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關洛陽老君山的神話傳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君山

來自網絡的圖片

有關洛陽老君山的神話傳說老君山這裡流傳着仙占山的故事,說是太上老君騎着青牛雲遊,遠遠看見鐘鼎山雄奇險秀,便落下雲頭,準備開闢道場傳經布道。道德天尊有九鼎三重。一腳下去,頂峰塌陷,老君急忙踩住西邊山頭,拔出寶劍,插在山頂作為記號,算是占住了華室山[1]

太上老君剛回太清仙境,王母娘娘也從這裡經過,並且一眼看中了華室山,王母落下雲頭一看,太上老君已插劍為號,便心生一計,急忙脫下繡鞋,往山上一放,拔出老君的寶劍往繡鞋上一插,回靈霄寶殿去了。

時過不久,太上老君搬來煉丹爐王母娘娘帶着眾仙女同時來到華室山。二仙為了誰先占山爭執不下,就請來元始天尊評理,元始天尊說:「你們二位同是道家仙源,謙讓為好,若論起理來,劍插繡鞋,是鞋在先劍在後,道德君就以景室為道場吧。」老君只好東遷景室,後人稱曰老君山。西鼎華室山為王母所占,取名「娘娘垛」,中鼎為老君踩塌,取名「壓塌坪」。

老子與老君山

伏牛山綿延八百里,號稱「中華大地的脊樑」。在這座主山系上有兩個高度相錯不多的山峰,就是犄角尖和老君山,從山峰走勢上看,老君山主峰較正,而犄角尖主峰卻歪向南邊,從科學上講,要用造山運動來解釋。然而,在當地,人們對於這種現象和老君山的靈異說,都是用很多流傳甚廣的神話故事來做解釋的。

道教創始人老子,原名李耳,春秋時期人,後人稱老君爺,相傳他和祖師爺是同門弟子,師出於混天老祖門下。兩人在混天老祖的教導之下,學識同樣淵博,可以說是天文地理,無所不曉。

據說在他們學成出山時,師傅混天老祖曾給他們留下這樣幾句勸言:「師出同門,應該相互扶持,必須用自己所學,救管一方百姓。」言後,師傅便將兩個得意門生「放山」。(即學業有成,允許出山)俗話說:「自古侍才者,多傲物忌才」,師兄二人,出山之後便為自己所居何處,管轄範圍多大,爭執開來。

話說一天,兩人騰雲駕霧對下界進行了一番巡查,在中原大地上,兩人都發現了伏牛山這個地方,地勢較高,俯視面積廣,且山峰林立,綠水見底,冥冥之中透出一股靈氣。兩人心中都暗自盤算如何能占領這塊靈山秀水之地。

畢竟還是同門師兄,兩人為不發生矛盾,自行商量說:「既然我們都看中這個地方,估計誰也不會相讓,我們用賽跑的辦法解決,凡是自己跑到的地方都屬於自己所有,在跑的過程中要選准自己坐落的具體位置。」

彼此都感覺這個方法可行,於是就按下雲頭,開始奔跑。兩個人跑的都比較快,話說在跑到犄角尖這個地方的時候,老君說:「跑着我們不分彼此,乾脆稍歇片刻再跑。」

祖師也同意他的意見,來到犄角尖上,老君感到內急就隨便解了個小手,說好還一同起跑的,誰知他看到祖師也要解手時,心想:憑我的腳力,此時不超前還更待何時。心裡這樣想,嘴上就說出:「開始。」說畢,似一縷青風撒腿就跑。祖師一聽,忙叫一聲:「不好,讓這小子超前了。」連尿也沒撒成,就匆匆忙忙追趕起來。

在綿延八百里的付牛山上,兩個人你追我趕,轟轟烈烈。據說是老君跑到現在老君山這個位置時,眼看後邊的祖師就要追上來了,可是看眼前還有一座山比剛才的犄角尖和腳下的這座還高,本不想落座於此的,但是又恐怕祖師超過自己,自己連這個地方也留不住,就多了個心眼,將一隻鞋脫下來,隨便挖了個坑埋了,自己趕緊繼續往前跑,心想能多占一里是一里。

可以說是用盡了平生力氣,累的是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總算是終於在祖師前跑到了那座山上,心中暗暗高興,也沒顧得上觀察山是否能讓自己穩坐,就高興的坐了下來。誰知,剛一坐下,「轟隆」一聲,原本溝壑萬千,群峰林立的山頓時塌為平地。(也就是今天的「壓塌平」)原來,這座山根本不具備承受像他們這樣萬鼎之軀的靈氣。老君心中咯噔一下,空落萬丈,不知如何是好。

再說祖師,剛跑到現老君山這個地方,本想繼續往前再跑的,可是聽到前面一聲巨響,眼前的山峰不見了,頓時哈哈大笑,心想:跑的早不如跑的巧啊,我不去了,就在這個地方坐下吧。可是又怕老君反悔,就拔出自己隨身攜帶的寶劍插在山峰頂上,作為標記。

老君本想自己占個好地方的,沒想到匆忙之中竟出這樣的差錯。正在鬱悶之時,忽然想起自己在老君山上埋下的一隻鞋來,馬上轉憂為喜,挺起胸膛返回老君山來。見到祖師後就說:「師兄,這山可是按我們定下的規矩,讓我給占下了,你來晚了。」

祖師說:「明明我現在占的是這裡,為何說是你占了?不信看我有寶劍為證。」老君哈哈一笑說:「是我先到的,不信,我們看看,這裡有我埋下的一隻鞋。」說着,拔掉祖師的寶劍,順手一挖,果真他的一隻鞋埋在下面。祖師一看,頓時目瞪口呆,不知說什麼好了。老君說:「師兄啊,為了不傷我們師兄弟之間的和氣,我看這付牛山你還是不要和我爭了吧,不如你上南邊去,從此我掌管北邊,你掌管南邊如何?」祖師沒有辦法,只好按照他說的辦。

從此老君坐落北頂,祖師坐落南頂。也就是今天的武當山,據說在天氣響晴的時候,在北頂老君山上能看到武當山,原因就是為了遵循老師的「相互扶持」這句話。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老君山以西的山峰,山脈走勢都朝着老君山,那是因為它們屬於老君所管轄;而犄角尖的山峰也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卻朝着南邊,其原因就是因為當時老君在山頂上撒了一泡尿,讓山脈生氣了,它們不願朝他,改朝南頂去了。

再說師兄二人分別坐落南北二頂之後,再也沒發生過任何的爭執,而是傾儘自己的所學,按照師傅的教導,救管一方百姓,甚是靈異,留下了一串串膾炙人口的佳話。[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