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美堂暴雨(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有美堂暴雨》

作品名稱:《有美堂暴雨》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者:蘇軾

《有美堂暴雨》是宋代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生動地展現暴雨由遠而近、橫跨大江、呼嘯奔來的壯觀景象。首聯非常特徵地寫出了雨前一剎那的氣氛,在撥不開的濃雲堆積低空的時候,一聲炸雷從雲中鑽出來了,預示暴雨即將來臨。頷聯三句是想象,四句是親見。頸聯二句具體寫暴雨,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聲。尾聯寫觀感,突發奇想,聯想到李白故事。詩如寫生畫家即興揮毫,臨摹自然實景,展現大自然的壯麗雄偉之景。

原文

譯文

一聲響亮的雷聲宛如從遊人的腳底下震起,有美堂上,濃厚的雲霧繚繞,揮散不開。遠遠的天邊,疾風挾帶着烏雲,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陣暴雨,從浙東渡過錢塘江,向杭州城襲來。西湖猶如金樽,盛滿了雨水,幾乎要滿溢而出;雨點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開懷。我真想喚起沉醉的李白,用這滿山的飛泉洗臉,讓他看看,這眼前的奇景,如傾倒了鮫人的宮室,把珠玉灑遍人寰。[2]

賞析

此詩通首描寫暴雨,而前半篇與後半篇用的是兩種手法。用傳統的術語來說,是前賦後比。它首聯非常特徵地寫出了雨前一剎那的氣氛。在撥不開的濃雲堆積低空的時候,一聲炸雷從雲中鑽出來了,預示暴雨即將來臨。次聯,三句是想象,四句是親見。杜甫《朝獻太清宮賦》有云:「九天之雲下垂,四海之水旨立。」蘇軾在此時不能不想到他敬愛的前輩所創造的這聯驚人奇句,而隨風而至的雨卻已從東飛來,自然湊泊。

在詩的後半,作者接連用了幾個比喻來形容這場暴雨。一寫雨勢之來,竟如金杯中斟滿的酒高出了杯麵,二寫雨聲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趕着打擊,充滿敲鏗之聲。也評蘇軾當時正在有美堂中宴飲,筵中有鼓樂,所以見景生情,因近取譬。但詩人飛騰的想象並沒有到此為止,他忽然想到他的另一位敬愛的前輩李白的故事。這一場暴雨也許是老天爺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來,好寫出許多氣勢如翻江倒海的詩篇,所以特地將雨灑在他的臉上吧。從而充分地表達了他的內心活動。

暴雨是誰都經歷過的,但只有詩人,才能夠將生活中這種常見的、但又是稍縱即逝的景物賦予永恆的意義,從而顯示了它的美。但必須注意的還在於蘇軾寫的是一座近海城市山上看到的暴雨,而不是在什麼別的地方看到的;同時,他寫的是一位詩人特有的想象和感受,而不是別人的想象和感受。[3]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4]

視頻

FM95.9晚風《有美堂暴雨》·小敏 張斌

參考資料

  1. 蘇軾《有美堂暴雨》閱讀答案及賞析, 瑞文網,2018-07-28
  2. 有美堂暴雨, 古詩文網,
  3. 有美堂暴雨, 古詩文網,
  4.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 蘇軾), 學習網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