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滋有味大白菜(向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有滋有味大白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有滋有味大白菜》中國當代作家向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有滋有味大白菜

又到立秋,俗話說:「頭伏蘿蔔,末伏菜。」又到了種植大白菜的季節。

我買上白菜種子和肥料,急匆匆趕回家,完成今年最後一次播種,期待着滿滿的收穫。豐收了,一個冬天不用買白菜,可以滿足我的食慾之歡。

從小吃白菜,吃了幾十年,我對大白菜就有了非同尋常的感情。七八歲時,大白菜已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那個年代,家裡除了大白菜和蘿蔔,幾乎沒有其他的蔬菜,白菜就是蔬菜的代名詞。但是,一般家庭也並非天天能夠吃上一頓大白菜,家裡來客人或過節才炒上一棵,平常日子以吃蝦醬和鹹菜為主,有時吃上一頓炒蘿蔔。

深秋時節,心裡早早地盼着,直到有一天,大人們把大白菜裝上牛車運回村,按人口分到各家各戶,小夥伴們跟着跑前跑後,聞着濃濃的菜清香,嘴裡已有甜甜的白菜滋味

父親提前在村西的場院裡挖出一個長方形地窖,除去留下一部分白菜外,父親把裹得瓷實的,都用小推車運到地窖里,吃一個冬天。地窖上搭上幾根木棍,再覆蓋厚厚的玉米秸,就成了珍藏白菜的地下室。

那時感覺地窖很神秘,每當父親到地窖里拿白菜,我總是跟在後面,父親下到地窖里,我探着身子往下看,有時趁父親不注意,壯壯膽子跳下去,站在裡面,雖然空間狹小,但感覺挺溫暖。父親抱上幾棵,我也抱着一棵白菜,踏着厚厚的積雪,手凍得紅紅的,卻絲毫感覺不到寒冷,因為中午將會吃上大白菜,心中已填滿了期待。

「梆、梆、梆」,盼來了賣豆腐的,用大豆換上一塊豆腐,母親拿起一棵大白菜,剝掉干葉子,再把白菜切碎,煮成了一鍋白菜豆腐湯,遇上過年過節還會放上一些粉條。一人一碗端上飯桌,咬一口高粱窩頭,喝一口白菜豆腐湯,那叫一個香,在寒冷的日子裡,心中涌動着一股暖意。臘月三十,中午吃上一頓白菜燉肉,正月初一,吃上一頓鬆軟鮮美的白菜豬肉餡餃子,快快樂樂過一個春節,就是一年的期盼。

話說回來,老家小院裡有一塊空閒地,面積不過幾十平方米,成了我的專屬小菜園。在農村長大的我,從小在泥土裡滾打摸爬,沒有什麼其他愛好,對土地卻情有獨鍾,翻翻地、種種菜、出出汗,也算是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

我的小菜園,不同的季節,呈現出不一樣的風景,春天種上豆角、黃瓜、油麥菜和西紅柿,有花、有葉、有藤。夏天,小菜園綠色盈盈,五彩繽紛,或綠、或黃、或紅,果蔬飄香,引得蜂蝶飛舞,路人駐足。

種白菜看起來簡單,可四五道工序,裡邊有很多技巧。施足底肥、深翻細耕是不可缺少的工序,翻地是個力氣活,我甩開雙臂,揮動鐵杴,一杴挨着一杴,打破土壤的板結,翻完地再用鋤頭把地摟平,把坷垃砸碎。

九十歲的母親看見我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端來一杯水,我接過水喝得一乾二淨。「看把你累的,歇歇再干。」母親念叨着,伸手奪我手中的鐵杴,我趕緊上前扶住了母親。在母親眼裡,兒子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播種是個技術活,要求行距一致、深淺適當,還要掌握好播種量。先用鋤頭的彎鈎劃出淺淺的小溝,四十厘米左右一條,猶如一條條筆直的平行線。把白菜種子均勻地撒在小溝里,用鋤頭輕輕地推土覆蓋,穿上老布鞋踩實,上面再撒上一層浮土,利於保住墒情。種白菜要求細緻用心,恰如讀一本名著,一遍有一遍的收穫。

五六天後,兩片毛茸茸的小綠葉破土而出,緊貼着地面,猶如兩個小紐扣,因為根系很小,看上去嬌嫩欲滴,弱不禁風。但是,不用擔心,只要菜根扎在土壤中,就有頑強的生命力,長到四五片葉子時,就要間苗、追肥、除草。「三分種,七分管。」小菜苗猶如孩童需要精心呵護,殺蟲和勤澆水是保證白菜快速生長的關鍵,防蟲咬,保護好菜心,才能成長為「大菜」;澆水要避開炎熱的中午,最好在早晨或傍晚,澆透即可,白菜見到水露開燦爛的笑臉,一夜功夫又生出嫩白的菜心,菜葉也竄出一大截。

到了深秋,天氣轉涼,田野里葉落花萎草黃,白菜卻水靈靈、綠油油,空氣中還瀰漫着淡淡的青香。白菜面對秋風寒霜依然淡定,一葉葉掩映,一層層圍攏,片片相擁,聚攏成團,守護着一棵潔白的內心。白菜沒有驚艷的外表,沒有迷人的花香,也沒有蜂舞蝶飛相伴,但它樸素平和、真心實意、清清白白,適合老百姓的口味。心平氣和吃平常菜,踏踏實實做實在人。

小雪前後,又到了收穫白菜的時節,望着自己用汗水澆灌出的綠色,欣賞着生命成長帶來的驚喜,心情愉悅而充實。把一棵棵大白菜扳倒,抱回家,綠色菜品,看着順心,吃着放心。

我吃着自己種的新鮮白菜,滿口清香,咂咂嘴,回味無窮。妻子笑着說,自己種的白菜咋這麼香,你吃了一輩子白菜還沒吃夠?我說,自己種的白菜永遠吃不夠,再說買的白菜有這樣的味道嗎?[1]

作者簡介

向榮,山東利津人,市作協會員,天津散文研究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