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月亮和六便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月亮和六便士》,英國長篇小說。1919年出版。中譯本1981年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傅惟慈譯。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原是倫敦一家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他有一個善良能幹的妻子和一雙可愛的兒女,家庭生活殷實、美滿。可是一天他突然留下一封信,沒有說明任何原因就離開妻子兒女隻身一人去巴黎了,並且一去不返。在巴黎他憑藉以前的一點繪畫基礎辛勤作畫,但沒有得到承認。他過着艱難的生活,食不果腹,窮困潦倒,貧病交加。經過一段流浪生活,終於在他47歲那年幾經輾轉到了南太平洋一個偏僻的島嶼——塔希提島。似乎在那兒,思特里克蘭德才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環境。他象一個浪跡天涯的遊子終於在這樣一個遠離現代文明的荒島上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他和島上的土人生活在一起,觀察、描繪這些純樸真誠的土人以及他們周圍奇麗無比的自然景物。他不停地畫,用他的感覺和整個身心創作出了許多傳世的傑作。後來他不幸染上了麻風病,但他沒有放下畫筆,在病情嚴重、生命垂危的時候,他仍醉心於自己的藝術,直到生命的最後。

本書取材於著名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事跡。它塑造了一個只有逃遁到南太平洋島嶼的原始生活中去才得以充分發揮自己天才的藝術家,生動地表現了藝術家為藝術而拋棄舒適的生活,以生命去殉藝術的精神境界。同時也揭露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對藝術的壓抑、窒息。關於小說的名字,作者解釋道:「月亮和六便士是說天上的月亮也要去摘,腳邊的一枚六便士卻丟下不撿。」評論界認為小說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作者對社會、人、藝術三者的關係作了深層的探求和剖析。

作者介紹

作者威·薩·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20世紀英國作家。誕生在巴黎,10歲那年父母雙亡,由當教區牧師的伯父接回英國撫養。他16歲到德國海德堡大學求學一年,歸國後由於伯父堅持而到倫敦聖·馬斯醫學院學醫6年。但他的興趣在於文學。在這期間,他系統地閱讀了英國、法國、意大利和拉丁文學的主要作品。學醫生涯對毛姆後來的創作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他學會了象臨床解剖那樣審視生活、分析人物;他接觸到社會的各個階層,擴大了視野,積累了素材。他一共創作了十幾部小說,其中最受歡迎的有《尋歡作樂》和《月亮和六便士》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1]。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2]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月亮和六便士 相關視頻

木魚說: 《月亮與六便士》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導演關文正揭秘選擇《月亮與六便士》原因:更具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工具書有哪些類型,中學生讀書網
  2. 古籍目錄分類及演變,豆丁網,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