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最早的擔當(劉海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最早的擔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最早的擔當》中國當代作家劉海武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最早的擔當

我生於1953年9月11日,農曆八月初四。

我的童年生活雖然苦些,比如說,沒吃過糖果,沒穿過新衣裳,沒有一件像樣的玩具,5歲時有次把家裡的銅鎖拿出去當玩具玩,弄丟了還挨了父親一頓打。可現在每每回憶起以往來,還是不由得就會想起小時候的事兒。

1.

那是1959年秋初的一天晚上,母親給尚不足六歲的我交待任務:「武子,從明兒起,我要送你哥回南陽老家,得六、七天,娘給你交待個事兒,你要做好,就是看管好咱家這隻老母雞和這一窩小雞子,每天天大亮了你把它們放開,下午天黑前把它們轟回來聚一堆兒,用背籠扣住。小雞是十七隻,每天早晚和晌里都要數幾遍,別讓丟了。」我點頭答應。

第二天,我這個「雞司令」就上任了。為方便照看這隻老母雞和小雞,我首先找一根細長的掃帚竹子作為武器,然後才把雞們撒開。

當時村裡邊是一個什麼樣的情形呢?由於躲避飢餓,一多半的人家都搬走了,平時白天村里很少見到有人走動,每一處房前屋後,都長滿了青稞荒草,不時可以看見有大老鼠、黃鼠狼在青稞中跑來跑去,甚至還有蛇出出溜溜的,因此,小雞們隨時都可遇到不測,可見我承擔的這項任務的艱巨性。可是也不能把雞一直關在屋裡呀,我知道它們也需要出外覓食,需要到外面接受陽光照曬,需要活動,這樣才能長大呀。為把危險降到最低,我就儘量把雞轟到比較開闊的紇巴草地上,這裡小蟲子多,雞們又能曬太陽。好在我家這個老母雞已有三年孵化領養小雞的經驗了,我發現這個老母雞很護她的子女們,一有危險情況,她就會「咕咕咕」地叫個不停,以召集小雞們到她身邊。她若捉住小蟲子了,就先把蟲子啄個半死,再「咕咕咕咕」地呼喚小雞們來用。有時若有敵情出現,老母雞就不顧一切地衝到前面,渾身的毛奓起,並「吱哦——!吱哦——」的叫着,使它的「敵人」確實感到畏懼害怕。一天下午,就快到雞上宿時,一個大老鼠從旁邊的青棵中悄無聲息地往小雞群溜去,當我一聽到老母雞扯着聲兒地報警,我「唰」地跳到近前,用細竹子辟打「偷襲者」,那「傢伙」遭到雙重打擊,甚至是要遭滅頂之災,只好麻利跑掉了。

有時天上飛只老鷹,盤旋着想往下俯衝,並發出「嘀溜溜溜」的叫聲,老母雞也會很快的把小雞召集在一起,並用身體護着。

任何家禽、家畜都是通人性的,特別是老母雞,很懂人的號令,時間一長,我一個動作,一聲呼叫,它都知道要幹什麼。每天下午太陽落山前,我就吆喝雞們回到院子裡,怕它們一長夜挨餓,我就找點兒可代用雞飼料東西讓它們啄啄,比如高粱殼(裡面混有破高粱米)啦,棒子芯啦啥的。再用水瓢往一有豁口的碗裡添點兒水,讓它們喝,然後才把它們轟進西偏房的當間裡,老母雞自己把兩翅展開,小雞們都爭着往雞媽媽肚子下鑽。有個別調皮的小雞多次從老母雞翅膀下探出頭來,或乾脆又跑出來,這時老母雞就「咕咕,咕咕」地叫,甚至還用嘴巴把小雞往身子下按攏。看到小雞全部歸位了,我就把一個大背籠扣住老母雞和小雞,再認真檢查一下背籠下邊有沒有空隙,最後往背籠上再壓兩塊磚,我一天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第三天我清點小雞時,發現少了一隻,我心裡很是不安,從此我更加小心了,暗暗保證,以後決不讓再折一隻了。

第七天傍晚,母親回來了,我先向娘匯報,我說:「娘啊,怨我沒看好雞,小雞丟了一隻,只剩十六隻了。」娘看到小雞都扎老翎了,也明顯大了不少,不但沒埋怨我,還誇獎我乾的好,說只折一個小雞不算啥,武子能指望得住。

2.

