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曼陀羅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曼陀羅華,又稱龍爪花、老鴉蒜、石蒜、無義草、蒜頭草、幽靈花、地獄花、舍子花、生死之花、山烏毒、平地一聲雷、天堂之花。紅花石蒜(彼岸花即曼珠沙華)的另一個同科同屬植物。常記載於佛教典籍,梵文為ma^nda^rava;manda^raka,學名白花石蒜

簡介

曼陀羅華與曼陀羅是兩種花,曼陀羅華指白色彼岸花,而曼陀羅有很多種顏色,屬茄科。曼陀羅美哭,但有毒,劇毒!彼岸花根莖有毒,球根含有生物鹼利克林毒,如誤食,可能會導致中毒,輕者嘔吐、腹瀉,重者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麻痹,有生命危險。當然它還是有醫藥價值的。

由於石蒜的根莖與水仙十分相似,有些黑心花販會用它冒充水仙來賣,所以買花時要仔細甄別。野生品種生長於陰森潮濕地,其着生地為紅壤,因此耐寒性強,喜陰,能忍受的高溫極限為日平均溫度24℃,喜濕潤,也耐乾旱,習慣於偏酸性土壤,以疏鬆、肥沃的腐殖質土最好。 由於石蒜往往盛開在墓地附近,色澤鮮紅似血,花期又近秋分(日本的祭禮節日),加之石蒜葉落花開,花落葉發,永不相見,因此在日本傳說中,此花便帶上了死亡和分離的不祥色彩,較常用於喪禮,又被稱為死亡之花。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近球形,外有紫褐色薄膜;葉基生,狹條形,深綠色,背部有粉綠色帶。夏秋之交,花莖破土而出,傘形花序頂生,有花5至7朵,白色,花瓣反卷如龍爪。由於花和葉子不能見面的特性,石蒜又被稱為「無情無義」的花。 野生品種生長於陰森潮濕地,其着生地為紅壤,因此耐寒性強,喜陰,能忍受的高溫極限為日平均溫度24℃;喜濕潤,也耐乾旱,習慣於偏酸性土壤,以疏鬆、肥沃的腐殖質土最好。有夏季休眠習性。

分布範圍

原產地和主要分布:原產於中國長江流域,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及西南部分地區,相關記載最早見於宋代,被稱作「無義草」、「龍爪花」,目前廣泛分布於東亞各地,在越南馬來西亞等國也有分布。

栽培技術

一般在開花後分球栽培為宜,栽培時施以足夠基肥,以土蓋沒球莖,澆透水即可。石蒜的黑色花球極易養活,保持濕潤一年都不會死。

同屬植物

曼珠沙華

紅色彼岸花,學名紅花石蒜;又稱彼岸花、龍爪花、老鴉蒜、石蒜、無義草、蒜頭草、幽靈花、地獄花、死亡之花、舍子花、蟑螂花、生死之花、平地一聲雷、鬼擎火、山烏毒、忘川。

註:引《妙法蓮華經決疑》,可認為「曼陀羅華」是今天所說的曼陀羅。(具體區別見下文,本處僅供佛學典籍參考,為書中引用內容)抑或曼陀羅華和曼珠沙華並無實際所指,皆為後人附會。由於石蒜往往在墓地附近繁盛,色澤鮮紅似血,花期又近秋分(日本的祭禮節日),因此在日本被附會成《法華經》中的接引之花曼珠沙華,或名彼岸花。

多圖

曼陀羅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1. 栽植較容易,播種於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即可。
  2. 盆栽施肥,可在盆的周圍沿邊撒以腐熟雞糞、廄肥作基肥。一般在6月着蕾開花,若施肥供水適當,可多開花且能不間斷地開出新花,持久不衰。
  3. 隨着氣溫升高,要逐漸增加澆水量,保持土壤濕潤,不過干或過濕,否則會造成葉片泛黃脫落。冬季要減少澆水次數,不過干就行。
  4. 除盛夏氣溫高、陽光熾烈天氣宜將花盆放置半陰處外,其他時間都應給予充足的光照,並每隔7-10天施1次糞肥液。冬季來臨之前,移入室內向陽處,室溫保持在5℃以上,若低於4℃,會引起黃葉或落葉。
  5. 曼陀羅花春季出房後應修剪掉枯枝。盆株過高或脫腳,都會影響觀賞,因而須作適當短截,促其萌發新枝,以更新植株。
  6. 曼陀羅一般採用播種法繁殖,也可用扦插法。當冬季種子成熟時,將蒴果中的種子清理晾乾,留作翌年3-4月時播種。萌芽時期,應蓋些稻草等物給予遮陰和保濕,一般可順利地生根成長,待幼苗長大後進行分栽、定植,大多能迅速成長。
  7. 注意事項:曼陀羅花的花和果都有毒,忌入口,但可入藥。[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