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種東西,從未改變(李慧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有種東西,從未改變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有種東西,從未改變》中國當代作家李慧麗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有種東西,從未改變

2016年8月21日上午9時15分。

里約奧運會的賽場上,中國女排要與賽爾維亞隊在這裡展開奪金之戰。

對於這場比賽,無論結果怎樣,無論我的心臟承受能力如何,這一場已超越尋常意義的巔峰對決,我定是要看的。

說實話,本次奧運會小組賽,中國女排首戰荷蘭隊,當看到第四屆時,我已不能再看了,心裡糾結。隨後便過着如常的生活,不再刻意關注女排賽事。

可奇蹟往往就是會出人意料的發生。

在幾乎是所有人,甚至是全世界人都不看好中國女排,更甚者竟有媒體記者已在比賽現場提前寫好了「巴西隊3:0完勝中國隊」的消息。而比賽現場氛圍更是令人壓抑,作為巴西隊的主場,巴西球迷們更是一邊倒,他們隊得分了,便一片歡呼,而我們中國隊無論得分與否都是「噓」聲一片。即便是這樣,女排姑娘們在郎指導的帶領下,頂着各種壓力,頑強地朝着勝利的方向前進。最終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淘汰了東道主巴西隊。

中國女排頓時讓世界為之驚艷。

就這樣,中國女排逆勢挺進半決賽。重新對陣荷蘭。我不敢看直播,心裡卻也放不下,只好通過網上的適時評論留言了解賽事動向。無論如何艱難,女排依然以「打不死、沖不跨、壓不倒「的精神,一個球一個球地去拼,最終3:1戰勝荷蘭。

中國女排又一次以驚艷之姿,點亮了全世界觀眾的眼。

中國女排終於挺進了決賽。

良好戰況如滾滾熱浪,在全世界華人兒女的心中劇烈地翻湧着。賽場上女排姑娘沖天的火熱激情,仿佛讓我們看到了那抹冉冉升起的中國紅。

在整個奧運會期間,面對我國許多個優勢項目遭遇重大衝擊的嚴峻形勢下,我心中對女排即將參加的決賽勝負各抱半。我以為,女排的姑娘們能走到這裡,已經非常讓世界為之嘆服了。在小組賽第四名勉強進級的情況下,一路涉險灘、斬荊棘,一分一分地爭,一球一球地打。

一個球,一個目標,一群人。賽場上,決定勝負的關鍵不是哪個人,而是許多人。在勉強晉級八強,遭遇衛冕冠軍巴西隊時,中國女排姑娘們是如何能頂住各種思想壓力,團結一心於逆境中取勝呢?

「不去設想結果,一分地一分地把球打好!」郎指導的話,是最好的答案。

如此,已甚好。

我認為競技體育是殘酷的,更是公正的,一分一秒之差就是天壤之別,但它又是公正的,流多少汗才有多少收穫。賽場上,拼得不只是汗水滋養出來的技術,還有心理,面對各種複雜局面,都能堅定信心,泰然處之的能力。

終於,女排姑娘們衝進了決賽的賽場,對陣剛剛戰勝美國隊的賽爾維亞隊。

不知為何,一開局,我就喉頭哽咽,眼眸蒙潮。

我不是體育迷,也不是追星族。人到中年,激情漸退,可此時此刻,我竟為何讓淚水打濕心扉呢?

看着賽場上這些年輕的姑娘們,一些塵封於銹跡斑斑腦海中的記憶卻又神奇般地跳躍出來。

三十多年前,那時大概只有七八歲吧,搬着個小板凳坐在親戚家的大院子裡,與數眾鄉親圍座一起,凝視着面前那台十四五寸的黑白電視熒屏,目不轉睛,並不時地同大人們一起高聲歡呼。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熟知了「鐵榔頭」郎平,2號梁艷,隊長張蓉芳等一批女排姑娘的名字,中國女排世界無敵,也深深地印在稚嫩的記憶中。

後來,中學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專門寫女排精神的課文,題目叫什麼,不記得了,但女排精神又進一步鐫刻進了腦海。後來,女排「五連貫」更是讓女排家喻戶曉。

「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樣形容當時女排在國人心中的位置可能也不為過。但也許事物發展的規律總是起伏前行的吧,隨後的三十年中,女排起起落落,不再有當年的絕代風華。

對陣賽爾維亞,開局不利,我的心始終懸着,我躲去衛生間。聽到電視裡解說員說「好球!」或者看台上發出了雷鳴般的呼喊聲,我知道我們又贏了一球。

看台上,熱情的球迷們揮舞着五星紅旗,「加油,加油!」聲響徹全場。之前,看報道說,中國排球球迷們為了到現場觀看比賽為姑娘們加油,他們自費不遠萬里,輾轉幾個國家。

是一種什麼力量支撐着他們來到里約?

膠着,比賽依然膠着。是呀!通往冠軍的道路上怎能一帆風順呢?

「光榮的桂冠從來都是用荊棘編成的!」艾青說。

終於,隨着2號朱婷的一發一扣,鎖定戰局。

「贏了,我們贏了……」全場沸騰了。

雖然是一個人在家看電視,我還是忍不住使勁拍着雙手,淚水憶不知流了多久、多長。[1]

作者簡介

李慧麗,女,七十年代生,現任潞城作家協會副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