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 |
---|---|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
此詩寫月夜出行景色,懷念遠方的親人朋友。開頭部分寫景,景色清雅,優美如畫;接着觸景生情,愈寫愈悲;結尾二句直吐對友人的一片深情。全詩用筆有如行雲流水,神奇而富有情趣。
崔宗之,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為他畫過像:「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瀟灑英俊,皎如玉樹,豪飲狂放,傲岸不羈,性格與李白有相近之處。他是吏部尚書、齊國公崔日用之子;襲父封,好學,曾為尚書禮部員外郎,開元末官右司郎中侍御史,博寬有風檢,與李白、杜甫以文相知。查《全唐詩》,存其詩僅一首,而這首詩恰好是贈送給李白的,詩寫道,在「涼秋八九月,白露空園亭」之時,他「思見雄俊士,共話今古情」。
李白來了,相見恨晚,「清論既抵掌,玄談又絕倒。分明楚漢事,歷歷王霸道。擔囊無俗物,訪古千里余。袖有七首劍,懷中茂陵書。雙眸光照人,詞賦凌《子虛》。酌酒弦素琴,霸氣正凝潔。」把李白的形象描繪得如此活脫生動,足與同杜甫媲美。「平生心中事,今日為君說」(《贈李十二》),他把李白視為推心置腹的知己。崔宗之先李白而逝,李白《憶崔郎中宗之游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云:「一朝摧玉樹,生死殊飄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沒。惟傳《廣陵散》,但哭邙山骨!」可見他們之間的情誼極深厚。這首《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是詩人在江南時懷念崔宗之的作品。
目錄
作品原文
《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1]
飄飄江風起,蕭颯海樹秋。登艫美清夜,掛席移輕舟。
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覺雲林幽。
歸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徒悲蕙草歇,復聽菱歌愁。
岸曲迷後浦,沙明瞰前洲。懷君不可見,望遠增離憂。
詞句注釋
⑴崔宗之:杜甫所詠「飲中八仙」之一,是李白好友,開元二十七年(739)左右任禮部員外郎。
⑵飄飄:一作「飄搖」。
⑶蕭颯:稀疏,淒涼。
⑷艫:船前頭刺棹處。
⑸掛席:揚帆。
⑹碧山:青山。
⑺星河:銀河。
⑻流水:流逝的江水,亦比喻流逝的歲月。
⑼蕙草: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
⑽菱歌:采菱之歌。
⑾瞰(kàn):俯視。
⑿離憂:即「罹憂」,遭憂之意。
白話譯文
凜冽的江風飄搖而起,吹得江邊高樹秋聲蕭瑟。
登上船頭只覺清夜景色佳美,揚帆起航小舟前進。
舟上只見月兒隨着碧山迴轉,水與青天相合而流。
晃晃悠悠仿佛行往遙遠的星河,只覺得雲壓樹林幽暗一片。
眺望歸路水流浩蕩,眺望前程逝水滔滔。
徒然悲傷蕙草衰歇,又聽那采菱之歌滿含哀怨。
曲折的江岸掩迷了後邊的渡口,明亮的沙灘看見前邊的小洲。
思念您啊又不可相見,眺望遠方徒然增加離別的情懷。
作品鑑賞
「飄搖江風起,蕭颯海樹秋。登艫美清夜,掛席移輕舟。」江風飄飄,海樹蕭蕭,時值清秋。詩人登上舟船,揚起帆席,在江面上輕輕移動,明月掛空,氣爽天高,一個多麼美好的月夜!曹植《公宴詩》云:「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清夜」,不僅是宜人之夜,而且還是適合於遊樂之夜。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云:「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聯繫謝詩,此詩的「掛席」又多麼充滿詩情畫意。