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致方能生情 ——略談園林園名(華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有致方能生情 ——略談園林園名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有致方能生情 ——略談園林園名中國當代作家華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有致方能生情 ——略談園林園名

園林、庭院無論大小,名字是點睛之筆。單觀名字,便蘊含着文化的深意,是園林、庭院主人文化情懷或一種心緒的表白。

中國最早和最系統的造園專著是明代造園家計成的《園冶》,被譽為世界造園學最早的名著。這部著作,從相地、立基、屋宇、裝摺、欄杆、門窗、牆垣、鋪地、掇山、選石、借景等說了個透,唯獨沒講該如何給園林、庭院起名字。是計成肚中無墨嗎?不,計成是一位詩人,時人評價他的詩如「秋蘭吐芳,意瑩調逸」,可見才華橫溢。那他為什麼迴避「園名」而不提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中國古典私家園林的營造者或園的主人多是學富五車,清高孤傲,不願與凡夫俗子同伍的文人,或者是有真才實學卻官場失意宏圖未展的士大夫,君「獨不聞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諺乎?」這就註定了他們所營造的園林,必然充滿詩情畫意,因此又被稱為「文人園」。「文人園」的整個營造過程,幾乎成了文人士大夫「上下與天地同流」精神的全部傾訴。這種傾訴,因人、因時、因事、因情不同而不同,怎麼能在園林營造的專著中界定範疇確定原則呢?

蘇州的拙政園、網師園、退思園、留園,南京的瞻園等等。這些園名,就蘊含文化的深意和一種退隱山林複雜心緒的表白。

「拙政園」,取自於「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退思園」,取自於「退而思之」;「留園」,取自於「長留天地間」;「瞻園」,取自於「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網師園」,則表現出園的主人寧肯拜結網的漁夫為師,也不願與世俗凡夫往來的清高。

如果說園林中的山水花木組成的景觀,蘊含着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那麼,園中的匾額、楹聯,題名、堂名、亭名、軒名等就是他們觸景生情後胸臆的直接抒發。都是經過園主人反覆推敲,斟酌吟唱,務必取自與周圍的環境以及自身心緒相貼切又有意境名家詩句。移竹當窗,竹樹風生,曉風楊柳,夜雨芭蕉,「紅樓隔雨相望冷」;溶溶月色,瑟瑟風聲,池水蕩漾,曲池涵月,「邀來月影相伴行」。這等美色,怎能不觸景生情,寓情於景呢?腹中的詩書,便應景而生。譬如,蘇州網師園中的「月到風來」的亭名就取自韓愈「晚年秋將至,長月送風來」的名句,「殿春簃」來自於蘇軾的「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蘇州拙政園中「與誰同坐」的軒名,來自於蘇軾的「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聽雨軒」來自「雨打芭蕉落閒庭」的佳句。你看,「晚年」、「寂寞」、「明月清風我」、「閒庭」,是不是一種心緒的表達呢?還有,拙政園的「梧竹幽居」、「雪香雲蔚」,網師園的「網師小築」、「看松讀畫」,留園的「長留天地間」、「涵碧山房」、「林泉耆碩」,退思園的「菰雨生涼」,獅子林的「水殿風來」,以及廊道、門額上的「枕波雙隱」、「曲溪」、「印月」、「聽香」、「讀畫」等等這些題名,無不來自意境高雅的名詩佳句,蘊意深邃,字字珠璣,讓人回味無窮,起到了絕妙地點景作用。王維的「隔窗雲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陸游的「江山重複爭供眼,風雨縱橫亂入樓」,李清照的「水光山色與人親」,杜甫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些萬物皆備於我的名句,都成為了園林營造者勾畫氣象首選的詩句[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