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灰霉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月季灰霉病
月季地上部重要的一種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半知菌亞門的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Pers.)。危害葉、芽、花,產生水漬狀褐色大斑,上面密生灰色霉層,引起葉枯、蕾枯和花枯。摘花或修剪留下的殘樁受害,產生向下延伸的黑褐色條斑,呈現枝枯。病菌生存在病殘體上,在適宜條件下產生分生孢子侵染危害。濕度高時危害重。宜加強栽培管理、控制濕度、及時摘除病花、保持田園清潔。早期噴藥防治。[1]
症狀
藤本月季灰霉病起初為水漬狀淡褐色斑點、光滑稍有下陷、後期會擴大腐爛;花蕾發病時的病斑為灰黑色、會導致花朵不開並逐漸變褐枯死;花朵染病時,部分花瓣變褐色皺縮、腐敗凋落;灰霉病菌也會侵害折花之後的枝端,黑色的病部可以人侵染點下沿到數厘米;藤本月季灰霉病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傳染快,灰色霉層可以完全長滿受侵染部位。[2]
症狀特點
病原為灰葡萄孢菌。該病原真菌侵染月季的花、花蕾和嫩莖,病斑主要發生在花上。初時為水漬狀不規則小斑,稍下陷,後變褐腐爛。蕾上發病亦產生水漬狀不規則小斑,病斑可擴大至整個花蕾,最後全蕾變軟腐敗。病蕾枯萎後垂掛於病組織之上或附近。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病部可大量產生灰色霉層。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或菌核潛伏在病源處越冬。
次年產生分生孢子侵染,病部表面產生灰色霉狀物。高溫多雨有利於分生孢子大量形成和傳播。分生孢子與寄主接觸後,即萌發出芽管而侵入。栽植過密、濕度大、光照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生長柔弱,則易發生。
防治方法
(1)園藝防治:去除發病花苞、花、枝條;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控制溫、濕度;棚室覆蓋選用無滴薄膜
(2)藥劑防治:預防發病,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發病後選用的藥劑有60%多菌靈鹽酸鹽水溶性粉劑600~1500倍液,丙烯酸.香芹酚500~8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或懸浮劑800~10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 1000~2000倍液,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13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65%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50%多霉威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滅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8%灰霉克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施佳樂(嘧霉胺)懸浮劑 1200倍液,25%咪鮮安(麥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劑)乳油2000倍液。以上藥劑隔10~15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3]
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