「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天流。」舟行,則月似隨舟而行;舟隨碧山轉,月也似隨碧山而轉,有「月行卻與人相隨」(《把酒問月》)之意。遊興正濃,故覺明月處處時時解人意,時時處處自來親人;月色空明,水面開闊,故覺水天相連,水接天流。山色之「碧」,天色之「青」,正顯出月色之明。詩中並未明寫詩人的興致,而興致自見。「杳如星河上,但覺雲林幽。」水色澄空,星河倒影,恍恍惚惚,仿佛已離開人間,在杳杳渺渺的星河上行舟。晉王羲之《鏡湖》詩云:「山陰路上行,如坐鏡中游。」南朝陳釋惠標有《詠水》詩云:「舟如空里泛,人似鏡中行。」李白《清溪行》亦云:「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都把至清的水比喻為鏡,用的是明喻;此詩暗示江清如鏡,因為天上的星河都映於水中,而且進一層說舟是在星河間行,寫得更神奇,更有情趣。因為有天上星河行的感覺,因此所見雲林也就有如天界之物,格外幽渺。
「雲林幽」以上的六句敘寫「月夜江行」。「歸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兩句過渡。上文寫清夜曰「美」,寫舟移曰「輕」,寫月行曰「隨」,寫山曰「碧」,寫天曰「青」,良辰美景,足見詩人心境的恬適。然而,回顧來途則歸路浩浩,瞻望前路則見徂川悠悠,心中不覺升起一縷淡淡的哀緒。「浩浩」、「悠悠」,仍然是眼前之景,但景中已不露聲色地注入作者的情感。接着,引出「徒悲」,聽歌愁,引出懷宗之,增離憂,情緒直轉而下,用筆自然,不露鑿痕。「蕙草歇」,回應「海樹秋」;「蕙草」,一種香草,《楚辭》常用來比喻賢人。
「徒悲蕙草歇」,有所思美人不可見之意。秋日懷人,情調淒楚。此時,又有菱歌泛夜,蓮娃無憂無慮地唱着歡快的歌,無形中反而增添了詩人的哀愁。「岸曲迷後浦,沙明瞰前洲。」又是兩句景語。河岸曲折,後浦迷不可覓;沙頭明亮,前洲清楚可見。「後浦」、「前洲」暗應「歸路」、「徂川」。歸路淒迷,不知何時才能再同友人聚首;徂川汩汩,逝者如斯,不知來日還有幾多。往日攜手同游的一幕幕似又映現在眼前。《憶崔宗之游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有「憶與崔宗之,白水弄奇月」的描寫,可見他們曾月下出遊,眼前明月依舊,而兩情異地,不能相聚,不禁叫人傷懷。「懷君不可見,望遠增離憂。」本來,望遠是望冀見到君面,但君既「遠」,望又不能及之。既不能及之,望而反增憂愁。結二句,落在題面「寄崔」。
月朗氣清,江風獵獵,如此良夜,詩人登艫江行,怡然自得。面對江風明月,不覺觸發懷念好友崔宗之之情。宗之和自己一樣,有着白眼看雞蟲的傲岸個性,和自己一樣能「吟詩作賦北窗里」,和自己一樣「會須一飲三百杯」,月夜江行,無此良朋,不禁增憂。前半寫景,景色清雅,優美如畫,最初出遊本無所謂憂。「歸路」、「徂川」兩句,觸景生情,情緒陡轉,或正面寫蕙草歇,或反面聽菱歌怨,愈寫愈悲,愈寫愈愁,結二句直吐對宗之的一片深情。用筆有如行雲流水,當行則行,當止則戛然而止。
名家點評
《詩源辨體》:太白五言古,軼盪處多、似明遠而嬌逸過之,子美稱其「俊逸鮑參軍」是也。至如「浮陽滅霽景」、「朝發汝海東」、「飄飄江風起」……等篇,偶儷雖出靈運而流利自然,了不見斧鑿痕。
《唐宋詩醇》:可謂工於發端,警句亦直逼二謝。
《李太白詩醇》:嚴云:起曠澹。開闊壯麗,自是太白口吻(「月隨」二句下)。謝云:月夜江行之景,分明寫出;而寄遠之意,又不滲漏。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參考資料
- ↑ 《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詩詞古文網;
- ↑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 ↑ 李白為什麼想要長生不老?李白的詩歌是怎樣流傳下來的 魚仔談綜合,發布時間;18-12-1713:04
- ↑ 「李白」詩詞全集(982首)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