1960年的秋冬之際,更大更重要的任務又落在我身上。

那時候人們的生活困難,都知道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實政府還是很關心人們的疾苦的。如在我的記憶中,就知道在那三年困難時期里,大隊將豬羊場的母羊、母豬,給生活有困難的家庭,養上1——2年,產下崽賣錢貼補家用,以幫助解決困難。我家由於孩子多,我們姐弟六個,我上邊有從小學到高中四個學生,所以,1960年的初冬,大隊就把一頭老母豬送到我家來,讓我們養。這時我還沒上學,所以看、放豬的任務又落在我的肩上。我這個「豬倌兒」又當上啦。

這頭母豬的個子大,鬃毛長,尾巴也又粗又長,我們都叫它「大尾(yi)巴」。時間稍長,一喊「大尾巴」它就有反應:它或是抬頭看看你,或是「哼哼」兩聲。為了樹威,我準備了三尺多長、小擀杖粗細的一根竹竿棍兒,作為降服「大尾巴」的武器,可也只算是個擺設,很少打在它身上,因為這頭母豬性情和善,已在幾家待過,對人都很友好,且懷有豬崽兒,我也不會真打它。幾天功夫,我已經和它很熟了。當時人們飯都吃不飽,家裡沒有多的東西餵它,只有刷鍋水兌點粗糠,靠這些滿足不了它的營養需求,還要趕到地里,讓它自己找食兒吃。晌里放它出去以後,走到村口,往哪兒去哩?它往往會自動站住把頭回過來看看我,我用竹竿棍一指方向,它就往前走了。要是走錯了,我喊一聲:「大尾巴,拐回來!」它就立即折回來,重新按我指的方向走。

當時我身材瘦小,又沒有成樣衣服穿,淨穿上邊打下來的舊的爛的,且不管啥顏色的,只要能遮體避寒。村里住得遠的不熟悉的人,有時看到說:「你看這個小娃兒,把個大豬訓得服服帖帖的。」

冬天地里都有啥東西能讓豬吃呢?你別說,還真有呢。當時人們搞浮誇,心浮氣躁,有農活白天不干,偏偏晚上點上汽燈熬夜干,就連收紅薯也是這樣,只圖快,不圖質量,所以地里落下的很多。雖然食堂撤了之後,人們在地里復收了一些,可埋在土裡的紅薯還很多。當時人們有氣無力,很少有人去復收紅薯。可豬就不一樣了,在家裡餵不飽它,它自己就急着到田地里去找食兒。因此,哪兒有紅薯地,我就把豬往哪兒趕。

去得最多的是「廟台上」,也就是「迪陂寺」的廢基上。這塊地土壤肥沃,紅薯長得大,可下面碎磚爛瓦多,不好刨,因此地下留的多。在那放豬的人也不少,每天都有七、八、十來個人把豬趕到那塊地里,讓豬隨便亂跑亂拱。豬的嗅覺靈,多能找到紅薯在哪兒。尤其我家養的「大尾巴」,算是「老江湖」了,通人性,再加上它個大力大,「豬拱嘴」也特別厲害,像鐵犁一樣,冬天的凍土,它頭低下,尾巴一卷,四條腿一用力,就把凍土拱起一大塊!開了個頭,後邊就容易了。它就像犁地一樣,往前邊拱邊找紅薯。

我們住的那一塊,有一戶剛從外村搬來的人家,男的在舊社會學過「相公」,看的書也多,平時好在飯場、閒聊場賣弄,他形容過豬嘴的厲害:「十冬臘月天,黃土變成磚,釘耙挖不動,豬嘴它能揎」。

大尾巴拱地找紅薯的效率很高,不大會兒就能找到一個紅薯。因它也在餓着呢,所以開始找到的,我就沒理睬它,讓它吃。等它吃上三、四個以後,再拱出來了,我就喊:「大尾巴,放下!」起初它很不情願放下,一邊看着我,一邊麻利將紅薯吃掉,這樣它就免不了挨幾下竹竿棍的打。挨打後,大尾巴長記性了,再找到紅薯,它先看看我,我若不讓它吃,就把棍子揚揚,大尾巴就老老實實地繼續拱地找紅薯。半天下來,除了豬吃個差不多外,還能往家拿十個八個紅薯。弄得其他放豬的大人小孩都有點羨慕嫉妒。


後春及夏秋季節,我就把豬趕到溝渠或河邊,讓它吃草或是撈水中的螺獅、河蚌等東西吃,大尾巴豬也挺高興。

從60年初冬到61年夏末,大尾巴一共為我家產了兩窩崽,每窩都是十二、三個之多,出窩賣錢後,確實貼補了家用。

61年秋我要上學了,大隊也要把「大尾巴」轉送到別的人家養了。在它要被牽走的那天早上,我娘把它餵得飽飽的。接它的人來了,「大尾巴」臨走時,還哼哼唧唧地磨蹭不想走,甚至還回頭看看我,似有不舍之意。我走近它,拍拍它的脊背說:「大尾巴,去吧,晚點還回來啊!」

3.

