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時刻(趙姝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最後的時刻》是中國當代作家趙姝喆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最後的時刻
我們在三樓上排練:我、我的妹妹,我的表弟和朋友。
朋友本是不願演節目的;她從遙遠的長春乘飛機趕來,現在還很累,稍微折騰折騰就會覺得煩躁。我說,這個節目沒有多少動作和台詞,或許能讓她感到一絲內在的樂趣。朋友便點頭答應了這份邀請,轉身走上了三樓,那是我們演繹幻想與故事的唯一殿堂。
月亮升起來了。今天是最後的彩排,最後一次了,好幾個同行的劇組總有人挺不住,在七月底時退出了,團也因分歧不歡而散。但正式演出的那一天總算到來了。我的隊伍又熬過了一整個月。
這老家清純的夜!窗外的對樓亮起了盞盞家燈,從陽台朝下望去,自家小院的菜地里閃着些星星點點的色彩,認出來了,認出來了——紅的是椒,紫的是茄,黃的好像是白天並看不見的花朵。
我拿着各種道具爬上三樓,卻不慎將一塊對本場演出十分重要的點心摔到了地上,頃刻碎成了人慌張的淚。忽見妹妹將這塊作為道具的食品順手撿起,一臉從容:「還能怎麼辦呀?你吃了它唄!」我們都被逗樂了。
後來發生了爭議:我的朋友要把舞台背景布置得簡樸一些,清秀高雅;我的表弟要把舞台背景布置得明亮、華麗一些,充滿色彩與活力……妹妹焦急地拉緊我的衣角,央求我儘快作出決定;再過不到半個小時,演出就要開始了。頃刻間,作為導演的我感到了肩負責任的重大,但想了半天也得不出一個兩全的辦法,總不能,像其他劇組那樣,因為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原故而分歧了整個大團隊……我決定委屈一下表弟了,因為我們兩家關係較近,住所也離得不遠,而朋友從長春「飛」來實在不容易,我和她得隔上好幾年才可能見着一次面。想到這裡我連忙發言:「把背景布置得簡樸一些。」
但在這最後的時刻,朋友又一瞬間變了主意:「還是選用明亮的背景吧!」她深沉的目光是那樣平靜,久久停在了表弟喜愛的舞台背景上:下部是五彩的沙石灘,上方蔚藍浩渺的天空中,許些海鷗展翅高飛,正如我們此時童真的心境,飛向綠洲,朝往自由。「你先排好背景,叫他們儘快布置一下演出的實體道具和場地,我這就下去給'遠道而來』的觀眾們發票。」她這樣對我說。
然後,朋友匆匆趕到一樓去,我和妹妹正合力支起大背景圖和幕布,表弟飛快將前幾幕所需的一切道具都搬上三樓,開始調燈。過了不久,朋友回到我們身邊,又立即去幫助表弟擺放道具、調整燈光。背景和幕布雖然高大,然而很輕,自然容易支起掛上;道具和燈光雖然難搞,畢竟工作量小,自然也比較好操作。但這四個三樓上的孩子都是靜靜地,輕輕地,幹得很仔細,好像我們手上同他們手上正在做的活兒算在一起,就是整個童年夢想界的奇蹟。
(指導教師:冀永)[1]
作者簡介
趙姝喆,山東省聊城市第一實驗學校初二五班學生,學習委員兼語文課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