曼施泰因根據當時的情況提出了建議,他認為應先讓蘇軍發起進攻,待其深入一定的地區後再集中大量的坦克部隊加以圍殲。但剛愎自用的希特勒主張先發動攻勢。7月5日德軍開始發起進攻,德軍的進攻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強大蘇軍的抵抗,到7月11日,德軍的進攻只前進了10至12公里,而且損失慘重,德軍不得不轉入防禦。7月12日,蘇軍以大量的坦克集團對德軍實施了強大的反攻,於是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坦克遭遇戰。德軍被擊斃1萬餘人,損失坦克約400輛。7月23日,德軍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集團被迫退到原進攻出發地,轉入防禦,蘇軍從7月24日起,開始對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方向發起進攻。

7月10日,當庫爾斯克戰役正激烈展開時,美國、英國和加拿大軍隊在西西里島登陸(參見西西里戰役).7月13日,希特勒召見了曼施泰因和克盧格,討論是否繼續進行「堡壘」作戰還是調兵去意大利和巴爾幹作戰問題。此時的德軍兵力已相當缺乏,已無力進行"堡壘"戰役。庫爾斯克之戰留給希特勒的又是一個慘敗。

隨着蘇德戰場上德軍的屢戰屢敗,希特勒進一步加強了對其將領的控制。他幾乎反對任何機動防禦的意見,不給他的部下以自由作出決定的權利。這就引起了許多將領的不滿,其中包括曼施泰因,特別是第六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失敗,使他們更對希特勒的專斷表示不滿。曼施泰因曾三次勸說他的元首在最高統帥部里進行某些改革,無非是讓希特勒給總參謀長和陸軍總司令以更大的指揮權和戰場上的自由權。希特勒知道當時陸軍中有許多人要曼施泰因出任總參謀長或陸軍總司令,因而他一直認為曼施泰因有野心,因而他的意見一概不予以理睬。1944年1月,曼施泰因又提出了這個問題,並建議迅速將德軍撤出克里米亞半島和第聶伯河灣時,再次遭到了希特勒的嚴詞拒絕。但表面上希特勒還對曼施泰因很客氣。1944年3月30日,希特勒最後一次接見了曼施泰因,授予他雙劍銀橡葉騎士十字勳章,然後宣布免去他的職務,而由莫德爾來代替他。

1944年4月3日,曼施泰因離開了集團軍群司令部。和他感情很深的他的座機駕駛員也來車站送行。當火車將要開動時他高聲喊道:「元帥,今天我已把我們的勝利象徵,u2018克里米亞之盾u2019從飛機上取下來了!」這時的曼施泰因也許已經意料到了他將結束自己的戎馬生涯了。

後期生活

1945年,曼施泰因被英國人俘虜,在國際軍事法庭上被判處18年徒刑。1953年由於健康的原因英國政府提前釋放了曼施泰因。這時他已是66歲的老頭了,他帶着重病的身軀慢步走出了監獄。未來的生活中他過得很平靜,他放下了槍桿,又拿起了筆桿,他開始回憶他的一生,總結他的一生,1958年一本專門回憶他的戎馬生涯的專著——《失去的勝利>一書出版,該書對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有關情況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他在書中為自己開推罪行,將責任全推到希特勒的身上。

1973年6月11日曼施泰因死於慕尼黑附近的艾申豪森。

人物評價

曼施泰因是被西方軍事家認為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之一,他與古德里安、隆美爾齊名,英國人認為曼施坦因出身貴族,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早年是一個優秀的參謀軍官,對戰術,戰役,戰略都有自己比較成熟的觀念,由於參與制定了進攻法國等完善的作戰方案,他在德國享有「偉大戰略家」的聲譽是說得過去的,但除此以外,他在戰略和軍事思想上的貢獻並不引人注目。在一戰時期,曼施坦因只獲得有限的作戰經驗,從本質上講,他一直是一名步兵,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樣一個軍事技術大發展的時期,他能夠提起的貢獻只有「突擊炮」。

值得研究的是,從1942年12月到1944年3月,曼施坦因進行了15個月的艱苦作戰,他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從頓河草原退到加里西亞,仍能保持比較完整的戰鬥力,的確是一個奇蹟。《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認為:他善於集中使用裝甲部隊,強調速戰速決,出奇制勝。美國人認為:曼施坦因是德軍在二戰中最優秀的野戰部隊司令。英國軍事史學家利德爾·哈特是這樣評價他的:「曼施泰因元帥已經被證明他是陸軍中能力最強的指揮官,他們都希望他能出任陸軍總司令……總而言之,他具有軍事天才。」曼施泰因他的最大成功之處,就在於制定了一個入侵西歐的作戰計劃——曼施泰因計劃。在作戰指揮上,他在克里米亞半島和哈爾科夫的出色指揮使他的軍事生涯增彩不少。他的最大特點也許就是他的大膽果敢、並能竭力驅使他的部下為其拚命。[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