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月三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月三首》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 月三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詞

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詞語原文

《 月三首》[1]

斷續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若無青嶂月,愁殺白頭人。

魍魎移深樹,蝦蟆動半輪。

故園當北斗,直指照西秦。

並照巫山出,新窺楚水清。

羈棲愁里見,二十四回明。

必驗升沉體,如知進退情。

不違銀漢落,亦伴玉繩橫。

萬里瞿塘峽,春來六上弦。

時時開暗室,故故滿青天。

爽合風襟靜,高當淚臉懸。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詞語解釋

塘峽:位於長江三峽奉節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後,杜甫曾困居於此。

上弦月:農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故:常常,頻頻。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3]

視頻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