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是十三億人口的大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裝消費國和生產國。服裝業的發展大大推動了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2005年紡織服裝的總產值約占全國總產值的十分之一,並已連續五年出口創匯順差第一,服裝產業一直為中國出口創匯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服裝生產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裝,其中一件來自於中國生產。由於市場的開放,出口紡織品數量的增加,現行標準已不能滿足產品質量和市場變化的要求。大多數的合資企業、獨資企業以及有出口任務的企業,採用協議標準,按供需雙方的協議合同考核和驗收產品。[1]
中國服裝行業,目前整體處於飽和過剩狀態,但依然有部分空白市場,例如服裝個性定製。大環境大環境總體上來說,確實不夠景氣,但與方向也有關係。
首先,我想告訴你四個字:私人訂製,這四個字毋庸置疑將成為服裝行業的前景。 這幾張看起來如何,也不錯吧。
不僅是服裝行業,其他行業也是如此。隨着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個性化、品質化的生活。
在目前的消費格局中,消費結構受到商品消費分流、大眾消費轉流、公務消費節流、高端消費外流、外部因素擾流的綜合影響,個性化、定製化消費,將取代排浪式消費。
「定製」出現的頻次越來越高,距離普通人的生活也越來越近。從成品到定製,這一戰略轉型背後,主要由於消費群體變了,80、90後年輕消費者更有主見,00後的群體更是日漸壯大,也提出了更多個性化要求。對廠家來說,隨着商業文明化進步,他們會更在乎消費者的體驗,挖掘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無論是傳統市場購買或是線上平台淘寶,隨處可見「私人定製」的產品:服裝、皮鞋、杯子、毛巾等等,上面或印製或繡上有着個人專屬的標識,既彰顯着與眾不同的風格,又讓生活充滿了樂趣。
當前,互聯網正在連接一切、改造一切。就服裝消費而言,人們的消費理念從只要求合體、保暖的功能消費,到跟風購買、「只買貴不買對」的時尚消費,已逐漸過渡到追求適合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消費。這種轉變給私人定製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其實,「私人定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不同的是在如今時代下,定製產品的範圍在擴大,選擇這種方式的人群正趨於平民化。小到茶壺、首飾盒、相冊,大到旅遊產品、手錶、私家轎車等。就企業而言,未來的趨勢有三條路,有的定位是小而美,有的是大而全,還有大而專,無論哪種趨勢,企業都會更加注重定製的標準化程度和信息化的建設,以及會更加注重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對定製行業來說,大趨勢是更加注重產品,注重品質,注重環保,注重設計,注重服務。
如今,伴隨渴望凸顯個人品位、個性的高產階級的崛起,流水線生產加工出來的大眾化產品越來越不被這些人看好,市場開始呼喚那些獨一無二的定製產品。私人定製可謂方興未艾,要抓緊機遇,搶占這塊麵包;可以這麼說,私人定製類似於DIY大產業,它是大數據時代和流行文化共同催生的產物。
在電商平台上,搜索「私人定製」,出來的結果五花八門:印着自己照片的T恤和棒球衫,簡約時尚、帶着自己LOGO的手包首飾,可以刻上自己名字的水杯筆筒,根據你家尺寸定做的古典家具……在網絡上,許多個性化需求都可在此得到滿足。
在電商的倒逼之下,越來越多的線下零售店也開始推出個性化、私人定製的商品:如有的服裝店可以根據你的尺寸定製服裝,有的食品店可根據你的口味定製食品,有的蛋糕店可根據你提供的照片定製獨一無二的蛋糕。單純的精細化產品模式已不能在急速變化的消費市場絕對引領潮流,尤其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消費者對品質、品味生活的要求和期望正在接近歐洲人的消費水準,中國零售市場的需求拐點已經來臨。
線下零售「千店一店」的基本格局不會在驟然間徹底崩塌,但會出現「裂痕」,冰消雪融的速度會進一步加快。預計線下零售的調整轉型會進一步提速、縱深推進,各種多元化跨界、特色化經營、更多形式的觸網、更多形態的O2O、全渠道會陸續湧現。但歸根結底,個性化的商品才是王道。更多的企業會謀求放大自己的特色與優勢,但不管是通過擴大自采自營還是做強優勢品類,抑或是反傳統邏輯、引進小眾品類來實現,都有助於差異化經營風格的形成。[2]
私人定製將是未來服裝行業的前景。