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關泰山的神話傳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泰山傳說

來自網絡的圖片

有關泰山的神話傳說近兩千年來,莊嚴神聖的泰山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對象。山中的人文杰作與自然景觀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國藝術家和學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國文明和信仰的象徵。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泰山的神話傳說。[1]

1.盤古開天

盤古開天東嶽為首天下名山無數,歷代帝王和芸芸眾生何以獨尊東嶽泰山呢?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剛分,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頂天立地生活着。經過了漫長的一萬八千年,天極高,地極厚,盤古也長得極高,他呼吸的氣化作了風,他呼吸的聲音化作了雷鳴,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閃出道道藍光,這就是閃電,他高興時天空就變得艷陽晴和,他生氣時天空就變得陰雨連綿。


後來盤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後終於溘然長逝。剎那間巨人倒地,他的頭變成了東嶽,腹變成了中嶽,左臂變成了南嶽,右臂變成了北嶽,兩腳變成了西嶽,眼睛變成了日月,毛髮變成了草木,汗水變成了江河。因為盤古開天闢地,造就了世界,後人尊其為人類祖先,他的頭部變成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嶽之首

2.東嶽大帝

東嶽大帝為泰山神,又稱泰山君、五嶽君,排於玉清元宮之第二位,冠五嶽之首。相傳為盤古王的第五代孫,它掌握人們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貴賤和官職,是萬物之始成地。自戰國至漢代,泰山始終是君主告成於天的封禪聖地。

3.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

至於碧霞元君的來歷,一說為黃帝所遣之玉女,一說為華山玉女。但一般作為泰山女神,為泰山神之女。

4.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斜依攔住山,背靠五松亭,在這裡可遙望十八盤,南天門,只見兩山對峙,萬仞中鳥道百折,雲蒸霞蔚,迷離耳目衣袂之間,松濤陣陣,傳千谷萬壑不絕。在這裡還可以下望雲步橋,只見水流潺潺,陡然入澗,瀑水懸流,濺花瀉珠,風響水鳴,萬籟俱寂,風景之秀麗之清幽以言表。

據說,秦始皇做皇帝時,發現東南有天子氣,唯恐別人奪了他的皇帝寶座,就帶了大隊人馬,從京都咸陽出發,浩浩蕩蕩來到泰山封禪,一是想藉此報天地之功,更重要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風,以便懾服天下。

忽然,天氣驟變,烏雲從山頭滾下,頓時天昏地暗,風雨雷電一齊襲來。始皇措手不及,見前面有一棵松樹,高達數丈,枝葉繁茂,樹冠如棚,風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樹下避雨,隨行人員早亂了套,鑽洞的鑽洞,爬崖的爬崖。不一會兒,風飄雲散,雨過天晴,始皇因在樹下,未遭風雨侵襲,為賞松樹遮雨之功,始皇當即封它為「五大夫」。

聖旨剛下,就聽到樹上有人言曰:「天下一統,你不以社稷為重,大興土木,修阿房宮,築驪山墓,大增賦稅,亂派徭役,無德無仁無禮,妄受帝命,憑什麼亂封左右」始皇聞聽此言,又想起剛才忽遇大雨,感到實在晦氣,據說,在萬曆三十年,由於泰山蛟龍騰起,山洪瀑發,秦松被水沖走,我們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時補載的。

5.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還有一棵裊裊亭亭的松樹,一枝長長的樹幹斜向下伸展着,好像殷殷熱情的泰山在企盼着海內外賓朋的到來,許多年輕的情侶,更是將她作為忠貞不渝的愛情象徵,在樹下留影,因為她向上凝聚着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陽洞附近住着一對年輕的夫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親相愛,樂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採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復了健康。

他們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麗,又一次,一位石匠來他們家避雨,他們傾其所有,熱情款待,石匠為了感謝他們的盛情,一夜之間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盤道,引來了大批的遊人,使他們夫妻大開眼界,後來,丈夫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麗,決心出到外面學習技藝。

然而丈夫走了一年,兩年,三年,卻遲遲不聞歸期,從春到夏,從秋到冬,年輕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着,執蓍地期待着,企盼着丈夫的歸來。

有一天, 她的丈夫終於回來了,見妻子變成了一棵松樹,悲痛異常,於是在樹下築了一間石屋,日夜守護着他的妻子,把對妻子滿腔的愛,都獻給了泰山,為妝扮泰山,建設泰山,為來泰山的遊玩的客人,做了許多的好事。

6.飛來石

在御帳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搖搖欲傾,上刻「飛來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傳,宋真宗帶領千人萬馬來泰山封禪,行至雲步橋上,只見重重山疊翠,白雲壓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飛瀉,猶如銀河倒懸,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霽之清秀,置身澗底,捕捉玉珠瓊花,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後依萬古青山,好不消遙自在。

