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有德

讀音為yǒu dé,漢語詞語,意思是指有德行的人。中文名 有德 解釋 有德行 指有德行的人 出處 《老子》 拼音 yǒu dé .

解釋

1.有德行。謂道德品行高尚﹐能身體力行。2.指有德行的人。

出處

1、 ①《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鄭玄 註:「德,能躬行者。」②《論語·憲問》:「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③唐 韓愈 《論孔戣致仕狀》:「七十求退,人臣之常禮。若有德及氣力尚壯,則君優而留之。」④《百喻經·為熊所齧喻》:「世間愚人……為彼雖著法服無道行者之所罵辱,而濫害良善有德之人。」 2、 ①《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有德不可敵。」 [1] ②《禮記·禮器》:「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 孫希旦 集解:「有德,謂有德行者。」

相關鏈接

老子》中多處提到「德」的概念,古時「德」與「得」通,學道而得道,是謂有德;道教因襲其凡是符合道的準則即為「有德」的思想,並加以衍化中國古代許多思想家認為,人生數十年,死後形體會朽弊消亡,只有人的品德、功業和言論能夠昭垂永遠。人生不應追求高官厚祿,享受快樂,而應該實踐自己理想的道德原則,永遠成為道德榜樣建功立業,對百姓、國家作出貢獻;留下經典名言,垂教後世。三者之中,立德最重要,有德者必有言,而有言者不必有德。

視頻

參考資料

categorg:+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