剛上三年級那年初冬,即1963年初冬,我受鄰居一位叫四伯的啟發,一個新的目標,或者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行動計劃在心裡形成。

這位四伯家,也是才從外地搬遷來,因沒房住,他們一家就先住在別人家的空房裡。這位四伯是個勤快人,不到兩年時間,他就辦成兩件大事:一是他用自己?撿的半頭磚砌起了三間房窗戶以下的牆基;二是從地里挖回來的各種刺棵子圍栽起一個大菜園的刺牆,既把菜園擋得嚴嚴實實,到春天又可看到各種花兒開放。我欣賞的是他家的菜園刺牆。於是我就決定在我家南邊原先牛屋院的廢墟上,也像他家那樣弄一個刺牆園子。

想到就要做,並且我還不想先告訴家裡。我就在每個星期天給家裡拾柴的同時,帶上一把小钁頭,拾柴挖刺兩不誤。因平時經常南坡北地的到處跑,哪兒有刺基本上心裡有數,特別是那墳地,溝邊兒,河邊灘涂上,荒地里,村邊空地,多長這些東西,什麼「地界子」(也叫野刺梅)啦,寨刺啦,陳刺啦,田菜芽(結紅果果的那種)等等,總之是遇見啥挖啥,不求快,不求多,反正是準備打持久戰。往往是有柴的地方也有刺棵,一筐柴拾滿了,就挖幾棵刺,並且挖刺時注意儘可能把根須挖全,用一根細繩把刺棵捆住,看差不多了就回家,一隻胳膊擓柴筐,一隻手把刺棵提着。要是事先看到哪兒的刺棵多,下次就背個小背籠,不拾柴了,專一挖刺。回家後就立即把刺棵栽上。我的栽法是,在菜園外圍的線上先挖個溝,將刺擺放裡邊後,先封一多半土,並用腳踩瓷實,澆足水,再封土,再踩實。刺牆栽幾尺長了,就用兩根長點的樹枝條在中腰高處兩邊夾住綁緊,以使刺牆穩固。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的「園藝工程」也越來越有樣了。星期天、節假日除了參加家裡的曬、撿紅薯乾等活路外,我基本上都全力投入到建菜園刺牆的事情上。手指劃破、磨破又癒合,鞋穿爛就讓它露着腳指頭。到冬月中旬,大約有兩分地大的菜園刺牆栽「合龍」了,我又用粗一點的樹枝在入口處做了一個柵欄門,到此,我的「工程」宣告勝利完工。

翌年二月天,我的刺牆上出現了綠芽兒骨朵,花骨朵。十天半月過去,野刺梅的紅花兒,寨刺上的小黃花兒,田菜芽刺上的粉色花兒都相繼開放,在綠葉映襯下很是好看。左鄰右舍的大伯大媽,隊裡的大人小孩兒從我的園子邊走過,都忍不住停下腳步,欣賞一會兒我的傑作,都誇獎說:「這簡直就是一個小花園嘛!」

有了這個既結實穩固又美觀好看的菜園刺牆,我的父母親和哥、姐們也願意在裡邊種菜了,很快的,沿刺牆一周的冷豆、南瓜,中間的辣椒、番茄、莧菜、豆角、茄子等,稍有空隙處,還栽有幾棵鳳仙花、美人蕉都先後長成。由於菜地里多是舊房土,既虛騰又肥沃,加之水分充足,各樣菜都長得很歡實,剛進入夏天,這些新鮮蔬菜基本上就能滿足全家用了。當然,澆水,管理,捉蟲還是我的活兒。因為,我很樂意在放學後,到我自己打造的樂園裡,幹這些令人開心的事呀!

我從自己兒時經歷的幾件事情中,慢慢地悟到,人但凡認準的事情,只要肯干,有毅力,能堅持,能吃苦,就一定能獲得成功。[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