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條件不封頂配套補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有條件不封頂配套補助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名詞解釋

有條件不封頂配套補助(Matching open-ended grants)是指中央政府或上一級政府針對某具體項目對地方政府或下一級地方政府提供一定比例項目所需的資金

所謂有條件不封頂配套補助,其中有三個定語:有條件為其一,配套為其二,不封頂為其三。以中央政府的教育支出為例,中央政府的錢有嚴格的要求,即只能用於教育支出,不得挪為他用;中央政府每撥付一定經費,要求地方政府同樣配套一定教育費用,撥付資金也沒有限額,這些情況就是典型的有條件不封頂配套補助。

有條件不封頂配套補助的影響

橫軸表示接受補助地區的居民每年消費地方政府供給的公共產品總量,縱軸表示他們沒有儲蓄的前提下每年用於私人產品消費的總量。假設在沒有中央政府的補助時,該地區在地方性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之間選擇的預算約束線為直線AB,反映該地區居民對地方性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消費偏好的無差異曲線與AB相切的切點E1能使該地區居民的效用最大化,即消費地方性公共產品G1,消費私人產品為P1。現假定該地區每安排1元的支出,中央政府就給予不封頂的配套補助0.2元,使預算約束線從AB移至AB』(斜率絕對值的大小,取決於該配套補助的比例)。新的預算約束線與更高的無差異曲線相切於E3點,這時,消費地方性公共產品的數量由G 1上升到G 3,消費私人產品的數量由P1上升到P3。這一結果表明,有條件不封頂配套補助在增加該地區居民對地方性公共產品消費的同時,使其為獲得地方性公共產品而支付的稅收因補助而下降,導致對私人產品的消費也得到了提高。

有條件封頂配套補助與有條件不封頂配套補助的區別

有條件封頂配套補助與有條件不封頂配套補助的唯一區別,就是有條件封頂配套補助資金規定了最高限額,即封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