文武大臣們跑這跑那,忙得不亦樂乎。正巧,這時泰山神黃飛虎巡遊從此經過,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這個無能的昏君,名為到泰山封禪,實則是遊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誠,趕快轟他下山。

於是山神作法,將身邊一塊巨石朝真宗滾來。真宗這時正賞樂觀景,忽聽有聲如雷貫耳,回頭一看,見一塊大石壓頂而來,嚇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喲,我的媽,趕快救駕」此刻哪裡還有人應聲,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忙喊:「萬歲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來接駕的。」

真宗聞言,果見大石聳立,像在對自己施禮,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經地說「奴才,一塊碎石就把你們嚇成這個樣子?我乃真龍天子,是元君派來接迎的,我怎能會橫遭此禍?」話雖這樣說,此時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趕快起駕上山了。王欽若為了討好真宗,便將此石取名為「接駕石」,把真宗憩過的石坪取名為「御帳坪」。

7.望夫山

傳說,很久以前的一個東嶽廟會,有一對新婚夫婦來泰山進香,企盼婚後能豐衣足食,來年生個大胖小子。兩個人沉醉在新婚的歡樂之中,一路上有說有笑,不知不覺來到了對松山附近的盤道。正當他們興沖沖地攀登十八盤的時候,想據為已有。

只見他使了個眼色,隨從的差役便心領神會,上前來調戲她。新郎官見有人調戲自己的妻子,便奮不顧身地衝上前去保護自己的妻子。身單力薄的新郎官,哪裡是那些彪悍差役們的對手。

幾個差役一起動手,一陣拳打腳踢,就連推帶擁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溝下摔死了。那差役回頭對新娘子喜皮笑臉地說「我們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今後定有你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說着就連拉帶扯地把她一塊帶上了山頂。

那公子遊山玩水,又得了美人,心裡像抹了蜜一樣甜。他興致勃勃地來到山頂,對差役們說:「這泰山是歷代皇帝老兒祭天祭地的地方,我與娘子在這裡拜天地,結為夫妻是再好不過了。」說着就要與那娘子成親。那娘子此時已悲痛至極,欲哭無淚。

只見她不卑不亢地說「要成親也可以,只是剛才慌亂之中,我連句話都末來得及對夫君說,他就葬身山谷了」那公子聽她如此說,倒以為那娘子同意與他成親,就答應了她。

只見那娘子從容地整理了一下頭上的亂髮,不慌不忙地走上山頭,凝視着她丈夫葬身的地方,趁身連的差役不注意,對着山谷大喊一聲:「夫君,等一等,我隨你來了」說着便縱身跳下懸崖,以身殉情。後人為了紀念這個忠貞節烈的女子,便把也眺望丈夫的那個山頭取名叫「望夫山」。

8.仙人橋

相傳,呂洞賓因三戲白牡丹觸怒了玉皇大帝,某日午時三刻就要斬首,呂洞濱整天消遙自在,這樣了此一生,他怎能善罷甘休?便想盡千方百計躲過這一關。呂洞賓想來想去,想到了梁灝身上,梁灝是文曲星上凡,呂洞賓找到梁灝,說明來意,向梁灝說道:「求老兄救我一命,他日,我保你科場高中。」

梁灝見是散仙呂洞賓,便開口問道:「如何相救」呂洞賓說「倒也不難,到了那天,不管是風狂雷緊,還是鬼哭狼嚎,你只管把緊筆管不停地寫,千萬不要鬆手。否則,今生今世就再也不能相見了。」

梁灝聽說不過如此,,便欣然應諾。是日,和風麗日,哪裡有什麼風呀雷的,梁灝以為呂洞賓又耍什麼鬼把戲騙人,誰知不一會,天空滾雲翻墨,狂風大作,地動山,電閃雷鳴,仿佛就要天崩地裂,梁灝謹記呂洞濱之言。

梁灝抬頭,才發現窗外已風住雷止,麗日當空了,呂洞賓見他洋洋灑灑寫了幾十頁,忙道:「憑梁兄這般才華,明年我保你中頭名狀元。」說完便飄然而去。第二年,梁灝半信半疑地進京趕考,果然中了頭名狀元。

皇帝見他年事已高便賜給他許多金銀財物,讓他衣錦還鄉了。梁灝有言在先,如果今生中得頭名狀元,就給碧霞元君親自掛抱進香。這天梁灝在山頂還完願,聽到遠處好像有人叫忙上前施禮,問道「先師為何端坐在此」。

「我乃凡夫俗子,怎能隨你前往?」「只要你跟我從橋上走過就行了。」梁灝若大一把年紀,怎能爬得上這懸崖峭壁,再說就是爬上去,還不摔到谷底碎戶萬段,便婉言辭謝了。無奈,呂洞賓只好一人從橋上飛走了。[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