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月亮山傳說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月亮山

來自網絡的圖片

月亮山傳說故事月亮山是陽朔境內的奇景,它在高田鄉鳳樓村邊,高達380多米。因為山頂是有一個貫穿的大洞,好像一輪皓月,高而明亮,所以人們叫它明月峰,俗稱月亮山。說到月亮山當地還有一個流傳很久的傳說故事,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講。[1]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進兵嶺南,派史祿到西安監修靈渠。靈渠一動工,陽朔一帶的來百姓,也被派差服勞役。這年春天,史祿叫陽朔縣尉傳他的命令:成年男子,每人挑一擔沙子,限期運到興安。縣尉暗地裡敲了一天一夜的小九九,要趁機發橫財。他急忙派一夥兵丁到鄉村,「鏜鏜鏜」地敲着鑼,扯着破嗓子到處吆喝道:「上頭有令,傳給四方。成年男女,挑沙到興安。若是不去,繳錢繳糧。誰敢違抗,全家殺光!」連婦女也攤了徭役。命令傳下後,縣尉滿腦殼想的儘是金銀財寶,五穀糧食。為了準備裝下這些東西,他又抓了很多民扶,造了金庫,修了糧倉。

縣尉為了多榨取百姓的油水,故意把期限壓短,把數量加多。成年男女都去挑沙子,田地誤了種,布匹沒法織,逼得大家象跳進了油鍋一樣。老百姓一商量,去挑沙子就要被餓死,不去挑沙子就要被殺死,普天下沒有窮人的活路,乾脆沙子不去跳,錢糧也不交,大家齊心,看你縣尉怎麼辦!這一來,縣尉急得象踩着了紅火炭。他想,這麼鬧下去,沙子不能按期到興安,他這個縣尉就有掉腦殼的危險。他連忙帶了一夥兇惡的兵丁,象餓了十天半月的搜食狗,到處亂竄,驅趕老百姓去挑沙子,鬧得陽朔一帶雞飛狗跳,老百姓不得安寧。


一天,縣尉等帶着這一夥兵丁,竄到九牛嶺來了。九牛嶺下住着個大嫂。她懷孕不久,丈夫就死了,這時眼看着就要生小娃娃了。縣尉也不放過,硬要攆她出門挑沙子,大嫂被攆出門,走了不遠,被石頭一絆,跌了一跤,肚子一陣絞痛,生下一個男娃娃。那縣尉真是心比白虎還狠,手比青蛇還毒,舉起鞭子就朝娃娃抽去。哪曉得這一鞭子還沒有打到娃娃身上,突然一陣狂風捲起飛沙,颳得縣尉昏昏糊糊。等風停沙靜,這個娃娃長成了好幾丈高的巨人,嚇得縣尉連忙丟下鞭子,帶着兵丁,象狐狸闖見了趕上狗,不要命地逃跑了。大嫂見娃娃一出世就長成了個大漢子,象個巨人,便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巨娃。大嫂對巨娃說:「巨娃呀巨娃,大家都給官家整苦了,你趕快救救大家吧!」巨娃聽說官家攆大家丟下地不種,放下步不織去挑沙子,硬把大家往絕路上逼,就挨家挨戶地安慰大家說:「叔伯們莫驚慌,嬸娘們莫着急,你們都安心種地,放心織步,沙子都由我來挑。」

巨娃砍光了東山的竹子,割盡了西嶺的藤條,編了七天氣夜,編成了兩個又大又深的籮筐。又花了九天九夜,打了一條又長又粗的鐵扁擔。巨娃告辭了母親和鄉鄰,就動身到東海挑沙子去了。

巨娃幫百姓挑沙子,縣尉免去了失職挨上司砍腦殼的憂慮,卻失去了發橫財的機會,恨得他直咬牙。他急忙和幾個心腹湊在一起,把滿肚子的壞水都倒了出來,湊出了一個壞主意。

巨娃去了六六三十六天,從東海挑了兩大籮筐沙子,象挑了兩座沙山,顫悠顫悠地轉回來了。他歇了擔子,回家看望母親。縣尉早就帶着幾個兵丁躲在近邊,見巨娃放下擔子回了家,就竄到籮筐邊,有的論刀砍,有的使槍扎,七手八腳的,把巨娃的一隻籮筐戳了個窿窟眼,想使巨娃挑不成沙子,好加他一個誤期罪名。巨娃轉回來把擔子挑上肩,見一隻籮筐被他們戳破了窟窿,漏了一堆沙,便不在乎地伸一隻手捂住窟窿眼,邁開大步趕去興安。縣尉一看又怕又氣,帶着兵丁飛跑着追上去,舉起刀,就要砍巨娃那隻捂着窟窿的手,巨娃火冒三丈,指着縣尉罵道:「百姓沒有空,不去挑沙子,你又攆又打,我幫你挑沙子,你又追又殺。你到底安的什麼心,搞的什麼鬼?」巨娃的聲音象炸雷,縣尉和兵丁的膽都被嚇破了,一個個象廟裡塑的泥菩薩,痴呆呆地站着,動也不敢動。

巨娃曉得他們不是好東西,就把兩大筐沙往地上一放,將縣尉和兵丁們壓成了一個個肉餅子。巨娃壓死了縣尉和兵丁,高興得捧着肚子哈哈大笑,把兩大籮筐沙子通通倒了出來,取下鐵扁擔,用里一甩,再也不挑了。巨娃把鐵扁擔這麼一甩,就甩出奇事來了。只見扁擔飛呀飛呀,象支大鐵矛,朝不遠出的一座高山戳去,「轟隆隆」一聲巨響,把這座高山戳出了一個上圓下平的大窟窿,看上去真象快要怕上山頂的月亮,高高地掛在上腰,這就是月亮山。巨娃倒的兩大籮筐沙子和漏下的那堆沙子,就是月亮山附近那兩大一下的三座沙山。[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